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社會科學院
廣西社會科學院
廣西社會科學院的前身是廣西社會科學研究所,成立於1977年。廣西社會科學院成立20年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全院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科研工作和各項事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已經成為具有較強學科優勢和研究實力的廣西社會科學綜合研究中心。
1977年9月28日,自治區編委以桂編[1979]38號文發出關於成立廣西社會科學研究所的通知。 1979年2月21日,自治區編委以桂[1979]17號文發出關於廣西社會科學研究所改為廣西社會科學院的通知。廣西社會科學院根據以上文件,結合本院實際情況,決定將院慶紀念日定在11月28日。1997年11月28日是廣西社會科學院院院慶20周年紀念日。
目前,廣西社會科學院下設經濟研究所、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文學研究所、歷史研究所、哲學研究所、社會學與青少年研究所、東南亞研究所、社科信息研究所、壯學研究中心、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證券與投資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設有辦公室、人事處、科研處、科研開發辦、機關黨委、工會等行政職能部門,併兼管當代廣西研究所、廣西年鑒社。編輯出版《學術論壇》、《廣西年鑒》、《沿海企業與科技》、《東南亞縱橫》、《青少年研究》等期刊,以及不定期內刊《廣西社會科學院通訊》、《廣西社會科學院要報》和《東南亞經貿信息》。
廣西社會科學院
廣西社會科學院每年都推出一批科研成果。據不完全統計,建院20年來,全院共出版專著和各類書籍約300種,發表和完成學術論文、研究報告4000多篇,還有不少其他形式的科研成果。其中有許多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在推動兩個文明建設和學科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較好影響,一大批優秀成果獲得各種獎勵。近20年來,全院獲國家和省部級以上獎勵的優秀成果就有180多項,其中包括全國“五個一工程”獎2項(次)、自治區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8項,全國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學術論壇》和《廣西年鑒》連續幾屆獲廣西優秀期刊一等獎,《廣西年鑒》還獲中國地方年鑒特等獎。
根據地方社科院必須為地方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宗旨,廣西社會科學院在重視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突出和加強了應用研究和對策研究,努力當好各級黨委、政府的參謀和智囊,努力使科研成果為各級黨委、政府的科學決策服務,不少科研成果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據不完全統計,僅最近五年,由本院科研人員完成或參與完成的比較重要的應用研究與對策研究課題就有60多項。如《南昆鐵路通車后廣西經濟發展新態勢及其對策》、《香港回歸與廣西發展研究》、《抓住南昆鐵路通車機遇加快百色地區經濟發展研究》、《左江沿邊經濟區發展戰略研究》、《右江流域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研究》、《廣西周邊國家經濟發展態勢及對策研究》、《廣西人口與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研究》、《中越鐵路恢復通車后廣西經濟發展態勢研究》、《防城港市發展戰略研究》、《憑祥市發展戰略研究》、《關於開闢盤陽河流域民族旅遊資源的研究報告》、《關於開發江山半島旅遊資源的研究報告》、《廣西工業發展結構優化問題研究》、《廣西經濟發展最佳途徑研究》、《合浦縣追趕珠江三角洲先進縣研究》、《玉林地區重點鄉鎮跨世紀發展戰略研究》等等,都產生了較好的社會影響,其中有十多項研究報告受到了自治區黨政領導的好評。
多年來,廣西社會科學院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配合完成各個時期中心任務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較好地完成了各項任務。如在全區發展生產力大討論、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貫徹十四屆六中全會決議、香港回歸、貫徹十五大精神等學習宣傳活動中,廣西社會科學院都投入一定力量,編教材、作輔導、寫宣傳文章、發表電視專訪等,為配合中心任務作出了積極貢獻。
廣西社會科學院經過20年的努力,業已培養和造就了一支素質較好的科研隊伍,形成了比較合理的學科結構,為今後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科研是廣西社會科學院的工作重心。在重視基礎理論研究的同時,突出和加強應用對策研究,為黨委、政府的科學決策服務,為社會各界提供諮詢服務,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截止2006年底,累計出版學術專著428部,發表學術論文5299篇,完成研究報告1372篇,譯著329部,編輯學術資料961部,出版學術工具書、科普讀物及資料書223部。建院以來,共有353項科研成果榮獲省部級以上優秀研究成果獎,其中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3項,廣西“五個一工程”獎13項,共青團中央“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2項,全國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廣西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9項、二等獎125項、三等獎150項,廣西文學藝術銅鼓獎4項,廣西區政府首屆決策諮詢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6項,其他省部級獎29項。歷年來共主持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資助課題、自治區社科規劃研究課題、廣西軟科學研究課題共140項。從2004年自治區黨委、政府設立重大招投標課題以來我院科研人員共承擔自治區重大研究課題10項。此外,我院科研人員還先後承擔地方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委託研究的課題185項。
對外學術交流。廣西社會科學院十分重視與國內外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建立學術交流關係。建院以來,先後與美國、法國、泰國、越南、新加坡、日本、捷克、墨西哥、辛巴威、俄羅斯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和建立科研合作關係,通過學者互訪,舉辦雙邊學術研討會、互邀學者講學、開展合作研究等形式,促進了科研工作,擴大了學術影響。
主要出版刊物。廣西社會科學院主管主辦的刊物有《學術論壇》和《經濟與社會發展》,院主管研究所主辦的有《東南亞縱橫》和《沿海企業與科技》。每年出版《中國-東盟年鑒》和《廣西藍皮書》系列。
行政管理機構:
辦公室
科研管理處
人事處 廣西社科系列職改辦
黨群處
行政處
科研機構:
區域發展研究所
工業經濟研究所
農村發展研究所
數量經濟研究所
哲學研究所(含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三個代表”研究中心)
東南亞研究所
台灣研究中心
社會學研究所
文史研究所
壯學研究中心
科輔機構:
信息中心
院刊編輯部
直屬二層機構:
當代廣西研究所
黨組書記、院 長:陳立生
黨組副書記、副院長:謝林城
黨組成員、副院長:劉建軍
黨組成員、副院長:黃天貴
張 斌 | 1978年6月至1979年4月兼任黨組書記、所長;1979年4月至1984年5月兼任黨組書記、院長 |
覃 顯 | 1978年6月至1979年4月任黨組副書記、副所長;1979年4月至1984年5月任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
黃 耿 | 1978年9月至1979年4月任黨組成員、副所長;1979年4月至1984年5月任黨組成員、副院長 |
梅家榮 | 1979年3月至1984年5月任黨組成員、副院長 |
朱 榮 | 1979年4月至1984年7月任黨組成員、副院長;1984年7月至1988年11月任黨組副書記、副院長;1988年11月至1992年8月任黨組書記、副院長 |
何 新 | 1984年7月至1986年3月任副院長、黨組成員;1998年7月起任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正廳級) |
邢鳳麟 | 1984年7月至1985年5月任副院長 |
范 陽 | 1984年5月至1985年12月任黨組成員;1985年12月至1988年11月任黨組成員、副院長 |
何異煌 | 1984年5月至1985年7月任黨組成員 |
黎守法 | 1988年11月至1992年4月兼任院長 |
詹宏松 | 1988年11月至1992年8月任副院長;1989年5月至1992年8月任黨組副書記;1992年8月至2000年4月任黨組書記、院長 |
藍日基 | 1993年6月至1996年8月任黨組成員、副院長 |
許家康 | 1997年3月至1998年12月任黨組成員、副院長 |
李秋洪 | 1998年9月至2002年10月任黨組成員、副院長 |
劉咸岳 | 2000年4月至2002年10月任黨組書記、2000年4月至2003年4月任院長 |
黃 錚 | 1989年2月至1993年6月任黨組成員、副院長;1993年6月至2003年任黨組副書記、副院長 |
何 新 | 1984年7月至1986年3月任副院長、黨組成員;1998年7月起任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正廳級);2003年12月至2005年5月任巡視員。 |
曾德盛 | 1997年3月至2005年4月任助理巡視員(副廳級) |
鍾啟泉 | 1992年8月至2008年4月任黨組成員、副院長 |
周昌盛 | 1997年4月至2008年4月任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
韋克義 | 2002年10月至2008年6月任黨組書記、院長 |
李德偉 | 2007年8月至2008年6月任黨組成員、副院長 |
趙公立 | 2001年4月至2010年9月任黨組成員、副院長 |
古小松 | 2005年4月至2011年9月任黨組成員、副院長 |
黃志勇 | 2011年7月至2015年8月任黨組成員、副院長 |
黃信章 | 2012.08-2015.11任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
呂餘生 | 2008年5月至2015年12月任黨組書記 |
呂餘生 | 2008年6月至2016年2月任院長 |
李海榮 | 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任黨組書記、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