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斑東方魨
弓斑東方魨
弓斑東方魨(學名:Takifugu ocellatus)是魨科、東方魨屬魚類。一般體長100~150毫米左右,大的可達200毫米。體亞圓筒錐形,稍細長,後部漸狹細,尾柄圓錐狀,後部側扁。體側下緣皮褶發達。頭中大,鈍圓,頭長較鰓孔至背鰭起點距小。吻部鈍圓,吻長約等於眼後頭長。眼中大,側上位。眼間隔寬,微圓突。鰓孔中大。體背面自鼻孔後方至背鰭起點和腹面自鼻孔下方至肛門前方均被細小刺。背鰭一個,位於體後部、肛門稍後上方。臀鰭一個,與背鰭幾同形。無腹鰭。胸鰭側中位,短寬,后緣呈微圓形。尾鰭寬,后緣微圓形。體腔大,腹腔淡色。鰾大。有氣囊。生活時體背面呈黃綠色,腹面乳白色。胸斑大,黑色,背面有“一”字形暗綠色橫帶將左右胸斑相連接,橫帶、胸斑和背鰭基底黑斑均具橙黃色邊緣。各鰭淺黃色。
弓斑東方魨屬暖水性小型肉食性底層魚類,主要棲息於近岸水域,有時亦進入淡水江河及鹹淡水河口。有氣囊。遇敵害時能使腹部膨脹。捕食小型貝類、小蟹、端足類、細螯蝦及藻類碎屑。分佈於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菲律賓和越南沿海。在中國分佈於南海、東海、台灣沿海和黃海沿海以及與此相連的珠江、九龍江和長江等河口和中下游淡水水域。
背鰭13~15;臀鰭12~13;胸鰭16~18。體長為體高2.7~4.1倍,為頭長2.6~2.8倍。頭長為吻長2.4~2.6倍,為眼徑4.3~5.9倍。尾柄長為尾柄高1.9~2.1倍。
一般體長100~150毫米左右,大的可達200毫米。體亞圓筒錐形,稍細長,後部漸狹細,尾柄圓錐狀,後部側扁。體側下緣皮褶發達。頭中大,鈍圓,頭長較鰓孔至背鰭起點距小。吻部鈍圓,吻長約等於眼後頭長。眼中大,側上位。眼間隔寬,微圓突,為眼徑2.1~2.8倍。鼻瓣呈卵圓形突起,位於眼前緣上方;鼻孔每側2個,緊位於鼻瓣內外側。口小,前位。上下頜各有2個喙狀牙板,中央縫顯著。唇較厚,下唇較上唇長,其兩端向上彎曲,伸達上唇外側。鰓孔中大,側中位,呈垂直弧形,位於胸鰭基底前方。鰓膜厚,外露,淡色。
弓斑東方魨
體背面自鼻孔後方至背鰭起點和腹面自鼻孔下方至肛門前方均被細小刺,吻部、體側和尾部光滑無刺。側線發達,背側支側上位;向前與眼眶支相連;前方達吻上方,在鼻孔前方左右支相連,形成吻背支;在鰓孔上方左右橫走支相連,形成項背支;眼眶支後部下方向下垂直形成頭側支;背側支向後延伸至尾柄末端上方;下頜支自口角向後延伸,止於鰓孔后緣下方,腹側支由胸鰭末端下方始起,延伸至尾柄末端下方。
背鰭一個,位於體後部、肛門稍後上方,近似鐮刀形,中部鰭條較長。臀鰭一個,與背鰭幾同形,基底與背鰭基底相對。無腹鰭。胸鰭側中位,短寬,后緣呈微圓形。尾鰭寬,后緣微圓形。
弓斑東方魨
體腔大,腹腔淡色。鰾大。有氣囊。弓斑東方魨的頭骨形態類型屬於弓斑東方魨型。頭骨骨質薄,質硬而細密,呈白色。中篩骨短而寬,前緣分叉為深凹形。額骨隆起面呈等邊三角形,平坦,具幾列縱走細刻紋。左右額骨縱走隆起線呈頂尖形,前端向內弧形靠攏,消失於額骨前端,不與前額骨后緣相連,後端向外弧形擴張,達額骨后緣外側,后緣兩側均具一朝向外斜行的大尖棘。額骨長顯著大於寬。前額骨大,似方型,前緣微凹,前緣中部具一大而明顯的嗅神經孔,外側角成直角,外緣長而平直或微圓突,向後稍擴大。額骨外緣短,約為前額骨外緣的一半。蝶耳骨短而寬,平直向外突出。眶上緣較短,呈向內淺凹弧形,由較長的前額骨和短的額骨和蝶耳骨外緣構成。
生活時體背面呈黃綠色,腹面乳白色。胸斑大,黑色,背面有“一”字形暗綠色橫帶將左右胸斑相連接,橫帶、胸斑和背鰭基底黑斑均具橙黃色邊緣。各鰭淺黃色。
弓斑東方魨屬暖水性小型肉食性底層魚類,主要棲息於近岸水域,有時亦進入淡水江河及鹹淡水河口。有氣囊。遇敵害時能使腹部膨脹。捕食小型貝類、小蟹、端足類、細螯蝦及藻類碎屑。進入淡水時捕食蝦類、蟹、蚌、小魚苗、水生昆蟲幼體,稜角類及橈足類,偶有水生維管束植物及絲狀藻類。
分佈於中國、日本、韓國、朝鮮、菲律賓和越南沿海。在中國分佈於南海、東海、台灣沿海和黃海沿海以及與此相連的珠江、九龍江和長江等河口和中下游淡水水域。
中國黃海懷卵量150000~320000粒,個體大約能到40萬粒。產卵期4~6月,魚群進入江河中下游產卵,產沉性黏性卵,屬一次產卵類型。卵徑0.9~1.1毫米,細小油球眾多。在水溫15~19℃靜水孵化需要12~14天。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1年 ver 3.1)——近危(NT)。
弓斑東方魨卵巢、肝臟有劇毒,精巢無毒,皮膚和腸有強毒,肌肉亦具毒,但毒性較弱。1996年2月6目崇明縣某鎮一居民外出拾到被人拋棄的幾尾河豚及其內臟,帶回家中,晚上烹飪4人食用,眾人嘔吐,口唇發麻,急送醫院搶救,1人脫險3人死亡,餘下的河豚經鑒定系弓斑東方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