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廈鐵路廈門西站

福廈鐵路廈門西站

廈門西站是老的叫法,目前已經改名為廈門北站

福廈鐵路廈門西站隨著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施工人員2009年9月9日完成最後一條焊縫,跨度132米、高度9米、寬度13米、重量1200噸,被譽為國內鐵路站房最大跨度桁架的廈門西火車站主桁架於57米的高空順利合龍。這是廈門城市建設史上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也是中鐵建設人以實際行動為祖國60周年華誕獻上的一份厚禮。

簡介


徠新建福廈鐵路廈門西站是國家“四縱四橫”鐵路客運專線--沿海快速鐵路通道上的一個重要客站,也是東南沿海最大的交通樞紐,福廈、廈深、龍廈、鷹廈4條鐵路在此交匯,工程總建築面積16.2萬平方米,建築總高度66.78米。站房最高聚集人數為5000人,旅客流線採取“上進下出”的形式,將車站分為出站層、站台層、高架層三個層面。站房高架候車廳跨度132米、長度220米,候車廳無柱,科技含量高,施工技術難度極大,是目前國內鐵路站房中單跨跨度最大的車站。
廈門西站屋面採用“大跨度空間鋼桁架 雙向正交鋼管桁架”結構,鋼結構總重量約28500噸,創造出體現結構力學之美的輕盈屋蓋,仿似騰飛的雙翼,空間管桁架結構體系與造型完美結合,巧妙體現了閩南民居雙曲線、“燕尾脊”的意象。設計的“剛柔並濟”給施工帶來了“三剛兩柔一交叉”六大技術難題。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樓蓋施工、清水混凝土A型塔柱施工、大跨度弧形鋼筋混凝土箱梁施工,超長輕薄巨型鋼管桁架整體提升施工、臨海複雜地層超長樁施工,以及既有線站房下地鐵施工交叉作業給施工帶來極大的挑戰。為了早日實現主桁架吊裝合龍,周密策劃,精心施工,建設者組織專門的攻關小組研究攻克超長樁、連續牆、地鐵結構、鋼架橋、大跨度鋼網架結構等工程難題,確保優質高效地完成施工生產任務。
建房架主梁在閩南民間俗稱“上樑”、“上椽”,廈門稱“架中節”。主桁架吊裝合攏是廈門西站建設的最大亮點之一。主桁架吊裝合龍后,如一條鋼鐵巨龍,為"跨度大、剛度柔、截面高"的鋼屋蓋施工鋪上了龍骨。建設者們採用製作胎架,原位拼裝,設置4個提升點採用液壓設備整體進行提升等方法,較好地克服了拼裝量巨大、穩定控制難度大、變形控制難度大、對接精度控制難、雙向不等高桁架安裝難、安裝節點精度高等一系列難題,保證了吊裝合龍的萬無一失。主桁架的順利吊裝合龍也為今後超長輕薄巨型鋼管桁架整體提升施工、雙向不等高網架安裝積累了寶貴經驗。

配套設施


站在廈門西站的制高點環顧四周,公交車站、停車場、地下商場等配套設施已經初具規模,西站所在的集美區后溪鎮就會隆起為廈門市的新地標。西站的建成也勢必會極大地改善廈門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力度,會進一步促進海峽兩岸的交流,為海西建設插上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