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主辦獎項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瑞典國家銀行為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而設立的獎項,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經濟學獎並非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但在評選步驟、授獎儀式方面與諾貝爾獎相似。1968年起,獎項由瑞典皇家科學院每年頒發一次,頒獎遵循對人類利益做出最大貢獻的原則。1969年(瑞典國家銀行成立300周年慶典時)第一次頒獎,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蘭人揚·廷貝亨共同獲得,美國經濟學家薩繆爾森、弗里德曼等人均獲得過此獎。

2018年10月8日,保羅·羅默和威廉·諾德豪斯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二人在創新、氣候和經濟增長方面研究的傑出貢獻。

2019年10月14日,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由阿比吉特·班納吉、艾絲特·杜芙若及邁克爾·克雷默摘得獎項。

2020年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 Wilson)。

歷史沿革


官方全名變遷
1969年以來,經濟學獎的官方全名,歷來有不同的翻譯。以英文舉例:
年間官方全名英譯(中文轉譯)
1969年–1970年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dedicated to the memory of Alfred Nobel (致力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經濟科學獎)
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1971年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經濟科學獎)
1972年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瑞典銀行經濟科學獎)
1973年–1975年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經濟科學獎)
1976年–1977年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經濟學獎)
1978年–1981年Alfred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紀念經濟學獎)
1982年Alfred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紀念經濟科學獎)
1983年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1984年–1990年Alfred 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紀念經濟學獎)
1991年Sveriges Riksbank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瑞典國家銀行經濟學獎)
1992年–2005年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瑞典銀行經濟學獎)
2006年至今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瑞典國家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
● 獎項綜述
諾貝爾經濟學獎雖然並非根據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也是唯一由諾貝爾基金會官方頒發的“非諾貝爾獎”(non-Nobel Prize),但與最初5種“諾貝爾獎”合稱“諾貝爾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獎金與相關的評選、管理費用均由瑞典中央銀行“永久性”地全額撥付給諾貝爾基金會。獎項內容與其他5種“諾貝爾獎”一樣,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獎金的金額取決於諾貝爾基金會那一年的收入(自1901年以來的所有獎金,請參閱諾貝爾獎官方網站)。在有多於一位獲獎者的情況下,獎金會平分,或是其中一人得一半,另外二人各得四分之一。
● 獎金
每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會獲得一筆獎金以及記有獎金金額的一份文件。2009年的獎金為1千萬瑞典克朗(約140萬美元) 。2012年,由於削減預算,獎金降至8百萬瑞典克朗(約110萬美元) 。獎金金額會隨著諾貝爾基金會當年的收入而變動。如果同時有多於一位得獎者,則獎金可以平分;如果同時有三位得獎者,則獎金還可以以2:1:1的比例分配,也就是一人得二分之一,其餘二人各得四分之一。

統計情況

已下統計數據為截至2019年,內容來源於諾貝爾獎官方網站: 
年齡
最年輕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艾絲特·杜芙若(在2019年度獲獎時46歲),同時也是第二位獲得該獎的女性;
最年長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里奧尼德·赫維茨(在2007年年獲獎時90歲)
性別共有二位女性獲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分別是埃莉諾·奧斯特羅姆(2009年)、艾絲特·杜芙若(2019年),在六個諾貝爾獎項中,這是女性獲獎人次最少的獎項
人物關係夫妻獲獎:阿比吉特·班納吉和艾絲特·杜芙若於2019年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

獎勵對象

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約翰·福布斯·納什之後,該獎項即重新定位為“社會科學獎”,獎勵對象遍及政治學家、心理學家與社會學家。1974年的得主司馬賀是一名政治學博士,也是首位獲獎的“非經濟學家”。其後,2002年的得主丹尼爾·卡內曼是一名心理學家,從未接受任何正規經濟學課程。2009年的得主埃莉諾·奧斯特羅姆是一名政治學家,專長公共政策。

頒獎典禮

諾貝爾獎頒獎典禮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獎典禮在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的逝世紀念日,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每次頒獎典禮都是下午舉行,這是因為諾貝爾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30去世的,在1901年第一次頒獎時,人們便選擇在諾貝爾逝世的時刻舉行儀式,這一有特殊意義的做法一直沿襲下來。典禮上,得主會獲頒發一份證書、一枚獎牌以及一份記有獎金金額的文件。
每年出席頒獎儀式的人數限於1500人到1800人;男士燕尾服或民族服裝,女士要穿嚴肅的夜禮服;儀式中的所用白花和黃花必須從聖莫雷(聖莫雷是諾貝爾逝世的地方)空運來,這意味著對諾貝爾的紀念和尊重

頒發統計

自1969年,迄今共頒出49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其中25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個人獨攬,18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兩人同享,6個諾貝爾經濟學獎由三人共分。

評獎結果

截止至2020年10月,諾貝爾經濟學獎一共頒發了52次,共有86人獲獎,其中25次由一人獲得,20次由二人分享,7次由三人共享。

獎項文化


文化傳統

設立宗旨
諾貝爾經濟學獎是瑞典中央銀行於其成立300周年(1968年)時,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獎項,該獎旨在獎勵在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
獎牌證書
● 獎牌
經濟學獎章的設計者是瑞典雕塑家貢沃爾·斯文松·倫德奎斯特,該獎的設計與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及文學獎有些許不同。獎牌的正面都印有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左側頭像,頭像下面有兩個交叉的豐饒之角,環繞文字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1968”。獎牌的背面是象徵著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北極星會徽。獎牌的側面是獲獎者的名字以及獲獎的年份。
諾貝爾經濟學獎獎牌正面、背面、側面
● 證書
瑞典國王會親自將諾貝爾經濟學獎證書頒給得主。證書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設計,每位得主的證書都是獨一無二的。證書上有一幅圖畫,以及獲獎者的姓名和得獎原因。

評選規則


評選過程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接受各項諾貝爾獎推薦的候選人。通常每年推薦的候選人有1000—2000人。
不得自薦。
瑞典政府和挪威政府無權干涉諾貝爾獎的評選工作,不能表示支持或反對被推薦的候選人。
每年2月1日起,各項諾貝爾獎評委會對推薦的候選人進行篩選、審定,工作情況嚴加保密。
每年10月中旬,公布各項諾貝爾獎獲得者名單。
每年12月10日是諾貝爾逝世紀念日,在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分別舉行諾貝爾獎頒發儀式,瑞典國王出席並授獎。
提名流程
根據規定,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給有能力和資格提名的人發送機密文件,由他們推薦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人選,合格的提名人(Qualified nominators)要求如下:
1.瑞典皇家科學院的瑞典或外籍院士;
2.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的委員;
3.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
4.瑞典、丹麥、芬蘭、冰島和挪威的大學和學院相關學科的教授;
5.由瑞典皇家科學院從至少六所大學或具有同等水平的學院選出擔任同類職務的人員,以確保在不同國家及其學習所在地能夠分配到適當的名額;
6.瑞典皇家科學院認為可能合適的其他科學家。
其中第5項和第6項所指的科學家的選擇與確認,應在每年的9月底之前作出。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提名過程,來自諾貝獎官方網站
評選考核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獎機構與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相同,均為瑞典皇家科學院,在評選過程中亦採用一個與諾貝爾委員會組成、地位皆相似的“評選委員會”。
諾貝爾經濟學獎與其它五項諾貝爾獎遵循相同的規則,即:每屆得獎人數不超過3人,得主在本年10月依舊健在,提名消息在50年內保密。

歷屆名單


(1)1969年至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平均年齡為67歲。
(2)最年輕得主肯尼斯·約瑟夫·阿羅在51歲時獲得1972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
(3)最年長得主里奧尼德·赫維茨在90歲時獲得200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同時他也是所有獎項類別中最年長的得主。
(4)女性情況埃莉諾·奧斯特羅姆獲得200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
(5)獎項追授諾貝爾經濟學獎沒有追授獎項。1974年諾貝爾基金會公布了“不能被追授獎項”的規定,除非發生諾貝爾獎宣布后已經死亡的情況。1974年前,諾貝爾獎只追授過兩次
達格·哈馬舍爾德(諾貝爾和平獎,1961年)、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諾貝爾文學獎,1931年)。
 
(6)擁有家庭關係的得主 
兄弟關係簡·丁伯根(諾貝爾經濟學獎,1969年)、尼可拉斯·丁伯根(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73年)
夫妻關係綱納·繆達爾(諾貝爾經濟學獎,1974年)、阿爾瓦·米達爾(諾貝爾和平獎,1982年)
歷屆得主
年份
獲獎者
(中文譯名)
獲獎者
(英文名)
國籍獲獎時機構經濟思想流派獲獎原因
1969年朗納·弗里施挪威奧斯陸大學——他們研發動態模型來分析經濟過程 
揚·廷貝亨荷蘭荷蘭經濟學院——
1970年保羅·薩繆爾森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凱恩斯他發展了靜態和動態經濟理論,並積極促進經濟學分析水平的提高 
1971年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美國哈佛大學制度在研究人口發展趨勢及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關係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 
1972年約翰·希克斯英國牛津大學凱恩斯他們深入研究了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 
肯尼斯·約瑟夫·阿羅美國哈佛大學新古典
1973年瓦西里·列昂季耶夫蘇聯、美國哈佛大學——發展了投入產出方法,該方法在許多重要的經濟問題中得到運用 
1974年綱納·繆達爾瑞典——貨幣、凱恩斯、斯德哥爾摩他們深入研究了貨幣理論和經濟波動,並深入分析了經濟、社會和制度現象的相互依賴 
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奧地利、英國——奧地利、芝加哥
1975年列奧尼德·康托羅維奇蘇聯俄羅斯科學院——前者在1939年創立了享譽全球的線形規劃要點,後者將數理統計學成功運用於經濟計量學,他們對資源最優分配理論做出了貢獻
佳林·庫普曼斯荷蘭、美國耶魯大學——
1976年米爾頓·弗里德曼美國芝加哥大學芝加哥、貨幣創立了貨幣主義理論,提出了永久性收入假說 
1977年戈特哈德·貝蒂·俄林瑞典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斯德哥爾摩對國際貿易理論和國際資本流動作了開創性研究 
詹姆斯·愛德華·米德英國劍橋大學凱恩斯
1978年司馬賀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卡內基對於經濟組織內的決策程序進行了研究,這一有關決策程序的基本理論被公認為關於公司企業實際決策的創造性見解 
1979年西奧多·舒爾茨美國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在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研究,深入研究了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中應特別考慮的問題 
威廉·阿瑟·劉易斯聖露西亞、英國普林斯頓大學——
1980年勞倫斯·克萊因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凱恩斯以經濟學說為基礎,根據現實經濟中實有數據所作的經驗性估計,建立起經濟體制的數學模型 
1981年詹姆斯·托賓美國耶魯大學凱恩斯闡述和發展了凱恩斯的系列理論及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宏觀模型在金融市場及相關的支出決定、就業、產品和價格等方面的分析做出了重要貢獻 
1982年喬治·斯蒂格勒美國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在工業結構、市場的作用和公共經濟法規的作用與影響方面,做出了創造性重大貢獻 
1983年傑拉德·德布魯法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新古典概括了帕累托最優理論,創立了相關商品的經濟與社會均衡的存在定理 
1984年約翰·理查德·尼古拉斯·斯通英國劍橋大學——國民經濟統計之父,在國民帳戶體系的發展中做出了奠基性貢獻,極大地改進了經濟實證分析的基礎 
1985年弗蘭科·莫迪利安尼義大利麻省理工學院凱恩斯第一個提出儲蓄的生命周期假設,這一假設在研究家庭和企業儲蓄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1986年詹姆斯·M·布坎南美國公共選擇研究中心芝加哥將政治決策的分析同經濟理論結合起來,使經濟分析擴大和應用到社會—政治法規的選擇 
1987年羅伯特·索洛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凱恩斯對增長理論做出貢獻,提出長期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進步,而不是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 
1988年莫里斯·阿萊法國國立巴黎高等礦業學院新古典他在市場理論及資源有效利用方面做出了開創性貢獻對一般均衡理論重新做了系統闡述 
1989年特里夫·哈維默挪威奧斯陸大學凱恩斯建立了現代計量經濟學的基礎性指導原則 
1990年哈里·馬科維茨美國紐約城市大學芝加哥他們在金融經濟學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默頓·米勒美國芝加哥大學芝加哥
威廉·夏普美國斯坦福大學——
1991年羅納德·科斯英國芝加哥大學芝加哥、新制度揭示並澄清了經濟制度結構和函數中交易成本和財產權的重要性 
1992年加里·貝克美國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將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擴展到對於人類行為的分析上,包括非市場經濟行為 
1993年羅伯特·福格爾Robert W. Fogel美國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前者建立了包括產權理論、國家理論和意識形態理論在內的制度變遷理論,後者用經濟史的新理論及數理工具重新詮釋了過去的經濟發展過程 
道格拉斯·諾思Douglass C. North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新制度
1994年約翰·豪爾紹尼John C. Harsanyi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這三位數學家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對博弈論和經濟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約翰·納什John F. Nash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賴因哈德·澤爾騰Reinhard Selten德國波恩大學——
1995年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E. Lucas美國芝加哥大學新興古典、芝加哥倡導和發展了理性預期與宏觀經濟學研究的運用理論,深化了人們對經濟政策的理解,並對經濟周期理論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1996年詹姆斯·米爾利斯James A. Mirrlees英國劍橋大學——前者在信息經濟學理論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經濟激勵理論 後者在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博弈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威廉·維克里William S. Vickrey加拿大、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凱恩斯
1997年羅伯特·默頓Robert C. Merton美國哈佛大學——前者對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所依賴的假設條件做了進一步減弱,在許多方面對其做了推廣;後者給出了著名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公式,該法則已成為金融機構涉及金融新產品的思想方法 
邁倫·斯科爾斯Myron S. Scholes加拿大、美國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芝加哥
1998年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印度劍橋大學三一學院能力方法對福利經濟學幾個重大問題做出了貢獻,包括社會選擇理論、對福利和貧窮標準的定義、對匱乏的研究等 
1999年羅伯特·芒德爾Robert A. Mundell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凱恩斯、供給面他對不同匯率體制下貨幣與財政政策以及最適宜的貨幣流通區域所做的分析使他獲得這一殊榮 
2000年詹姆斯·赫克曼James J. Heckman美國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在微觀計量經濟學領域,他們發展了廣泛應用於個體和家庭行為實證分析的理論和方法 
丹尼爾·麥克法登Daniel L. McFadden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2001年喬治·阿克爾洛夫George A. Akerlof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凱恩斯為不對稱信息市場的一般理論奠定了基石,他們的理論迅速得到了應用,從傳統的農業市場到現代的金融市場,他們的貢獻來自於現代信息經濟學的核心部分 
邁克爾·斯彭斯A.Michael Spence美國斯坦福大學——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凱恩斯
2002年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以色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把心理學分析法與經濟學研究結合在一起,為創立一個新的經濟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 
弗農·史密斯Vernon L. Smith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新興古典開創了一系列實驗法,為通過實驗室實驗進行可靠的經濟學研究確定了標準 
2003年羅伯特·恩格爾Robert F. Engle美國紐約大學——用“隨著時間變化的易變性”和“共同趨勢”兩種新方法分析經濟時間數列,從而給經濟學研究和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克萊夫·格蘭傑Clive W.J. Granger英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
2004年芬恩·基德蘭德Finn E. Kydland挪威卡內基·梅隆大學,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新興古典有關宏觀經濟政策的時間一致性難題和商業周期的影響因素
愛德華·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明尼阿波利斯聯邦儲備銀行新興古典
2005年羅伯特·奧曼Robert J. Aumann以色列、美國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通過博弈論分析促進了對衝突與合作的理解
托馬斯·謝林Thomas Schelling美國馬里蘭大學——
2006年埃德蒙·費爾普斯Edmund Phelps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宏觀經濟跨期決策權衡領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 
2007年萊昂尼德·赫維奇Leonid Hurwicz美國、波蘭明尼蘇達大學——奠定了機制設計理論的基礎 
埃里克·馬斯金Eric S. Maskin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羅傑·邁爾森Roger B. Myerson美國芝加哥大學——
2008年保羅·克魯格曼Paul R. Krugman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凱恩斯對經濟活動的貿易模式和區域的分析 
2009年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美國印第安納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新制度經濟治理,尤其是對普通民眾作出的貢獻和經濟治理分析 
奧利弗·威廉森Oliver Williamson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新制度經濟治理,尤其是企業邊際領域方面的貢獻 
2010年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市場搜尋理論中具有卓越貢獻 
戴爾·莫滕森Dale Mortensen美國奧胡斯大學,西北大學——
克里斯托弗·皮薩里季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塞普勒斯倫敦政治經濟學院——
2011年托馬斯·薩金特Thomas J. Sargent美國紐約大學新古典在宏觀經濟學中對成因及其影響的實證研究 
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 Sims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新古典
2012年阿爾文·羅思Alvin Roth美國哈佛商學院——創建穩定分配理論,並進行市場設計的實踐 
勞埃德·沙普利Lloyd S. Shapley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2013年尤金·法馬Eugene F. Fama美國芝加哥大學芝加哥對資產價格的經驗分析
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 Peter Hansen美國芝加哥大學芝加哥
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美國耶魯大學凱恩斯
2014年讓·梯若爾Jean Tirole法國圖盧茲經濟學院——對市場力量和監管的分析 
2015年安格斯·迪頓Angus S. Deaton英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對消費、貧困和福利的分析
2016年奧利弗·哈特Oliver Hart英國、美國哈佛大學——對契約理論的貢獻 
本特·霍爾姆斯特倫Bengt Holmström芬蘭麻省理工學院——
2017年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美國芝加哥大學——對行為經濟學的貢獻 
2018年威廉·諾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美國耶魯大學——將氣候變化納入長期的宏觀經濟分析 
保羅·羅默Paul M. Romer美國紐約大學芝加哥將整合技術創新納入長期的宏觀經濟分析
2019年阿比吉特·班納吉印度、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減輕全球貧困方面的實驗性做法 
艾絲特·杜芙若法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邁克爾·克雷默美國哈佛大學——
2020年保羅·米爾格羅姆美國斯坦福大學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 
羅伯特·威爾遜美國斯坦福大學
(註:1993年—2018年部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譯名來自於新華社報道)

社會評價


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普遍認為是在經濟學領域能夠取得的最高榮譽。(The Nobel Prize is widely considered the world’s most prestigious award. It is awarded for achievements in physics, chemistry, physiology or medicine, literature, peace and economics.)

獎項爭議


● 獎項設立爭議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設立常被質疑違背了諾貝爾遺囑中“對全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要求。因為,經濟學家的貢獻不見得名實相符,而獲獎最多的新古典主義學派,也不存在“處理金融災難的知識系統”。弗里德里希·哈耶克(1974年得主)在內的四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皆曾經呼籲廢除此獎。哈耶克領獎時表示,倘若當年徵詢他的意見,肯定不建議設獎。
199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機構呼籲瑞典皇家科學院廢除經濟學獎。
● 獎項名稱爭議
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設立之後,成功整合進入了諾貝爾獎的評選體系裡,但爭議輩出。因為該獎並非根據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所設立的,也是唯一由諾貝爾基金會官方頒發的“非諾貝爾獎”(non-Nobel Prize),因此一些批評者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聲望,是沾了“諾貝爾”名諱的光。瑞典的人權律師、諾貝爾的曾侄孫彼得·諾貝爾是經濟學獎的激進批評者,他認為此一獎項對其家族姓氏的濫用,並聲明諾貝爾家族從無設立“經濟學獎”的意願。
● 獲獎者爭議
根據金融時報專欄作家薩繆爾·布里坦的說法,都擔任過瑞典財政大臣的謝爾-奧洛夫·費爾特和貢納爾·默達爾希望廢除諾貝爾經濟學獎,其原因是他們認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和弗里德曼是“反動分子”,不應得獎。
1976年,米爾頓·弗里德曼因為他在貨幣主義上的貢獻被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這卻引發了多國左派的抗議,四位諾貝爾獎得主寫信給紐約時報對他獲獎表示反對。他因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與奧古斯托·皮諾切特的關係以及在智利民選總統被軍事政變廢黜不到2年後就去該國進行了為期六天的旅行,而被指責支持智利軍事獨裁。弗里德曼辯稱其從未擔任獨裁政府的顧問,僅僅是在智利教授了一些有關通貨膨脹的課程並會見了一些政府官員(包括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
1994年,約翰·納什的獲獎引發了對評選委員會的非議。因為約翰·納什不僅有精神病史,還公開宣稱反猶。這場爭論的結果是評選委員會規則的改變:以前委員會成員並無任期限制,而現在他們的任期只有3年。
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奧曼也因他用自己的理論為他反對以色列從猶太人定居點撤離辯解而受到一些人的批評。
批評者們經常以瓊·羅賓遜(羅賓遜夫人)為例來說明評選委員會對主流經濟學的偏見。他們批評評選委員會把經濟學獎授予哈耶克和弗里德曼這樣的異端,卻故意冷落了羅賓遜夫人。
● 中國情況
由於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審委員會專註於市場經濟條件下或者資本主義條件下的經濟問題,因此,一些中國經濟學者為了接近諾貝爾經濟學獎,模仿西方經濟學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以此來“融入”西方經濟學體系之中。中國雖然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概念,但是,至少在經濟學研究方面,中國還沒有形成普遍的共識。中國經濟學教科書是古典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可是,中國流行的經濟學理論卻是西方國家現代資本主義經濟學理論。假如過於關注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研究成果,而忽視了中國當代的經濟問題,那麼,有可能會本末倒置、緣木求魚。社會評價
諾貝爾經濟學獎被普遍認為是在經濟學領域能夠取得的最高榮譽。(The Nobel Prize is widely considered the world’s most prestigious award. It is awarded for achievements in physics, chemistry, physiology or medicine, literature, peace and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