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港鎮

七里港鎮

七里港鎮位於甌江口北岸,域內建設有七里港區集裝箱碼頭、中央儲備糧庫。全鎮面積7.8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1個捕撈隊,總人口2.43萬人。

區域概況


七里港鎮是浙江省樂清市轄鎮,位於甌江口北岸,甌江入口處,西面與白象交界,東面與黃華交界,北面與柳市交界,南與溫州靈昆島隔江相望。域內建設有七里港區集裝箱碼頭、中央儲備糧庫。全鎮面積7.8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1個捕撈隊,2000年總人口21123人。七里港具有港闊、水深、浪小、不淤、不凍的特點,是我國沿海屈指可數的天然深水良港。鎮政府駐七前村,郵編:325605。
1949年為慎江鄉,1956年併入黃華鄉,1958年為柳市公社慎江管理區,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稱鄉,1989年為慎江鎮,1994年改名為七里港鎮。七里港鎮位於市境南部,隔甌江與溫州市甌海區相望,距市區15.5公里。面積7.4平方公里,人口2.4萬。水陸交通方便。有公路通柳市鎮與104國道連接。轄七前、七西、七東、排岩頭、排岩頭東村、樓下、金光嶴、金東、金西、上屋、里隆、馬道底、曹田前、曹田后、西埭、項浦埭、馬道西、馬道頭、七里港捕撈19個村委會和七里港1個居委會。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工業有造船、電器、五金等企業。
七里港位於甌江入口處,是甌江入海的主航道,具有港闊、水深、浪小、不淤、不凍的特點,海岸線長14公里,可建1-3萬噸級泊位30多個,被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稱之為“東方天然良港”。七里港區的開發是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七里港區一期工程投資4.6億元,建設500噸至2.5萬噸級碼頭6座,年吞吐能力可達359萬噸;現已建成1.5萬噸級碼頭和2.5萬噸級碼頭兩座,開闢了溫州到新加坡等國際集裝箱航班。該港區的1億斤庫容的中央直屬儲備糧庫也已投入使用,5.6公里長、50米寬的進港大道計劃10月1日通車。處於七里港區中心位置的七里港鎮,南與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隔江相望,北靠樂清經濟開發區,東接樂清灣,西鄰溫州發電廠。全鎮面積7.8平方公里,轄18個行政村,人口2.5萬。隨著海洋經濟時代的到來,這片熱土將成為溫州新一輪經濟發展最具有潛力和活力的區域之一。
七里港鎮
七里港鎮
七里港港區的開發帶動了七里港經濟的發展,初步形成船舶修造、煤礦機械、工藝美術、低壓電器、水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新一輪港區開發正伴隨海洋經濟迅猛崛起。
七里港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抓住機遇,發揮優勢,堅持以港興鎮,大做“港”字文章,該鎮經濟實力飛速增強,各項事業突飛猛進。全鎮現有股份、私營企業100多家。以機械、船舶修造為主的支柱產業已經形成,一批企業上規模、上檔次,閥門和工藝產品遠銷西歐和東南亞。效益農業和農副產品、水產品深加工迅速發展。2000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6.04億元,財政總收入237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6286元。

歷史沿革


七里港鎮原名慎江鎮;原隸屬於柳市區慎江鄉,是柳市十八社之一。1989年撤鄉設鎮;1993年柳市區十八鄉鎮合併為八鎮,慎江鎮轄地不變,直屬樂清市。官方仍划屬於柳市片區,柳市八鎮之一。
七里港鎮
七里港鎮
國父孫中山曾在《建國方略》中提出以磐石衛(今磐石鎮)為中心建設港口。但在現實中磐石鎮與永嘉縣相近,是交界地帶,位置太偏。在樂清市的版圖中,甌江北口分屬柳市區的磐石鎮、三山鄉、慎江鎮、黃華鎮(從西到東)。故提出四鄉鎮聯合打造港區,因七里村位於四鄉鎮的中央,故稱七里港區(外界有人把七里港鎮誤以七里港區,其實七里港鎮是一個鎮,七里港區是四個鄉鎮,正式名稱應該是“七里-港區”以七里為中心的港區)。也是這個緣故,慎江鎮於1994年改稱七里港鎮。
七里港鎮西面原與同區三山鄉交界,1993年三山鄉併入白象鎮

行政區劃


轄1個居民區(七里港)、18個行政村(七前村、七西村、七東村、排岩頭西村、排岩頭東村、樓下村、金光嶴村、金絲河東村、金絲河西村、上屋村、里隆村、曹田前、曹田后、西埭村、項浦埭村、馬道底村、馬道頭村、西岸村)。

基礎設施


新農村建設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紮實進行,2006年完成了育英路北段拓建工程,投資46萬元,拆除了慎江老陡閘,進行了七里港區二期工程、中央直屬儲備糧庫等重點工程和溫州市七里港邊防檢查站、港航七里管理站等項目的建設。城管和環衛工作進一步加強,城鎮交通秩序和衛生環境得到改觀,全鎮已有13個村參與村莊環境整治,5個村被評為溫州市村莊整治合格村,兩個村通過了溫州市文明小康建設示範村和浙江省文明小康建設示範村考核。

經濟建設


七里港鎮
七里港鎮
七里港的開發是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七里港區一期工程自開工以來,已建成長289米、寬40米碼頭大道和4條開發式棧橋,構築成1.5萬噸碼頭海上大平台,集裝箱倉儲工地區已實施軟土基處理。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提出建港區的設想,基本已變為現實。
港區的開發帶動了七里港經濟的發展,初步形成船舶修造、煤礦機械、工藝美術、低壓電器、水產品加工等主導產業。
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26.39億元,比上年增長12.35%,財政收入9047.20萬元,增長8.80%,農民人均純收入8860元,增長6.5%,列全國經濟千強鎮第420位。
經濟實力穩步提升。工業經濟快速增長。2006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242億元,比上年增長5%,出口創匯2億元,增長130%,年產值達到5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3家,其中億元以上5家。農業和農村工作穩步發展。建立了鎮農業經濟信息站,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品種,農業機械化綜合指數達95%,良種覆蓋率達96%,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穩步推進,面積達2174畝。投資190餘萬元完成了河道疏浚工程。村財務賬由鎮代理工作進一步完善。2006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19億元,比上年增長12%。第三產業有新的發展,商貿、餐飲、信息、中介服務等行業發展態勢良好。

特色產業


七里港鎮
七里港鎮
七里港鎮利用港口資源優勢,大做“以港促工、以工養港”的“港”字文章,實現港口工業戰略,2006年該鎮實現工業總產值23.3億元,實現出口創匯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6%和23.5%,利潤和稅收等也同步增長。
船舶製造行業是七里港鎮的支柱產業,這些企業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豐富和廉價勞動力等自身優勢,面向國際市場,現在該鎮企業承造的國外船舶8艘,總噸量達10萬噸。
七里港鎮的製造產業不斷集聚、逐步走向規模經營。為實現溫州市委提出的破解產業“低、小、散”難題,打造先進位造業的戰略口號。
2006年,七里港鎮工業性投入再創新高,該鎮企業約投入1.5億用於基建、技改和設備等。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的兩個,溫州基安機械公司這一項目還被列為國家火炬計劃實施項目。

人口數據


總人口21123
10667
10456
家庭戶戶數5585
家庭戶總人口(總)18888
家庭戶男9207
家庭戶女9681
0-14歲(總)4407
0-14歲男2390
0-14歲女2017
15-64歲(總)15003
15-64歲男7477
15-64歲女7526
65歲及以上(總)1713
65歲及以上男800
65歲及以上女91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5505

社會事業


各項社會事業齊頭並進。堅持教育優先發展,2006年完成了鎮中心校搬遷工程,投資200多萬元的鎮三小綜合樓建設進展順利,幼兒教育、九年制義務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協調發展。深入開展計生基礎信息排查活動,計劃生育符合率保持在百分之86.6以上,成為樂清市唯一經溫州市計劃生育檢查組考核驗收合格的鄉鎮。重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建立了村鎮聯動的食品安全監督防控網路體系。養老、醫療、工傷等社會保障事業和優撫安置工作全面落實,移風易俗和青山白化整治工作成效顯著。積極開展結對扶貧工作,認真實施“富民”計劃,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深化,群眾性文明創建活動紮實開展,成功舉辦了鎮首屆全民運動會,七里港鎮順利通過了省體育強鎮驗收。2006年,全鎮17個單位被評為“樂清市文明單位”,曹田后村被評為“樂清市文明村”,有9個村被評為市“文明百村行動”先進村,4個村被評為市文化特色村和體育特色村。
七里港鎮
七里港鎮
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全民法制觀念日益增強,鎮政府自覺接受鎮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重大事項嚴格實行公示等制度。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形勢保持平穩。認真對待人民群眾的來信來訪,人民群眾反映的各類熱點難點問題基本得到及時妥善處理。建立了鎮綜治中心,深化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