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洞鎮

廣東省英德市下轄鎮

大洞鎮地處英德市西南部,距市區83公里。東部與飛來峽水邊鎮接壤,南與黎溪鎮和清新魚壩鎮相連,西與新洲鎮交界,北與沙壩鎮毗鄰。大洞總人口約17000人,勞動力均14000人;分大洞街、苗花、廟坑、黃塘、大田、和平、麻焦、黃沙、龍潭、陳洞等村。大洞群山環抱,山清水秀,氣候溫和,年均溫度18℃,季節交替不明顯,雨量充沛,四季如春。

歷史沿革


大洞之地建制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圩地在山坑谷地,當地人稱山坑谷地為“洞”,故稱大洞。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設浛屬懷義都流陳圖。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至民國設流陳鄉。1949年10月流陳鄉分設大洞鄉、水邊鄉。1958年9月全縣設6個人民公社,大洞與水邊、連江、黎溪等地同屬躍進人民公社。1959年4月全縣劃分為14個人民公社,其名稱以地方名稱命名,成立水邊人民公社;同年11月析出大洞等大隊成立大洞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設大洞區,1987年4月撤區設大洞鄉,1993年10月改為鎮建制。

地理環境


地處英德市西南部,距市區83公里。東與水邊鎮、黎溪鎮接壤,南與清新縣禾雲鎮魚壩相連,西與清新縣禾雲鎮新洲交界,北與九龍鎮、西牛鎮沙壩毗鄰。交通比較方便,陸路:東沿水邊鎮溝通西牛路段與省道1952線;西可達清新縣禾雲鎮新洲與國道107線銜接,距國道107線26公里、清遠市區76公里。水路:水邊鎮犁頭咀碼頭與連江連接,上航達陽山、連州,下航到連江口鎮與北江貫通。鎮內各村通等級砂石公路。
大部分屬高丘陵地貌,山多田少,自然土壤多為砂頁岩風化而成。地勢自南向北傾斜。年均氣溫18℃,年均降水量1900毫米,季節交替明顯。群山環抱,山清水秀,山高林密,水源涵養良好,水流量及自然落差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有可興建裝機容量2萬千瓦水電站的潛能。山地面積30多萬畝,水田5000多畝。山林面積25萬畝,其中10萬多畝山地適宜種植筍竹、藥材等經濟作物。礦產資源有銻、鋅、硫、鐵、雲母、鉀長石、硅、黃金等。

經濟


大洞鎮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制約,發展較落後,工業幾乎一直空白;農業是大洞的支柱,有農田約5050畝,旱地約2000畝,農村人口佔總人口的80%以上。近兩年來有所好轉,幾個電站的上馬及牙籤廠的誕生填補了工業發展的空白。

文化


名優特產

蕨菜、香菇、木耳、竹筍、竹、木、柴、炭等。

特色山果

赤楠、地泡、烏稔果、野獼猴桃、錐栗鹽膚木金櫻子、酒子、美人蕉竹節果、酸梅、
映山紅、捻子等。

交通


大洞鎮水陸交通便利。陸路:東沿水邊鎮溝通西牛路段與有省道1952線通衢,西達清新縣新洲鎮與107國道銜接,東達清新縣魚壩鎮。水路:在水邊犁頭嘴碼頭與小北江(連江)下游連接,上航直達連縣,下航到連江口再與大北江貫通;鎮內各村互通等級沙石公路,大龍二級水泥路全長10.66公里,寬6.5M。大洞到苗花路段已開通水泥路段,全程15千米。現新建新洲通往清遠市區的水泥公路已全部完成,交通更為便利。
大洞鎮人口不多,但通訊設備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固定電話線路開通到各村;在中國移動的贊助下,各村均安裝了移動通訊接收發射器,信號覆蓋了大部分村落,只有部分散居的村落未實現信號覆蓋。

社會


教育

大洞的科技發展緩慢,現有中學一所(大洞中學),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不斷增加;完全小學六所,在校學生2400多人,有公辦教師129人,教師住房實現了樓房化;全鎮有1個文化站,1個廣播電視站。

醫療衛生

醫療衛生保健設施有衛生院一所,衛生站18個,有X光、B超、洗胃機等設備;大洞的“普九”教育已達標。

基礎設施

大洞鎮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不斷完善,已達一定規模。總投資約6000萬元的雙魚潭電站完成總工程量的47%;大龍公路和大新公路已漸上等級;程式控制大樓拔地而起;大洞中學教師樓在廣州市委支持下建立,計算機教室也於2003年在上級支持下開設;小學教學樓、教師宿舍相繼建成;新建防洪大堤和大洞大橋保障了人民生命及財產的安全;計生服務大樓完善了計生的配套設施;正在施工或測量上馬的青龍、坪子、黃和洞、田心、觀音寨等水電站將使大洞水資源得到梯級開發,街道的重新規劃和綜合治理使大洞面貌煥然一新。

旅遊


大洞鎮的地形屬於海拔不高的山地,環境優秀,在發展有機水果,綠色農產品和無公害水果方面有著很好的產地環境;旅遊條件得天獨厚,空氣四季清新,有風景點天堂山、觀音寨瀑布、小洞等地。

人口


截止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697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