贛
漢語漢字
贛,是一個漢語常用字,讀音為gàn、gòng,最早見於春秋時,本義是指“在朝貢的隊伍中站在頭裡”,賜給。水名,指贛江。
贛字的常用組詞為贛江,贛州,贛劇。
贛
(贛)
gàn ㄍㄢˋ
中國江西省的別稱:~劇(流行於江西的地方戲曲劇種)。
贛
贛
贛、贛、灨 gàn
〈名〉
● ● (形聲。從“貝”,表示與財物有關。①( gòng) 本義:賜給。②水名。也稱贛江)
● ● 贛江,在江西省 [Gan Jiang]
今贛人敖倉,予人河水,飢而餐之,渴而飲之。——《淮南子·精神》
● ● 江西省的別稱 [Jiangxi province],因贛江縱貫本省而得名
● ● 另見 gòng
漢字首尾分解:章貢
漢字部件分解: 立日十夂工貝
筆順編號: 414312511123541212534
筆順讀寫: 捺橫捺撇橫豎折橫橫橫豎撇折捺橫豎橫豎折撇捺
[廣 韻]:古禫切,上48感,gǎn,咸開一上覃見
[平水韻]:上聲二十七感·去聲一送·去聲二十八勘
[粵 語]:gam3gung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送切,音貢。《說文》作贛。賜也。從竷省聲。籀文作。《韻會》通作貢。《禮·樂記》子贛見師乙而問焉。
又《集韻》,水名,出豫章。或作灨,通作贛。
又《集韻》古禫切,音感。《前漢·地理志》豫章郡贛。《注》豫章水出西南,北入大江。如淳曰音感。
又《集韻》古暗切,音紺。《前漢·地理志》琅邪郡贛楡。《注》師古曰:贛,音紺。
又《集韻》呼貢切,與戇同。愚也。
又《集韻》陟降切,音憃。義同。
又《集韻》呼降切。賜也。
贛
西周金文有字形作圖1、圖2,左部像一個伸出雙手的人(“丮”),右部為“章”,“章”在商周金文中有時通“璋”,指一種玉質信物,常剖之為二,其一付諸侯為圭,其一藏於天子為璋。這兩個字(圖1、2)像兩手捧章(璋),兼有賜予(上對下)和貢獻(下對上)二義。而“贛”字在古文獻中也有賜予的意思,字形與此相近,因而有學者將圖1、圖2的字形釋為“贛”。不過在這個意思上,“贛”要讀為gòng。
戰國文字承襲西周金文,作圖3,人形稍有變化。字形4、字形5變化較大,小篆竷(kăn)字(字形9)所從之即由此訛變而成。賜予的物品多為錢財,故有的字形加“貝”旁作圖6。《說文解字》小篆贛字(圖10)將上部的人形變為“夅”,所以許慎說它“從貝,竷省聲”,隸定作“𥫔”。漢代承襲戰國文字,亦有從次(圖12)、從欠(圖14)兩種寫法,圖15因受小篆的影響, “欠”形已訛變為“夂”。古書中“𥫔”字多寫作“贛”,這種寫法是將字形12中的“構件A”改成形近的“貢”而成的。“贛”字從“貢”,有表音的作用,也有表意的作用。“貢”字在常見的“貢獻”的意義外,也有賜予的意思。
贛
贛的書寫提示
左右旁寬窄相當,頂部和底部左右旁齊平。“章”,“立”略小,“早”稍大;上下寬窄相當;“立”居左上格,“早”居左下格;“早”,㇕(橫折)的橫段在橫中線上側。“夂”罩住“貢”;“夂”,㇇(橫撇)的撇尖伸向“立”下;“貢”,“工”扁“貝”長,上下寬窄相當;“工”居右上格,末筆橫在橫中線,“貝”居右下格,首筆豎在豎中線,第三筆撇的撇尖伸向“章”下側。
時代 | 聲韻系統名稱 | 韻部 | 聲母 | 韻母 |
---|---|---|---|---|
先秦 | 王力系統 | 東 | k | ɔŋ |
隋唐 | 擬音/王力系統 | k | uŋ | |
擬音/董同龢系統 | k | uŋ | ||
擬音/周法高系統 | k | uŋ | ||
擬音/李方桂系統 | k | ung | ||
擬音/陳新雄系統 | k | oŋ |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字頭 | 小韻 | 韻攝 | 聲調 | 韻目 | 字母 | 聲類 | 開合 | 等第 | 清濁 | 反切 | 擬音 | |
---|---|---|---|---|---|---|---|---|---|---|---|---|
廣韻 | 贛 | 感 | 咸 | 上聲 | 四十八感 | 見 | 開口呼 | 一等 | 全清 | 古禫切 | kAm | |
贛 | 貢 | 通 | 去聲 | 一送 | 見 | 合口呼 | 一等 | 全清 | 古送切 | kuŋ | ||
贛 | 紺 | 咸 | 去聲 | 五十三勘 | 見 | 開口呼 | 一等 | 全清 | 古暗切 | kAm | ||
集韻 | 贛 | 咸 | 上聲 | 五十琰 | 見 | 開口呼 | 三等 | 全清 | 居奄切 | kiæm | ||
贛 | 通 | 去聲 | 一送 | 見 | 合口呼 | 一等 | 全清 | 古送切 | kuŋ | |||
贛 | 咸 | 去聲 | 五十三勘 | 見 | 開口呼 | 一等 | 全清 | 古暗切 | kɒm | |||
贛 | 咸 | 上聲 | 四十八感 | 見 | 開口呼 | 一等 | 全清 | 古禫切 | kɒm | |||
贛 | 江 | 去聲 | 四絳 | 知 | 開口呼 | 二等 | 全清 | 陟降切 | ȶɔŋ | |||
韻略 | 贛 | 去聲 | 送 | 古送切 | ||||||||
增韻 | 贛 | 上聲 | 感 | 古禫切 | ||||||||
贛 | 去聲 | 送 | 古送切 | |||||||||
贛 | 去聲 | 勘 | 古暗切 | |||||||||
中原音韻 | 贑 | 贑 | 去聲 | 監咸 | 見 | 開口呼 | 全清 | kam | ||||
洪武正韻 | 贛 | 貢 | 去聲 | 一送 | 見 | 古 | 全清 | 古送切 | kuŋ | |||
贛、灨 | 感 | 上聲 | 二十一感 | 見 | 古 | 全清 | 古禫切 | kam | ||||
贛、灨 | 紺 | 去聲 | 二十一勘 | 見 | 古 | 全清 | 古暗切 | kam | ||||
分韻撮要 | 贛 | 紺 | 陰去 | 第三十一甘敢紺蛤 | 見 |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贛江、贛劇、贛贛
贛激、贛愚、贛江、贛婁、贛灘、贛巨人
興國贛劇、贛西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