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徠玲,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líng,最早見於《說文》小篆,其本義象聲詞,表示玉器碰撞的聲音;又可引申為空明的樣子,精巧細巧。用作名詞、形容詞、象聲詞。

字形結構


徠漢字首尾分解:王令 漢字部件分解:王令
筆順編號:112134454
筆順讀寫:橫橫豎橫撇捺捺折捺
部首:王
部外筆畫:5
總筆畫:9
五筆86:GWYC
五筆98:GWYC
倉頡:MGOII
筆順編號:112134454
四角號碼:18132
漢字區位碼:3365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73B2

詳細字義


1.(形聲。從玉,令聲。玲玎:玉石等相擊的清脆聲)
2.象聲詞。玉聲
玲,玉聲。——《說文》
玲瓏,玉聲也。——《埤蒼》
和氏瓏玲。——揚雄甘泉賦
又如:玲玲;玲琅(玉聲)
3.明亮或美好的樣子
珊瑚幽茂而玲瓏。——左思《吳都賦》。注:“明貌。”
又如:玲瓏

字源演變


玲,由“王”(玉)、“令”二字構成。從玉,示其材質。從令,聲符,註明音讀。模擬玉碰撞發出的輕脆聲。楷書承之而定體。在六書中屬於形聲,是形聲字。從玉,令聲。玉(王)表意,其形像一串玉,表示玲是玉碰撞發出的聲音。令(lìng)表聲,令有美好義,表示玉聲悅耳動聽。本義是玉碰擊聲,引申為精緻細巧。

字形書法


玲

音韻彙集


韻書成集
字頭小韻聲符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擬音聲調
上古音系·reːŋ
廣韻郎丁切青開平聲
蒙古字韻liŋ平聲
洪武正韻箋離呈切十八庚平聲
洪武離呈切liəŋ平聲
集韻力耕切lɐŋ平聲
郎丁切lɛŋ平聲
韻略盧經切平聲
增韻盧經切平聲
中州離丁切庚青平聲
分韻撮要第七英影應益陽平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ieng
ieng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庚耕清青ieŋ
南北朝北魏後期北齊庚耕清青ieŋ
南北朝齊梁陳北周隋庚耕清青ieŋ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lieŋ
隋唐擬音/王力系統lieŋ
隋唐擬音/董同龢系統lieŋ
隋唐擬音/周法高系統liɛŋ
隋唐擬音/李方桂系統lieng
隋唐擬音/陳新雄系統lieŋ

常用片語


1.玲玲 línglíng
[tinkling of pieces of jade] 形容玉相擊的聲音
玲玲盈耳
2.玲瓏 línglóng
(1)[exquisite]∶精巧細微
小巧玲瓏
(2)[clever and nimble; clever and person]∶靈活敏捷
嬌小玲瓏
(3)形容身材小巧、伶俐可愛的樣子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正韻》離呈切,音靈。《說文》玉聲。《揚子·太經》唐素不貞,亡彼瓏玲。《注》瓏玲,金玉聲。《前漢·揚雄傳》前殿崔巍兮,和氏瓏玲。《注》師古曰:玲音零。孟康曰:以和氏璧為梁璧帶也。其聲瓏玲也。晉灼曰:以黃金為璧帶,合藍田璧。瓏玲,明見貌也。師古曰:晉說是。
又《集韻》力耕切,音磷。義同。
說文解字
玉聲。從玉令聲。郎丁切。
說文解字注
玲,玉聲也。甘泉賦。和氏瓏玲。大玄。亡彼瓏玲。皆謂玉聲。法言、廣雅作玲瓏。從王。令聲。郞丁切。古音在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