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女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音nǚ

1.指代婦人。

2. 以女兒作為人的妻(舊讀nǜ)。

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稱“婺女”、“須女”。

4.古語音rǔ,第二人稱代詞,後作“汝”。

5.姓氏。

基本釋義


nǚ ㄋㄩˇ
● ● 女性,與“男”相對。古代以未婚的為“女”,已婚的為“婦”。現通稱“婦女”:~人。~士。~流(含輕蔑意)。少(shào )~。
● ● 以女兒作為人的妻(舊讀nǜ)。
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亦稱“婺女”、“須女”。
rǔ ㄖㄨˇ
古同“汝”,你。

詳細釋義


〈名〉
● ●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個斂手跪著的人形。本義:女性, 女人,與「男」相對)
● ● 同本義 [ woman]
女,婦人也。——《說文》。王育說:「對文則處子曰女,適人曰婦。」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詩·衛風·氓》
一女不織,或受之寒。——賈誼《論積貯疏》
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男女衣著。——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男女無別。——《韓非子•亡征》
如倩女之靧。——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男女奔竄。——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 ● 又如:女陪堂(女幫閑);女先兒(女先生);女紅(泛指婦女乾的紡織、縫紉、刺繡等);女冠(女道士);女兄(姐姐);女伯(稱父親的姐姐);女嬖(受君主寵愛的女人);女隸(女官。被沒入宮中為奴的女子);女中丈夫(女子中有男子氣概的人)
● ● 引申指女兒 [daughter]
請句踐女女於王。——《國語•越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周南·關睢》
何氏之女。——《後漢書•列女傳》
女婉貞。——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不聞爺娘喚女聲。——《樂府詩集•木蘭詩》
● ● 又
唯聞女嘆息。
● ● 又
問女何所思。
● ● 又如:子女
● ● 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顆 [name of one of the 28 constellations]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婦人也。象形。王育說。凡女之屬皆從女。尼呂切

說文解字注

男,丈夫也。女,婦人也。立文相對。喪服經每以丈夫婦人連文。渾言之女亦婦人。析言之適人乃言婦人也。《左傳》曰:君子謂宋共姬女而不婦。女待人,婦義事也,此可以知女道婦道之有不同者矣。言女子者對男子而言,子皆美偁也。曰女子子者,系父母而言也。《集韻》曰:吳人謂女為娪,牛居切。清州呼女曰娪,五故切。楚人謂女曰女,奴解切。皆方語也。
象形。王育說。
不得其居六書何等,而惟王育說是象形也。蓋象其揜斂自守之狀。尼呂切,五部。小徐王育說三字在從女下。凡女之屬皆從女。

康熙字典

【丑集下】【女部】女 ·康熙筆畫:3 ·部外筆畫:0
〔古文〕《唐韻》《正韻》尼呂切《集韻》《韻會》碾與切,茹上聲。《博雅》女,如也。言如男子之敎,人之陽曰男,隂曰女。《易·繫辭》坤道成女。《詩·小雅》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禮·內則》女子生,設帨於門右。《淮南子·地形訓》土地各以類生,澤氣生女。
又已嫁曰婦,未字曰女。《禮·曾子問》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又星名。須女四星,主布帛,為珍寶藏,一名婺女。十二月旦在北,二月旦中。
又織女三星,天女也,主苽果絲帛,見《星經》。
又水名。《山海經》嶧臯之山,其水出焉,東流注於激女之水。
又女,九天妃也。黃帝與蚩尤戰,不勝,歸太山,遇一婦人,曰:吾所謂女者。見《女戰法》。
又金女,西王母也,厥姓緱氏,見《集仙錄》。
又靑女,霜神也,至秋三月地氣下藏,靑女乃出,以降霜雪,見《淮南子·天文訓》。
又奼女,丹汞也。河上奼女,得火則飛,見《參同契》。
又國名。女子國,在巫咸北。《郭璞·圖贊》女子之國,浴於黃水。乃媷乃字,生男則死。
又東女國,女主號賔就。見《唐書·西域傳》。
又扶桑東千里有女國,其人容貌端正,身體有毛,見《通考》。
又姓。湯賢臣女鳩,女房,漢賢良女敦,晉大夫女叔寬。
又梵言阿摩,此言女,言母。蘇弗室利,此言善女。
又鸚名雪衣女,見《漢武外傳》。鵲名神女,見《古今注》。蜆名縊女,見《爾雅·釋蟲》。螟蛉名戎女,見《毛詩·註疏》。
又《集韻》《韻會》忍與切。同汝,對我之稱。
又《廣韻》《集韻》《韻會》尼據切,茹去聲。以女妻人曰女。《書·堯典》女於時。

文字朔源


象形字。甲骨文“女”字像女子兩手胸前交叉、屈膝而跪的形狀。或於頭部加一橫畫以示其頭飾,更顯女性特徵。有的甲骨文在臂彎位置加兩點表示乳房,寫成“母”或“每”。春秋金文屈膝而跪之狀已不顯,戰國文字承襲春秋金文,但筆勢略有變化。隸書已將屈膝之豎筆變為一橫筆,為楷書所本。本義指女性,能生育、哺乳的人類中雌性。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續金文字形。隸書嚴重變形,以致“人”形消失,“手”形消失。與“男”相對。翏生盨“翏生眔大㛣其百男百女千孫。”《易·序卦》:“有男女,然後有夫婦。”這種意義的“女”讀為“nǚ”。從女性引申出以女嫁人義。如《國語·越語上》:“請句踐女女於王,大夫女女於大夫,士女女於士。”第二個“女”作動詞,以女嫁人。這種意義的“女”讀為“nǜ”。甲骨文“女”或讀為“母”。如《合集》94:“隹(唯)女庚韋(害)子安。”(只有母庚害子安)“女”或通“汝“,用作第二人稱代詞,相當於“你”。如令鼎:“余其舍女臣十家。”(我給你十家奴隸)又如《詩經·魏風·碩鼠》:“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養你三年,不肯照顧我)。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女
書寫提示
女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ni̯o
王力系統nǐa
董同龢系統njaɡ
周法高系統niaɣ
李方桂系統nrjagx
兩漢西漢
東漢
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jo
jo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魚虞模jo
北魏後期北齊魚虞模jo
齊梁陳北周隋jwo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i̯wo
擬音/王力系統nǐo
擬音/董同龢系統njo
擬音/周法高系統ɳio
擬音/李方桂系統jwo
音韻集成
字頭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上聲八語開口呼次濁尼呂切njo
去聲九御開口呼次濁尼據切/尼慮切njo
集韻平聲九魚合口呼次濁人餘切nʑiɔ
上聲八語合口呼次濁忍與切nʑiɔ
上聲八語泥/娘合口呼次濁碾與切ȵiɔ
上聲十二蟹開口呼次濁奴解切næi
去聲九御泥/娘合口呼次濁尼據切ȵiɔ
韻略上聲忍與切
上聲尼呂切
去聲?據切
增韻上聲忍與切
上聲尼呂切
去聲尼據切
中原音韻上聲魚模次濁niu
中州音韻上聲魚模禳主切
上聲魚模尼矩切
洪武正韻上聲四語次濁忍與切ȵy
上聲四語次濁尼呂切ny
去聲四御次濁尼據切ny
詞條圖冊簡體中文部首
一畫▪ 一▪ 丨▪ 丿▪ 丶▪ 乛
二畫▪ 十▪ 廠▪ 匚▪ 卜▪ 冂▪ 八▪ 人▪ 勹▪ 兒▪ 匕▪ 幾▪ 亠▪ 冫▪ 冖▪ 凵▪ 卩▪ 刀▪ 力▪ 又▪ 厶▪ 廴
三畫▪ 干▪ 工▪ 土▪ 艹▪ 寸▪ 廾▪ 大▪ 尢▪ 弋▪ 小▪ 口▪ 囗▪ 山▪ 巾▪ 彳▪ 彡▪ 夕▪ 夂▪ 丬▪ 廣▪ 門▪ 宀▪ 辶▪ 彐▪ 屍▪ 己▪ 弓▪ 子▪ 屮▪ 女▪ 飛▪ 馬▪ 幺▪ 巛
四畫▪ 王▪ 無▪ 韋▪ 木▪ 支▪ 犬▪ 歹▪ 車▪ 牙▪ 戈▪ 比▪ 瓦▪ 止▪ 攴▪ 日▪ 貝▪ 水▪ 見▪ 牛▪ 手▪ 氣▪ 毛▪ 長▪ 片▪ 斤▪ 爪▪ 父▪ 月▪ 氏▪ 欠▪ 風▪ 殳▪ 文▪ 方▪ 火▪ 斗▪ 戶▪ 心▪ 毋
五畫▪ 示▪ 甘▪ 石▪ 龍▪ 業▪ 目▪ 田▪ 罒▪ 皿▪ 生▪ 矢▪ 禾▪ 白▪ 瓜▪ 鳥▪ 疒▪ 立▪ 穴▪ 疋▪ 皮▪ 癶▪ 矛
六畫▪ 耒▪ 老▪ 耳▪ 臣▪ 覀▪ 而▪ 頁▪ 至▪ 虍▪ 蟲▪ 肉▪ 缶▪ 舌▪ 竹▪ 臼▪ 自▪ 血▪ 舟▪ 色▪ 齊▪ 衣▪ 羊▪ 米▪ 聿▪ 艮▪ 羽▪ 糸
七畫▪ 麥▪ 走▪ 赤▪ 豆▪ 酉▪ 辰▪ 豕▪ 鹵▪ 里▪ 足▪ 邑▪ 身▪ 釆▪ 谷▪ 豸▪ 龜▪ 角▪ 言▪ 辛
八畫▪ 青▪ 龺▪ 齒▪ 非▪ 黽▪ 隹▪ 阜▪ 金▪ 魚▪ 隸
九畫▪ 革▪ 面▪ 韭▪ 骨▪ 香▪ 鬼▪ 食▪ 音▪ 首
更多▪ 髟▪ 鬲▪ 鬥▪ 高▪ 黃▪ 麻▪ 鹿▪ 鼎▪ 黑▪ 黍▪ 鼓▪ 鼠▪ 鼻▪ 龠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女先、取女、漂女、獠女、女罃、腹女、族女、佚女、女羅、處女

相關成語

大男小女、兒女情多、兒女心腸、兒女之情、黃花閨女、黃花女兒、曠夫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