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景罕鎮的結果 展開

景罕鎮

景罕鎮

景罕鎮位於隴川縣壩區腹地中心地段,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低熱盤壩地區,氣候溫和濕潤,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特別適合亞熱帶農作物的生長。鎮政府所在地景罕東有廣姆山玉兔佛塔,西有南宛河,風光秀麗,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自然生物資源。景罕鎮中心集鎮建設規劃面積為92.47公頃。自1999年實施城鎮以來,通過不斷建設,現已初具規模。

位於景罕鎮玉兔山的景罕佛塔,由主塔和8座筍狀鍍金塔組成,與緬甸聯邦曼德勒佛塔齊名,為印度、緬甸聯邦、泰國等國公認的佛光寶塔,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三日有盛大宗教集會。

全鎮國土面積有250.4平方公里,全鎮現有耕地面積95466畝,其中,水田面積44034畝,旱地51432畝,人均耕地3.4畝。主要種植甘蔗、水稻、玉米、油菜、馬鈴薯等農作物。森林面積有15646公頃,植被覆蓋率為45.9%,經濟林果地2893畝,主要種植柑桔、核桃等。2020年,常住人口為26931人。

歷史沿革


景罕鎮
景罕鎮
1953年建景坎鄉,歸章風區,1969年成立慶九大公社,1971年改稱景坎公社,1984年改區,1987年改景罕鎮。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16公里。面積156平方公里。芒(市)隴(川)公路過境。轄景罕、曼晃、罕等、曼面、曼軟5個行政村。主產糧食、甘蔗。中國西南規模最大的機制白糖廠景罕糖廠坐落於鎮內。

農村經濟


糖廠
糖廠
2008年全鎮共完成地方財政收入91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了12814.22萬元(1.051億元),人均收入為5408元。其中:農業收入為8699.9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73.7%,林業收入為178.87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1.5%;畜牧業收入為3317.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0.6%;漁業收入240.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9%;運輸業收入為110萬元,占經濟總收入的1.2%;工業、建築業、商飲業、服務業和其他收入為267.62萬元,經濟總收入的1%。全鎮一、二、三產業在農村經濟總收入中的比例分別為97.7%、0.1%、1.5%。其他收入佔0.7%。其中甘蔗收入占經濟總收入的48%,占農業收入的65.5%。

人口民族


景罕鎮
景罕鎮
全鎮現有農戶5657 戶,人口29319人(2017),該鎮以漢族為主(是景頗族傣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1523人,佔總人口的45%。景頗族8713人、佔總人口的34.3%;傣族4759人,佔總人口的19.6%;傈僳族63人,佔總人口的0.25%,阿昌族74人,佔總人口的0.28%,德昂族64人,佔總人口的0.25%,其他民族382人,佔總人口的1.4%。到2008年底,全鎮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8人,占人口總數的0.11%;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123人,參合率90.2%;享受農村低保479戶,享受低保1229人。
2021年6月,隴川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公布,景罕鎮常住人口為26931人。

醫療衛生


全鎮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距離鎮政府0.2公里,有衛生院1所,病床20張,醫務人員13人;鄉村衛生室19個(按行政村分有8個),鄉村醫生19人;有個體診所3個。

人文地理


廣姆塔
廣姆塔
景罕鎮是以景頗族、傣族為主的民族混居地,目瑙縱歌是景頗族的主要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主要節日。景罕鎮山川秀麗,名勝古迹和風景旅遊是它的象徵和驕傲,古樸的廣姆塔、寶靈寺和景色如畫的海崗水庫,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朝神拜佛,旅遊觀光,成為隴川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文化教育


全鎮建有初級中學1所,校舍建築面積7753平方米,在校學生752人,教師53人;小學11所,校舍建築面積17878平方米,在校學生2542人,教師166人。另辦有縣屬職業中學1所,在校學生420人。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為東經97°52′至97°53′北緯24°15′至24°16′,最高海拔為2038米,最低海拔948.5米,地形以平壩為主,山壩結合。氣候受南亞大陸西南風季風的影響,屬南亞熱帶季風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18.9℃,年日照時數2334小時,年降雨量1544mm,全年無霜期340—350天,主導風向以南風和西南風為主,年均風速1.5米/秒。轄區雨量充沛,適合種植甘蔗、水稻、麻竹、西南樺、馬鈴薯等多種農作物。

特色產業


景罕鎮是隴川縣的農業大鎮、甘蔗種植大鎮,同時也是隴川縣的工業重鎮及全州甘蔗科研重地,日榨量5500噸的滇西南最大的糖廠之一雲南·隴川景罕糖業有限公司和德宏州甘科所,坐落在景罕鎮,為景罕鎮甘蔗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先決條件。全鎮現有甘蔗面積
麻竹
麻竹
麻竹
41014畝,甘蔗總收入達30184945元,人均甘蔗收入1828.2元,素有“甘蔗中柱之鎮”的美稱。
轄區內有一所州直熱帶植物甘蔗科研所,滇西南最大的日榨量為5500噸甘蔗的景罕糖廠。隨著甘蔗產業的不斷發展,全鎮的經濟社會都得到了全面迅猛的發展。在以農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調整中,發展了以養殖歐盟水牛及亞熱帶經濟作物檸檬、麻竹、草果、八角等為主導的新興綠特產業,生產的檸檬、竹筍和香料遠銷各地。

基礎設施


景鎮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現有1個自然村通有路燈。全鎮有3240戶飲用井水,有638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有5245戶通電,有734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925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3.8 %、11.7 %和62.7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917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97 戶(分別佔總數的46.6%和28.7 %)。
鄉鎮道路為柏油路,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2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1公里。
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4.4 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