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自尹

沉自尹

沈自尹(徠1928年3月22日-),浙江鎮海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52年畢業於上海第一醫學院醫療系。現任復旦大學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名譽所長。他是中西醫結合領域的專家。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6年獲得建國以來第一個以民間形式對國際上所取得的中醫藥重大成果並達到首創與公認的開拓者進行獎勵的廣州仲景中醫藥傑出成果獎。沈自尹院士遵循著中醫學自身發展的規律,對腎陽虛證進行了將近半個世紀的研究,終於首次在國際上證實了腎陽虛證有特定的物質基礎,並將主要調節樞紐定位在下丘腦,為中醫向現代化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人物簡介


沈自尹
沈自尹
沈自尹是中西醫結合學家,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中西醫結合思路和方法的開拓、腎本質的研究和傳統老年醫學研究。率先對中醫稱為命門之火的徠腎陽進行研究,發現腎陽虛證病人,其反映腎上腺皮質功能的尿17-羥皮質類固醇值明顯低下,經補腎中藥治療可以恢復正常。這一結果得到國內7個省市以及日本高雄醫院等研究單位的重複與公認。通過對同病異證組進行下丘腦-垂體-靶腺軸功能的對比研究,推論腎陽虛證主要發病環節在下丘腦。這一成果的意義是首次用現代科學方法在國際上證實腎陽虛證有特定的物質基礎。通過採用分子生物學方法,證實唯有補腎葯才能作用並提高下丘腦的雙氫睾酮親和力及CRF基因的表達,對腎陽虛證達到能定性、定量以至將主要調節中樞定位在下丘腦提出多方面的有力證據。將腎陽虛研究的結論用於治療隱性啊狄森氏病,預防哮喘季節性發作,為長期用激素的哮喘患者撤除激素,防治慢性氣管炎,減輕激素副作用等均能提高療效。
個人成就70年代初沈自尹根據大量的臨床實例和科學實驗,首先提出中西醫結合的途徑是“辨病與辨證相結合”,從而改變了中西醫藥簡單相加的局面,以後又提出“微觀辨證和辨證微觀化”,對中醫辨證向科學化、客觀化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沈自尹以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00餘篇,主編腎的研究等6部中西醫結合學術專著。1979年獲全國醫學衛生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1981、1983、1985和1987年分別獲衛生部乙級科技成果獎,多次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1992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共計16項。1996年還獲得建國以來第一個以民間形式對國際上所取得的中醫藥重大成果並達到首創與公認的開拓者進行獎勵的廣州仲景中醫藥傑出成果獎。多次應邀赴日本、香港、澳州講學與出席國際性學術會議。已培養博士研究生3名,碩士研究生7名,現正指導博士后研究生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