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

蜜蜂引路

《蜜蜂引路》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26課的課文,由陸洋朗讀。

徠這篇課文講的是列寧利用蜜蜂作嚮導,找到養蜂人的故事。表現了列寧具有非凡的觀察力和判斷力。列寧是個善於觀察,認真思考的人。

無數蜜蜂在花叢中飛舞,看似紛亂的蜂群,在列寧的眼中卻有清晰的規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里,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那一定是養蜂人的所在。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列寧,把不會說話的蜜蜂當作嚮導,在陌生的地方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看來,只要肯動腦筋,許多好像不可能的事情也能辦成。

簡介


課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列寧親自去找養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講列寧是怎樣找養蜂人的。第四段講了列寧找到了養蜂人。
整篇課文篇幅短小,情節簡單,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

原文


《蜜蜂引路》課文圖
《蜜蜂引路》課文圖
1922年,列寧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當地有個養蜂的人,列寧常常派人去請他談天。
有一回,列寧想找那個人談談怎樣養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裡,列寧就親自去找。
列寧一邊走一邊看,發現路邊的花叢里有許多蜜蜂。他仔細觀察,只見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飛進附近的一個園子,園子旁邊有一所小房子。列寧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門,開門的果然就是養蜂的人。
養蜂的人看見列寧,驚訝地說:“您好,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列寧笑著說:“我有嚮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學習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區別“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領會列寧善於觀察和思考的特點。

教學建議


識字寫字

1、識字指導
本課生字較少,難度不大,教學時可指導學生在自讀課文的過程中自學,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初讀課文時在文中標出要認讀的生字,把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多讀幾遍,讀准字音,感知字義。學完課文,再用多種方法複習鞏固生字。
讀音方面,注意“訝”讀第四聲,與“牙”的聲調不同。
2、寫字指導
(1)寫正確。
“派”字右邊不是“瓜”。
“敲”字右邊不是“支”,應當提醒學生注意。
(2)寫美觀。
“派”字右邊比較抽象,學生很難寫好看,建議在范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字中四個撇的變化:兩個平撇不宜太長,豎撇勿忘先豎后撇,右邊的小撇宜短。
“談”字右邊是個“炎”字,書寫時應注意:上邊一個火字的捺變成了點,由此可以給學生總結規律:一般情況下(“眾”等例外),一個字中不能存在兩個捺,如果出現了兩個捺,要將其中的一個捺變成點。在總結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生字,如“淡、迷、食、雙、林、這”等。“引”的書寫關鍵是最後一豎不要靠左邊太近,又不能太遠,建議在田字格中示範書寫,讓學生觀察后再臨寫。

朗讀感悟

朗讀本篇課文重在把它讀通順,讀得合乎人物的語氣和思想,同時要把朗讀作為感悟課文詞句與內容的主要手段。
1、初讀課文時,在讀准生字、詞語的基礎上要引領學生把一些長句子多讀幾遍,讀通順,讀流利。
2、細讀課文時,建議運用多種方法感悟文中的詞語。
(1)“附近、談天”等詞語,可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經驗感悟。如,“附近”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可以在以下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進行:①學生以自己的座位為中心,看看哪些同學坐在自己的附近,哪些同學坐在自己的旁邊,哪些同學坐在離自己較遠的地方;②以自己家為中心,看看學校是否在你家的附近。讓學生作出判斷後表達出來,在相互交流中感悟理解。
(2)“常常”等詞語,可在學生熟悉的語言環境中通過換詞比較來感悟。“常常”可以換成“經常”。“經常”是二年級學生已熟悉的詞語,通過互換能感悟“常常”的意思。
(3)“往常、果然、嚮導”等詞語,可在朗讀上下文中感悟。如,感悟“果然”一詞可這樣設計:
①在自讀課文後,教師提問,誰讀第三自然段?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適當指導學生輕聲地讀列寧觀察的句子,讀出列寧一邊觀察一邊思考的情境。
②教師啟發,誰能試著用不同的讀法讀“果然”后的句子嗎?可重讀“果然”后的句子,讀後再想一想它的意思。列寧根據自己的觀察想到那所小房子很可能就是養蜂人住的地方,他便去敲門,結果開門的就是那個養蜂人。“果然”一詞表明結果和預料的完全一樣。
(4)理解“驚訝”,可在朗讀第四自然段中,通過模擬養蜂人突然在自家門口見到列寧時感到驚奇的語氣和表情來感悟。
3、深讀課文時,建議以第三自然段為重點,進行探究性教學。
讀完第四自然段最後一句,由學生或老師提出問題:蜜蜂真的會給人引路嗎?列寧是怎樣利用蜜蜂作嚮導找到養蜂人的?
引導學生回到課文中仔細研讀第三自然段。把同學們的各種思考巧妙地利用下面歸納性的板書予以展示。
注意發現:花叢中的蜜蜂
仔細觀察:蜜蜂──園子──小房子
分析思考:蜜蜂──蜂房──養蜂人之間的相互聯繫
作出判斷:養蜂人就住在這小房子里。
馬上驗證:果然就是要找的養蜂人。
列寧在解決問題中注意發現、仔細觀察、善於思考、敏銳判斷、立即驗證的這一過程體現了科學發現與研究的過程。通過這一探究性學習,可以從小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善於思考的科學探究意識。
4、擴展想象,並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想象養蜂人聽了列寧的話后,會說些什麼,會怎樣邀請列寧進屋,怎樣進行交談,續編故事後,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5.要有資深的語氣來讀本篇課文。

積累運用

1、詞語積累。
附近、常常、談天、往常、親自、果然、驚訝、嚮導
2.徠課後“讀讀想想”兩個句子中加點的“常常”與“往常”兩個詞,要引導學生區分詞義,學會運用,在運用中積累詞語。可設計一個遊戲情境:教師出示詞語卡片“往常、常常、經常、時常、平常”,學生把詞語卡片摘下來放在下面句中,再讀一讀(注意答案的靈活性)。
(1)放學后,他( )到操場打球。
(2)班長的學習成績非常好,他( )得到老師的表揚。
(3)我們學校的校車( )都是一個男司機開的,但最近卻( )由一個女司機開。
(4)他( )就很愛運動,所以在運動會上取得了好成績。
這一遊戲活動不僅可以鞏固“往常、常常”這兩個詞語,還拓展了對相關近義詞的辨析、運用。

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根據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畫出列寧找養蜂人的路線圖,也可根據自己的想象畫上一些花叢、園子、小房子等。畫完后可展示交流,並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把圖意有條理地說一說。

教學設計舉例


(一)交流自學筆記
1、交流認識的生字。
2、交流積累的詞語。
3、交流查找的資料。
4 .交流遇到的事情。
(二)自讀自悟
1、你知道列寧和養蜂人的關係怎樣?是怎麼看出來的?
2、什麼叫“親自”?列寧為什麼要親自去找?
3、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人的?你能畫出列寧找養蜂人的路線圖嗎?
(1)“一邊走一邊看”,列寧看見了什麼?他是怎樣分析的?
路邊的花叢;
花叢里正在采蜜的蜜蜂;
花叢上飛舞著的蜜蜂;
蜜蜂飛進去的小園子;
小園子旁邊的小房子。
(2)根據課文,畫一畫列寧找養蜂人的路線圖。
(三)自讀交流
1、小組交流。
2、路線圖展示。
3、學生總結:列寧是憑藉細心觀察和科學分析,在蜜蜂這個“小嚮導”的“指引”下,找到養蜂人的。
(四)看圖對話朗讀
1、出示課文插圖,自願介紹圖意。
2、同桌練習人物對話。
3、對話朗讀擂台賽。
(五)課外閱讀書目推薦
推薦閱讀列寧的故事。
(六)鞏固認字,指導書寫

資料袋


列寧簡介
列寧(1870—1924)前蘇聯人民的偉大領袖,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偉大導師和領袖,馬克思和恩格斯事業和學說的繼承人。1870年出生在俄國辛比爾斯克(今烏里揚諾夫斯克)。1887年在喀山大學法律系學習時,就參加了學生運動和馬克思主義活動。他組織和建立了俄國的無產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黨,在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領導了十月革命,建立和領導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又領導了粉碎國內反革命叛亂和外國武裝干涉的鬥爭。1921年起領導黨和國家從戰時共產主義轉為實施新經濟政策,並指明了蘇聯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進一步前進的道路。1924年1月21日病逝。列寧把他的一生獻給了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獻給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事業,同各種敵人進行了堅決無情的鬥爭,為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制定了理論和策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