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叔范

施叔范

施叔范,幼名德范,一名束范詩人,自號施髯、老髯、衰髯,作家,曾主編《浙東日報》。

人物關係


人物信息


施叔范(1904~1979),幼名德范,一名束范,自號施髯、老髯、衰髯,今坎墩街道直塘村人。

生平經歷


初讀於鄰村私塾,稍長從師,專攻歷史暨詩文。后在近鄰執教。1933年秋在上海與鄧散木等結“哭社”,吟詩會友。1935年任上海友聲旅行團秘書兼編輯。“九·一八”事變后,全國各地愛國運動高漲,施叔范在《新聞報》、《申報》發表文章,力主抗戰。抗戰爆發后,先後任餘姚實獲中學教師,餘姚縣糧食運銷處秘書,餘姚抗日自衛委員會常委,積極參加抗日救亡工作,所撰社論抨擊時弊,伸張正義,深合民意。
1941年4月,餘姚淪陷,新塘成立姚北自衛委員會,施叔范任副主任;7月又組織成立“姚北抗日自衛大隊”,任大隊長,鋤奸除暴,敵偽恨之,懸賞萬元,購其首級。施叔范備受威脅,不得已於秋季離鄉遠走,寄跡浙東、浙西的山水間,每以詩歌鼓勵將士,所作詩篇結集為《流亡詩草》,為人傳誦。后經餘姚縣縣長林澤推薦,延為浙西行署參議。
抗戰勝利后,施叔范回上海,與唐雲、鄧散木、沙千里、楊達邦等老友重逢,常以文酒自娛。
新中國成立后,施叔范曾去革命大學學習。卒業后,在中國石油公司浙江分公司工作。1952年被錯定為“歷史反革命”,入獄一年,遣返原籍。1964年,為姚慈兩縣縣誌編纂籌備處撰寫人物史料10餘篇。1979年5月6日病逝於餘姚朗霞鎮女兒家,終年76歲。1986年平反。
施叔范一生創作詩歌1500餘首,所作遊記及詩歌曾在香港《大公報》連載。“文化大革命”中,詩稿大多散失。晚年追憶舊作,並賦寫《寄台灣同胞》等新作,後由其子搜尋古體詩、近體詩450餘首,編成《施叔范遺詩》(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