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龍瑤族鄉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下轄鄉

福龍瑤族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宜州區下轄的民族鄉,位於宜州區南部,鄉政府駐福龍街。總面積413平方公里,人口37089人。福龍瑤族鄉鄉政府駐福龍街,距區政府41公里,原屬都安瑤族自治縣,1988年改為福龍鄉。1990年改(成立)福龍瑤族鄉。

行政區劃


全鄉轄1個社區,14個村委會,即福龍社區、永良村、弄桑村、波奉村、古桃村、弄丁村、鳳朝村、高山村、同意村、宜州村、龍拱村、京口村、定滿村、龍侯村、翁同村,共288個自然屯,434個村民小組。

人口民族


全鄉村9094戶,人口自然增長率8.3‰。其中農業人口35997人,非農業人口1092人;男19678人,女17411人;以壯族為主,壯族21208人,瑤族11432人,漢族2660人,仫佬族880人。

社會


基礎設施
(一)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強
1、推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改善招商環境,投資100多萬完成鄉農貿市場中心的改造工程;對鄉府所在地進行規劃,打造宜商宜居小城鎮。
福龍瑤族鄉
福龍瑤族鄉
2、以“十二五”規劃第一年為契機,集中力量完成了一批實事工程,逐步改善山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今年全年,我鄉完成扶貧項目投入有:宜州村至京口村19公里道路硬化,共投資800多萬元;完成投入15萬元修建龍香至定滿屯級路;完成投入15萬元擴建京口至定滿屯級路;完成村屯“一事一議”水泥道路硬化項目建設11條,完成建設宜州村懷放屯新建籃球場一個和大安屯的公共場所硬化工程,完成實際投資130多萬元;完成96萬元的福龍瑤族鄉川花小學教學樓建設;完成78萬元的鳳朝小學教學樓建設以及50萬元的校園道路硬化工程;自治區紅十字協會捐助7.5萬元建設板江小學並贈送書包、投影儀與食品等共計2.8萬元,下一步將繼續資助為板江小學新建一座學生食堂,改善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村級衛生所完成5個,在建6個。
(二)搞好水利建設,解決群眾飲水、用水難問題
認真落實扶貧政策,加大對水利建設的投入,完成宜州村拉宵屯人飲工程117萬元,受益人口3100人,解決19個屯飲水難問題;同意村良家灣人飲工程105萬元,受益人口1985人,解決9個屯飲水難問題(在建中);宜州村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水利渠道建設四條,投資472萬元(在建中)。完成弄桑村龍曉屯10個愛心水櫃。奇庚河小河流域治理工程450萬元(正在收尾)。

經濟


農業
全鄉有耕地面積2784.4公頃(水田565公頃,旱地2219.4公頃);林地3999.5公頃;牧草地106.6公頃;水域面積156.26公頃。石山面積24436.7公頃。年平均降雨量1350毫米,無霜期345天,有樂春1座水庫,總庫容35萬平方米。有保水田329公頃。
全鄉以農業為國民經濟基礎,種植業和林業、畜牧業、漁業均有經營。以種植業為主,種植業以糧食作物為主,經濟作物次之。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水稻、黃豆、紅薯次之。經濟作物以桑蠶、蔗糖為主,油菜、蔬菜、木薯等次之。
近年來,該鄉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我鄉堅持以農業為本,按照“梯度開發,多元發展”的構想,依靠科技進步,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調整農業結構布局,引導農民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大力發展和壯大鄉域經濟,使我鄉農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一)農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2011年全年我鄉糧食種植8.91萬畝,其中玉米4.515萬畝,總產13545噸,水稻1.6365萬畝,總產4909.5噸,總合計18454.5噸,總產值2857.9萬元;大豆1.6956萬畝,總產量2544噸,總產值1017.6萬元;木薯9420畝,總產量1413噸,總產值282.6萬元;百香果種植基地4010畝,總產值225萬元;外運菜種植3600畝,產量1080噸。
(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新起色。
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農業特色產業,2011年共發動群眾種植百香果4010畝,並通過招商引資,投資100萬元建成福龍瑤族鄉福綠生源合作社,共收回百香果加工80噸,實現就業28人,果農人均增收800元,合作社實現利潤12萬元,極大的推進了福龍瑤族鄉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使百香果產業成為我鄉的一項特色產業。
通過引進良種示範種植養殖,湧現出示範項目基地8個,分別是:宜州村1000畝優質水稻種植;弄桑村3800頭黑山羊養殖;永良村1000隻土雞養殖;古桃肉豬300頭養殖;福龍社區高密度養魚;永良甘蔗高產示範基地;高山村野生蜜蜂300多窩等示範項目。促進了我鄉農業向效益型農業邁進。
目前百香果產品與瑤山糯玉米等特色產品已在河池各縣市的特產店與各大超市上市,下一步我鄉還將繼續對特色產業加大投入,提高產品的深加工,逐步做大做實特色產業,並進一步解決農民就業難問題。
(三)夯實經濟農作物基礎,著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鄉積極發動群?種植甘蔗,2011年全年甘蔗種植面積5957畝,總產量24000噸,總產值1200萬元,建立永良大羅甘蔗高產示範片,均畝產達7.9噸;同時,鞏固穩定桑園種植面積,2011年桑園種植面積14842畝,養蠶56069張,鮮蠶產量可達2450噸,可實現產值8087.3萬元。通過甘蔗種植、種桑養蠶,我鄉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
勞動力輸出
鼓勵和引導農民向第三產業轉移,擴大就業渠道,積極實施農村剩餘勞動力“走出去”戰略。1、聯繫勞動部門,介紹農村富餘勞力外出;2、加強農民技能培訓,通過智力扶貧,對農村青年進行種養技術、電腦、家電維修等方面技能培訓,增加年輕勞力就業機會;3、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展農民?業空間。
據不完全統計,我鄉通過各類渠道外出務工經商的人員達2150多人,對年輕勞力進行技能培訓人100多次。
2011年,全鄉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億多元,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25071萬元,同比增長6%;完成財政總收入31.8萬元,同比增長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06元,同比增長11%。

旅遊


鄉境內福龍村拉見屯有地下泉,此泉冬暖夏涼,周邊風景秀麗,奇山異石,竹影婆娑,鄉民好客,旅遊、休閑極佳,是有待商家開發的一片凈土。

獲得榮譽


2021年5月,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