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茶藨子屬的結果 展開

茶藨子屬

茶藨子屬

茶藨子屬在世界有160餘種,中國產59種30變種,分佈於北溫帶和南美的安第斯,中國產西南部、西北部至東北部,其中有些供觀賞用。有些的果可食。

簡介


茶藨子屬,灌木,有刺或無刺;葉常綠或脫落,互生或叢生,單葉,常掌狀分裂;托葉缺;花兩性或有時單性,單生或排成總狀花序;萼管與子房合生,裂片直立或廣展;花瓣4-5,通常小或為鱗片狀;雄蕊4-5,與花瓣互生;子房下位,1室,有2個側膜胎座;胚珠多數;花柱2;果為一漿果,頂冠以宿存的萼。本屬在Engler系統中置於虎耳草科

形態特徵


茶藨子屬
茶藨子屬
落葉,稀常綠或半常綠灌木;枝平滑無刺或有刺,皮剝落或不剝落;芽具數片干膜質或草質鱗片。葉具柄,單葉互生,稀叢生,常3-5 (-7) 掌狀分裂,稀不分裂,在芽中摺疊,稀席捲,無托葉。花兩性或單性而雌雄異株,5數,稀4數;總狀花序,有時花數朵組成傘房花序或幾無總梗的傘形花序,或花數朵簇生,稀單生;苞片卵形、近圓形、橢圓形、長圓形、披針形,稀舌形或線形;萼筒輻狀、碟形、盆形、杯形、鐘形、圓筒形或管形,下部與子房合生,上部直接轉變為萼片;萼片5 (4),常呈花瓣狀,直立、開展或反折,多數與花瓣同色;花瓣5 (4),小,與萼片互生,有時退化為鱗片狀,稀缺花瓣;雄蕊5 (4),與萼片對生,與花瓣互生,著生於萼片的基部或稍下方,花絲分離,花藥2室;花柱通常先端2淺裂或深裂至中部或中部以下,稀不分裂;子房下位,極稀半下位,具短柄,光滑或具柔毛,有時具腺毛或小刺,1室具2個側膜胎座,含多數胚珠,胚珠具2層珠被。果實為多汁的漿果,頂端具宿存花萼,成熟時從果梗脫落;種子多數,具胚乳,有小圓筒狀的胚,內種皮堅硬,外部有膠質外種皮。

所屬科


茶藨子科(Grossulariaceae,常被歸併於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的一屬,約含150種灌木,可明顯區分為茶藨子與醋栗兩類。原產北美洲的溫帶地區,並向南延伸至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有些學者將醋栗獨立為醋栗屬(Grossularia)。茶藨子通常無刺,醋栗則多刺;前者的花常聚生成簇,後者則常單生;兩類植物的果實均可烹煮或烤食。因果可供食而栽培的種包括英國醋栗(R. uvacrispa)、美洲醋栗(R. hirtellum)、黑果茶藨子(R. nigrum)、香茶藨子(R. odoratum)與紅果茶藨子(R. sativum)。
有觀賞價值者包括高山茶藨子(R. alpinum)、香茶藨子、倒掛金鐘茶藨子(R. speciosum)、開芳香黃花的金茶藨子(R. aureum),以及蔓生常綠的莢蒾葉茶藨子(R. viburnifolium)。
由於本屬所有植物都是毀滅性皰鏽病真菌的寄主,而這種真菌也危害白松,所以在任何白松林地附近皆有地區性禁植令。

用途


此屬植物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果實富含各種維生素、糖類和有機酸等,可供生食及製作果酒、飲料、糖果和果醬等,也可作提取維生素的原料。某些種的根和種子供藥用。枝、葉繁茂,春季著花滿枝,秋季結實累累,是良好的綠化觀賞植物。

所有物種


阿爾泰醋栗
矮茶藨子
矮茶藨子(原變種)
矮醋栗
寶興茶藨子
寶興茶藨子(原變種)
北疆茶藨子
濱海茶藨子
冰川茶藨子
茶藨子屬
長白茶藨子
長白茶藨子(原變種)
長刺茶藨子
長刺茶藨子(原變種)
長果茶藨子
長毛茶藨子
長序茶藨子
長序茶藨子(原變種)
刺果茶藨子
刺果茶藨子(原變種)
簇花茶藨子
簇花茶藨子(原變種)
大刺茶藨子
滇中茶藨子
東北茶藨子
東北茶藨子(原變種)
東北小葉茶藨子
東方茶藨子
多花茶藨子
鄂西茶藨子
伏生茶藨子
富蘊茶藨子
高茶藨子
革葉茶藨子
革葉茶藨子(原變種)
貢山茶藨子
光萼茶藨子
光果茶藨子
光葉茶藨子
光葉東北茶藨子
貴州茶藨子
桂葉茶藨子
桂葉茶藨子(原變種)
黑茶藨子
紅茶藨子
紅萼茶藨子
湖南茶藨子
花茶藨子
華蔓茶藨子
華西茶藨子
華中茶藨子
尖葉茶藨子
漸尖茶藨子
漸尖茶藨子(原變種)
睫毛茶藨子
康邊茶藨子
康定茶藨子
闊葉茶藨子
裂葉茶藨子
瘤糖茶藨子
旅順茶藨子
綠花茶藨子
毛茶藨子
毛長串茶藨子
毛萼茶藨子
毛果茶藨子
美麗茶藨子
美麗茶藨子(原變種)
美洲茶藨子
密刺茶藨子
木里茶藨子
內蒙茶藨子
南川茶藨子
歐洲醋栗
淺裂茶藨子
青海茶藨子
曲萼茶藨子
曲萼茶藨子(原變種)
三裂茶藨子
陝西茶藨子
陝西茶藨子(原變種)
深裂茶藨子
石生茶藨子
疏腺茶藨子
束果茶藨子
雙刺茶藨子
水葡萄茶藨子
四川茶藨子
四川蔓茶藨子
台灣茶藨子
糖茶藨子
糖茶藨子(原變種)
天全茶藨子
天山茶藨子
天山茶藨子(原變種)
烏蘇里茶藨子
無腺茶藨子
西藏茶藨子
細枝茶藨子
細枝茶藨子(原變種)
纖細茶藨子
腺毛茶藨子
香茶藨子
小果茶藨子
小果茶藨子(原變種)
楔葉長白茶藨子
異毛茶藨子
英吉利茶藨子
圓葉茶藨子
紫花茶藨子

分佈情況


此屬全球有160餘種,主要分佈於北半球溫帶和較寒冷地區,少數種類延伸到亞熱帶和熱帶山地,直至南美洲的南端。非洲僅於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區有2種,大洋洲無分佈。中國產59種30變種,隸屬於4亞屬10組15系,主產西南部、西北部至東北部。

模式種


紅茶藨子RibesrubrumL.
落葉灌木,高1-1.5米;枝斜生,小枝灰褐色或灰紫色,平滑,皮不裂或稍縱裂,嫩枝灰棕色至灰黃色,無柔毛,有時散生短腺毛,無刺;芽長卵圓形或長圓形,長5-7毫米,寬2-3.5毫米,先端急尖或微鈍,具數枚紫褐色鱗片,外被短柔毛。葉近圓形,長3-7厘米,寬4-9厘米,基部心臟形,稀近截形,上面深綠色,下面色較淺,兩面無毛,稀於下面稍具短柔毛或下面僅沿葉脈微具腺毛,掌狀3-5淺裂,裂片卵狀寬三角形,先端稍鈍或急尖,頂生裂片與側生裂片近等長,邊緣具粗銳鋸齒;葉柄長3-6厘米,無毛或微具短柔毛,基部常有腺毛,淺紅褐色。花兩性,開花時直徑6-8毫米;總狀花序長2-6厘米,初期直立,後下垂,具花5-15朵;花序軸和花梗常無柔毛,疏生短腺毛;花梗長3-5毫米;苞片小,寬卵圓形,稀近圓形,長1-2毫米,寬稍大於長,先端微尖或圓鈍,無毛;花萼淺綠色或淺綠褐色,無毛;萼筒盆形,長1-1.5毫米,寬2.5-3.5毫米;萼片匙狀圓形,常具紅色或褐色條紋長2-2.5毫米,寬幾與長相似,先端圓鈍,直立,邊緣無睫毛;花瓣小,近匙形或近扇形,長約0.5-1毫米,寬短於長,先端平截或圓鈍,淺紫紅色,下部無突出體;雄蕊長於花瓣,花藥卵狀圓形;子房光滑無毛;花柱先端2裂,長於或幾與雄蕊等長。果實圓形,稀橢圓形,直徑8-11毫米,紅色,無毛,味酸。花期5-6月,果期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