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結腸炎
過敏性結腸炎
過敏性結腸炎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功能性腸病。在我國,該病患病率約7%~12%,較常見於青年人,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有家族聚集傾向。其病因尚未明確,目前多認為是遺傳、環境、心理、飲食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患者多有慢性腹痛、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的病史。典型癥狀:腹痛、腹瀉、便秘;其他癥狀:腹脹、胃灼熱、早飽、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和慢性盆腔痛、性功能障礙、風濕樣癥狀等胃腸外癥狀。過敏性結腸炎的治療包括精神心理行為干預治療,飲食調整及藥物治療等綜合治療。過敏性結腸炎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交往有明顯負面影響。多數治療效果較好,可以完全治癒。
● 消化內科或內科
● 其病因尚未明確,目前多認為是遺傳、環境、心理、飲食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 遺傳因素:常有家族聚集傾向,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
● 環境因素:其包括環境污染、輻射、不良生活習慣等。
● 心理因素:其包括各種心理疾病,如焦慮、抑鬱等。
● 飲食因素:進食辛辣、刺激食物等。
● 觸發和加重因素:感染、胃腸炎、食物不耐受、慢性應激、憩室病和外科手術等。
● 患者多有慢性腹痛、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的病史。本病起病緩慢、隱匿、間歇發作;多呈慢性病史反覆發作,可累及數年至數十年。
● 腹痛:多於進食后出現,排便后緩解或減輕;可發生於腹部任何部位,局限性或瀰漫性,性質、程度各異;不會進行性加重。
● 腹瀉:一般3~5次/d;多於晨起進食后出現,禁食72h后消失,夜間不出現;大便多呈稀糊狀,可帶黏液、無膿血。
● 便秘:早期多為間斷性,後期可為持續性;排便困難,糞便乾結、呈羊糞狀或細桿狀,表面可附黏液;可與腹瀉間斷出現。
● 腹脹、胃灼熱、早飽、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和慢性盆腔痛、性功能障礙、風濕樣癥狀等胃腸外癥狀。
● 過敏性結腸炎可通過腸鏡和鋇劑灌腸檢查排除器質性病變。
● 腸鏡和病理組織活檢
● ● 內鏡檢查和病理組織活檢是排除器質性病變的主要方法。
● 鋇劑灌腸檢查
● ● X線鋇餐檢查對排除器質性病變有較大價值。
● 過敏性結腸炎的診斷屬於排除性診斷。依據病史、臨床表現,結合內鏡檢查和病理組織學活檢、X線鋇餐檢查結果等來診斷。
● 患者多有慢性腹痛、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的病史。
● 典型癥狀:腹痛、腹瀉、便秘。
● 其他癥狀:腹脹、胃灼熱、早飽、噁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和慢性盆腔痛、性功能障礙、風濕樣癥狀等胃腸外癥狀。
● 肉眼觀察黏膜無異常,活檢也無異常。
● 常無異常發現,少數因腸管痙攣出現“線征”。
● 本病需與感染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結腸癌等相鑒別。
● 醫生通過病史、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進行診斷及鑒別診斷。
● 過敏性結腸炎的治療包括精神心理行為干預治療,飲食調整及藥物治療等綜合治療。
● 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治療方法,也是所有治療方法得以有效實施的基礎。對患者進行精神疏導,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使其樹立自信心,逐漸減少就醫次數,最終達到治癒。
● 避免以下因素:過度飲食、大量飲酒、咖啡因、高脂飲食、豆類、精加工麵粉、果糖等。便秘為主要癥狀者,調整膳食纖維及纖維製劑:如穀物、水果、蔬菜、堅果等。
● 藥物選擇因人而異,主要是對症處理。
● 以腹瀉為主要癥狀
● ● 解痙葯:匹維溴銨、奧替溴銨、薄荷油等。
● ● 止瀉藥:洛哌丁胺、復方地芬諾酯、蒙脫石散等。
● 以便秘為主要癥狀
● ● 導瀉藥:乳果糖、聚乙二醇等。
● ● 促泌劑:盧比前列酮等。
● 以腹痛、腹脹為主要癥狀
● ● 腸道感覺或動力調節葯:非多托嗪、多番立酮、伊托必利等;益生菌等。
● 具有明顯抑鬱或焦慮等精神障礙疾病,應給予低劑量抗抑鬱、焦慮藥物。
● 過敏性結腸炎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交往有明顯負面影響。
● 多數治療效果較好,可以完全治癒。
● 規律健康飲食,戒煙戒酒。
● ● 避免以下因素:過度飲食、大量飲酒、咖啡因、高脂飲食、豆類、精加工麵粉、果糖等。便秘為主要癥狀者,調整膳食纖維及纖維製劑:如穀物、水果、蔬菜、堅果等。
● 生活作息有規律,勞逸結合。
● 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
● 積極疏導情緒,放鬆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