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本主義
政治術語
權本主義是以權力為核心、將權力的作用最大化的一種思想和原則,其極致是極權主義,有權幾乎有了一切,獲取並加強權力是權本主義者的人生的目的。
封建社會、皇權社會和黨權社會都是權本主義社會,只是運用權力的形式不同。
權本主義主要激發了特權階層及其奴才的積極性。明清是皇權專制的頂峰,整個帝國的推動者是皇帝一人,平民是麻木的,正直的精英是憋屈的,只有特權和奴才是活躍的。
權本主義是以權力為核心、將權力的作用最大化的一種思想和原則,其的極致是極權主義。封建社會、皇權社會和黨權社會都是權本主義社會,都是圍繞權力在運轉,只是支配權力的形式不同。
歐洲有封建專制和黨權專制的歷史,沒有中國大一統的皇權專制的歷史。對於秦朝到清朝的皇權家天下社會,西方歷史學家叫”東方專制主義“社會,馬克思把封建社會命名為一種社會形態,只看到了歐洲,沒有關注到中國。
吳思更進一步把封建、皇權和黨權社會稱之為”官家主義“社會。皇權時代有垂簾聽政,慈禧雖不是名義上最大的官,但實權比光緒皇帝大多了,各級官員大多還是聽慈禧的,黨權時代,李宗仁當總統蔣介石下野,國民黨實權還在蔣介石手上;官職只是表象,實權才是根本,因此叫”權本主義“比吳思的”官家主義“更能抓住本質。
封建社會是老子打天下,兒女親家和骨幹們分封天下的土地,各分封地向中央效忠並納貢,封地的主人享有獨立的稅收治安軍事等的權力,但這種分封天下的方式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就不靈了。
秦統一六國后,中央集權制代替了封建制,用郡縣不用分封,地方受中央節制,沒有獨立的稅收和軍事權,權力高度集中於皇帝一家。
黨權專政的權力傳承不再局限於皇權一家,擴大到了一個黨,朝堂跪拜、推出斬首、株連九族、五馬分屍、閹割太監、宮院嬪妃等變態的東西沒了,但權力支配社會的本質沒有變,權力統治變得更隱蔽和精密了。
權本主義主要激發了特權階層及其奴才的積極性,到了明清皇權專制到頂峰的時代,整個帝國的推動者是皇帝一人,平民是麻木的,正直的精英是憋屈的,只有掌權者和依附於權力的奴才和商人是活躍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鎮壓與反抗、洗腦與啟蒙,平民對權力的暴力加洗腦的伎倆看得越來越明白,越來越反感洗腦,對暴力也不再一味恐懼,不滿與變革的慾望越來越強。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權力對社會的控制太過嚴密,中央集權帶來的封閉使得帝國越來越墮落,奧斯曼土耳其、大清、蘇聯等帝國都是如此。
權力過於集中的傳統使得帝國的危機越來越多,底層人民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滿足,帝國的稅收也日益困難。為了創收和滿足需要,不得不放開土裡刨食、重農抑商或重軍抑商的傳統,發展生產創辦實業,推動私營經濟的發展。
資本家漸漸崛起,賺錢越來越多,成為社會舞台的活躍者。資本是社會交換的通用媒介工具,擁有資本就天然擁有支配人和資源的權力,這就和權本主義官僚們發生了衝突。
當資本家屢遭權貴官僚打劫時,產生了資產階級革命,限制特權的運動和法規不斷湧現,追求平等自由、限制特權思想和規則越來越多,把權力關進籠子,這就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