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春鎮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轄鎮

萬春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北部,溫江魚鳧城古城址,有眾多歷史文化遺址。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萬春鎮人口數為85506人。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行政區劃


萬春鎮轄8個居委會6個村委會,萬春鎮人民政府駐春江東路15號。 
(一)居民委員會(8)
·長石社區·南嶽社區·永和社區·黃石社區·踏水橋社區·春江路社區·天鄉路社區·鎮子場社區
(二)村民委員會(6)
·幸福村·魚鳧村·金星村·和林村·高山村·先鋒村

人口民族


轄區總人口64230人(2017),另有流動人口9122人。
總人口中,男性佔51.9%;女性佔48.1%;
有藏族、回族、彝族等少數民族178人,佔總人口的0.28%。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萬春鎮人口數為85506人。

經濟


萬春鎮
萬春鎮
全鎮轄區面積54.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52.8平公里,佔96.7%;水域1.8平方公里,佔3.3%。耕地面積3245.4公頃,其中:水田1128.2公頃,旱地78.52公頃,經濟苗木林地2038.68公頃。全鎮耕地面積15305畝,建設佔地1980畝,道路佔地636畝,河道佔地166畝,溝渠佔地423畝,綠化佔地587畝,城區面積1.1平方公里(17畝)。萬春鎮全面落實區委“產業強區、生態優城、開放富民、文化聚心”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目標,堅持“項目攻堅”主基調,突出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導向,深入實施“一心兩廊多點”發展戰略,加速推進產業與城鎮融合互動,全面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打造產業布局合理、功能配套齊全、田園特色明顯、文化底蘊深厚的“中國最美生態田園幸福小鎮”,鎮域經濟社會保持又好又快發展態勢。新一屆領導班子緊緊圍繞“塑生態城鎮品牌、建川西特色水鄉”的總體思路,大力實施“富民增收工程”、“精品城鎮工程”、“興三強二工程”、“文化提升工程”、“公僕添彩工程”五大工程,加快實施工業化和城市化步伐,不斷改革,擴大開放,紮實推進萬春的新跨越。
城鎮建設
萬春鎮
萬春鎮
引進澳大利亞艾文博、上海成美園藝、雲南綠大地等花卉流通企業,實現花卉跨區域流通的突破,初步形成了西部花卉交易中心的框架;引進廣東先鋒園藝,實現了花卉科技進步的突破,初步形成了西部花卉研發中心的框架;以交易區為載體,加快花卉流通企業聚集,初步形成了西部最大的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相結合的信息聚集和流通集散中心。自2007年8月以來,該鎮已引進大型花卉企業5家,引進到位資金3.3億元,提高了全鎮花卉產業的組織化和規模化程度,有效帶動了溫玉路、溫郫路、魚鳧路延伸段兩側花木基地建設。充分發揮“瑞利達”恆溫庫、桃李麵包廠、紅專凈菜廠等企業的帶動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種植、家禽養殖等傳統產業、加快生產基地建設,不斷強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運用股份合作、租賃、承租、返包、託管等模式,使土地使用權向經營能手、專業大戶集中,形成花木、大蒜等特色農產品的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全鎮已累計流轉土地20%以上。整合鎮內生態、文化、餐飲資源,依託“天府花城”、核心交易區等重大項目的帶動效應,包裝、推介了“川西美食名鎮”、“生態旅遊”、“國色天鄉“、“春江花韻”等項目,“國色天鄉”花卉迪斯尼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春江花韻”項目完成一期建設的80%,在花博會前將全面開放。全力打造溫郫路三產經濟線、魚鳧路延伸段生態經濟線、溫郫彭旅遊環線,加快實現鎮域經濟價值的可持續化、生態價值的現實化、人文價值的理性化,加快鎮域經濟發展,全力打造“都市型近郊生態旅遊第一鎮”。
萬春鎮夜景
萬春鎮夜景
積極引進和扶持發展一批高科持、高利潤、高附加值和無污染的農產品深加工、綠色食品生產等工業項目;對受產業限制不能在鎮域內發展的工業項目,按照“飛地工業”的有關政策,積極將引進到海峽兩岸科技園區,以進一步培育經濟發展後勁。在規劃的引領下,萬春鎮紮實推進城鎮道路、電力、天然氣、自來水、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與溫江主城區的“大併網”和無縫對接。三年來,先後按照城市道路標準完成了春江路、萬明路、春水路、魚鳧路、物流大道、天鄉路等道路建設和主幹道沿線風貌整治,在區域內形成了“四縱八橫”的骨幹交通網路,鋪設自來水管網40.71千米,天然氣管網30.17千米,排污管網30.17千米,電力管網下地3千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27平方米。同時,堅持同步完善教育、醫療、商貿、政務服務等配套設施。投入5000萬元新建了萬春實驗校、踏水實驗校兩所標準化學校,對鎮子實驗校進行了改造,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學點布局更為合理,促進了萬春鎮教育均衡發展和整體水平全面提升。啟動了政務服務中心、派出所、工商所、司法所、郵電、電信、金融、電力、醫院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不斷完善公共服務。
產業發展
萬春鎮當地農戶形成了種植花卉苗木的習慣,但多以自家的土地分散種植、分散經營,屬於傳統農業的經營方式。為了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萬春鎮抓住參與舉辦全國第六屆花博會的契機,規劃建設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依託花博會搭建的要素平台,擴大招商引資,做大做強本地企業,推動傳統的一家一戶花卉苗木種植,向園區化、設施化、集群化的現代農業方向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07年,全鎮實現花木銷售收入4.2億元,比2004年增長136.8%。
借鑒經驗,規劃建設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
萬春鎮概述圖
萬春鎮概述圖
結合現代花卉苗木種植栽培集中化、設施化的特點,借鑒工業集中、集群發展思路,規劃建設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著力提升花卉栽培的設施化、產業化和現代化水平。萬春鎮採取政府規劃、企業投資、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高標準規劃建設了天府花城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該集中發展區以設施化、標準化、集群化生產為方向,以高檔盆花、新優地被植物、植物造型、盆景藝術、盆栽植物為重點,集花木生產、交易、研發功能於一體,規劃面積22.4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規劃面積7.5公里。目前,已引進蘭花產業基地、日香桂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等23個重大在建農業產業化項目,預計總投資將達到2.5億元,可實現年銷售收入3億元。
擴大招商引資,大力引進產業化龍頭企業
萬春鎮利用花博會搭建的要素聚集平台,充分利用花博會形成的環境優勢和品牌效應,圍繞天府花城等一批規劃合理、配套完善的現代農業集中發展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生產規模大、技術力量強、營銷範圍廣的花木龍頭企業,推動花卉苗木產業集群化發展。三年來共引進森禾、綠大地、先鋒園藝盆花生產基地、艾文博花卉世界等花卉產業化龍頭企業35家,帶動全鎮花木種植面積達3萬餘畝,不僅大幅提升了花卉苗木的種植水平,而且帶來了先進的生產營銷理念,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加大扶持力度,做大做強本地龍頭企業
為了促進分散農業向規模經營集中,萬春鎮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先後實施了農村集體土地股權化、集體資產股份化和集體經濟組織改造的“兩股一改”工作。通過依法流轉土地,對區域內原有花木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引導土地向有技術、善管理、懂經營的規模業主集中,培育出了易園、三邑、金蘭、卉森、南嶽等大型花木龍頭企業,進一步增強了萬春花木產業的市場競爭力。
社區建設
綜述
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萬春鎮按照“三個集中”的要求,藉助“國色天鄉”、“香頤麗都”、“四川電院”等項目建設,將衛星社區、紅星社區和五里村、七里村的農戶集中到“天鄉路社區”農民新區。該社區牽手“國色天鄉”,背靠“校園經濟”,由四川省規劃設計院設計,佔地面積250畝,規劃建築面積25.8萬㎡,計劃入住農戶2100戶,計劃總投資金1.84億元,第一期工程佔地150畝,已投入資金0.92億元,已建成房屋面積12.8萬M2,同時配套建設了3.6萬平方米商業股權用房。
建設模式
萬春鎮景色
萬春鎮景色
在建設中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分配、統一招商,對接城市建設標準,基礎設施與城區對接,做到了水、電、氣等“七通一平”。配套突出了“八個一”標準(“八個一”即:一個完善的社區組織機構,一個社區警務工作室,一個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一個社區勞動保障工作站,一個便民放心店,一個群眾性的文體活動場所,一個公交站點,一個垃圾集中清運中轉站),切實完善農民新區的服務功能,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解決安置區建設資金,區上配置300畝土地,將拍賣土地的收入實行封閉運行,用於“天鄉路社區”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
分配模式
“天鄉路社區”農民新區住房戶型分70、105和140㎡ 三種,房屋使用面積按人均35㎡配置,住房農戶按優惠價320元/㎡至350元/㎡購買住房,商業股權用房按優惠價450元/㎡購買。政府並嚴格按“商住分開”原則,政府組織統一修建商業股權用房,農戶按人均8㎡的商業用房分配。商業用房實行股權到人,集體管理,委託企業經營,經營收益分配給農戶。目前已衛鑫置業有限公司已將天鄉路社區3.6萬平方米商業股權用房租賃給武夷山金川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從2007年12月起,衛星社區三口之家每年將獲得2100餘元的商業股權收入。
產業培育
萬春鎮一角
萬春鎮一角
規劃中注重產業基礎,將3.6萬平方米的商業股權用房規劃在具有較好商業氛圍的位置,便於實現與其毗鄰的四川電院7000餘名師生常年消費、國色天鄉花卉迪斯尼每年100餘萬旅客消費群體的對接,目前正在統一規劃,通過項目包裝、實施招商、積極引導南嶽廟舊城改造中的萬春滷肉、明芳居等品牌餐飲企業進入天鄉路社區,做大做強三產業,引進大型超市,聚集人氣和商機,使農民商業股權利益最大化。 就業模式。依託國色天鄉、四川電院、大慶蜀苑、花木龍頭企業等單位的用工需求,充分利用“三教”統籌資源,依託市城鄉一體化的專家服務基地和萬春鎮勞動力花木技術培訓基地,採用“基地+就業訂單”、“企業+就業訂單”等多種模式做好花工、花木經紀人等培訓,打造“溫江花工”品牌,以創建充分就業示範區為載體,將在“天鄉路社區”設立勞動保障服務大廳建設,實現信息網與溫江區就業網對接、與派駐廣州的就業信息站對接。鼓勵群眾在社區內從事小家政、小修理、小餐館等服務項目,幫助他們爭取小額貸款,扶持農民實現自主創業,使新區剩餘勞動力就業率達到92%以上,建成充分就業社區。
管理模式
建立社區服務機構,對城市規劃區所在的五里、七里兩個建制村撤併后成立了春江路社區,健全社區管理服務網路,按照“物業共管、文明共建、環境共享”的原則健全服務機構,完善服務功能,探索建立了村(社區)企合一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兩會”(村民代表議事會、黨員代表議事會)的作用來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由社區對居民提供教育、宣傳、勞動力培訓轉移等公共服務,切實提高村民的素質,實現由農民向市民的轉化。由社區實體組建物業管理隊伍,將工作人員送入置信學校進行專業培訓,承擔小區內物業等相關日常管理工作,前兩年的管理費用由政府轉移支付,後期管理費用由社區集體支付。
就業情況
萬春鎮企業
萬春鎮企業
該鎮按照市委、市政府城鄉一體化的部署和區委、區政府提出的“把溫江建成農民最少,就業最充分的和諧新區”的要求,把城鄉充分就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同步思考,同步部署,同步落實,努力推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全面完成了轄區內勞動保障所、站標準化、網路化建設,建成了4個充分就業社區;全面完成了就業實名制普查和5277人的就業培訓任務;解決了2989名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就業率達92%;全鎮有就業能力和就業願望的失業人員就業率達91%;“4050”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率達90%;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9911人,轉移率達80%,全面消除了“零就業”家庭,形成了良好的農村勞動力就業格局。
旅遊發展
萬春鎮充分依託花木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的特色優勢,大力發展以國色天鄉為代表的生態旅遊等服務業,形成了以生態旅遊為核心,餐飲娛樂、房地產等相關配套產業快速發展的新格局。萬春鎮抓住舉辦全國第六屆花博會的重要機遇,引進成都置信公司打造花文化主題樂園——國色天鄉,培育以主題遊樂和休閑度假為特色的旅遊業,完善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的現代旅遊產業鏈。國色天鄉樂園一期於2007年4月14日正式開園,僅2007年就接待遊客600餘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近3億元,實現稅收2300萬元,並吸引了大批遊客到萬春觀光休閑。總投資30億元的國色天鄉樂園二期已正式動工建設。

文化


地名由來
萬春鎮是4000多年前魚鳧王朝國都駐地,有眾多歷史文化遺址。4000多年前因魚鳧王建都,下令廣植柳樹作為國界,魚鳧古都楊柳依依,史稱“柳城”(今溫江萬春鎮魚鳧城遺址)。魚鳧亡國后,每年魚鳧城依然萬柳迎春,隋代建萬春縣,民間稱柳城,因水道遷移,縣城南遷即今溫江柳城,唐代更名溫江。縣內種柳風俗盛行,最後一次大規模種柳樹是清嘉慶年間大修時,於環城濠溝沿堤植柳700餘株,柳城的美譽流傳了整整四千年,縣城南遷后,古柳城稱“萬春之地”,即今萬春鎮。

交通


萬春鎮公路四通八達,成溫邛高速公路貫穿全境。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萬春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2020年3月,入選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鄉鎮。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2021年4月,入選“四川省鄉村治理示範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