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賀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司馬賀,男,1916年6月15日出生在美國威斯康辛州,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人物簡介


司馬賀
司馬賀
司馬賀,計算機科學家、經濟學家、行政學家、心理學家。
1937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學士學位,1943年獲該校政治科學博士學位。
曾任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教授。
1949年-2001年任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和心理系教授。
1968-1972年任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7)。

個人榮譽


曾獲圖靈獎(1975) ,諾貝爾經濟學獎(1978)和美國國家科學獎(1986)。

傑出貢獻


與E.A.費根鮑姆等人利用啟發方式設計了EPAM程序,並和紐威爾設計了GPS程序,提出手段-目的分析等,為計算機模擬人的思維活動提供了具體的幫助。對經濟組織內的決策程序進行了開創性研究,建立起決策理論,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因仰慕中國文化而取中文名字為司馬賀。

人物經歷


起初司馬賀是一位政治科學家, 1943年他在芝加哥大學獲得了博士學位; 1947年,他發表了名為《管理行為》 (Administrαtive Behavior) 論公共管理的著述。到20世紀50年代後期,他的這本書以及他後來的著作《組織》 (Organizations)已經成為工商教育、公共管理和組織社會學課程的主要內容。現在,《管理行為》已經出了第四版,而且被譽為20世紀政治科學、公共管理和管理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10 部著作之一。同樣,《組織》至今也依然是社會學和管理學培訓的基本教材不過,司馬賀做政治科學家並沒多長時間。20世紀40年代後期,他開始了經濟計量學研究,後來還因此獲得了1978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20世紀50年代中期,他開始研究“解決問題的心理學” (psychology of problem-solving) ,後來這方面的研究使他獲得了美國心理學協會的最高獎項——終身成就獎。同樣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他還編寫了他的第一個計算機程序,從此開始了新的征程,最終使他和他的同事紐厄爾獲得了美國計算機學會圖靈獎——計算機領域的最高榮譽。

獲得榮譽


1937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學士學位,1943年獲該校政治科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理工學院教授。1949年迄今任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和心理系教授。1968-1972年任美國總統科學顧問委員會委員。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