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渠鄉

駐馬店市西平縣下轄鄉

重渠鄉,隸屬於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地處西平縣東南部,東鄰上蔡縣無量寺鄉,南接焦庄鄉,西依京廣鐵路,北與盆堯鄉隔洪澎河相望,距西平縣城9千米,區域總面積51.01平方千米。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重渠鄉境域分屬重渠、仙侶二保;1983年,由重渠公社改為重渠鄉。截至2018年末,重渠鄉戶籍人口為42285人。截至2020年6月,重渠鄉下轄13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重渠東街。

截至2018年末,重渠鄉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7個。

歷史沿革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分屬重渠、仙侶二保。
1949年,分屬盆堯、金剛二區。
1956年,設重渠中心鄉。
1958年,成立東方紅公社。
1961年,東方紅公社改為重渠公社。
1983年,由重渠公社改為重渠鄉。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重渠鄉低處黃淮沖積平原,地勢平坦,西高東底,西部海拔57.6米,東部澍河坡海拔52.3米,為西平縣最底點。

氣候

重渠鄉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4.7度,年平均日照210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無霜期222天左右。

水文

重渠鄉有柳堰河、洪河穿境而過,交匯入北汝河。
土壤
重渠鄉土壤為黃棕土,沙漿土兩種類型。

自然資源


2011年,重渠鄉有耕地5.3萬畝,平均1.3畝。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重渠鄉下轄重渠、南徐、王灣、澍河坡、張庄、前寨、敬庄、丁寨、汪庄、武海、賈橋、李庄12個行政村;下設175個村民小組,有61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重渠鄉下轄13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重渠東街。
行政村張庄村重渠村賈橋村李庄村武海村汪庄村前寨村丁寨村澍河坡村敬庄村南徐村王灣村羅拐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重渠鄉總人口4325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075人,城鎮化率9%,另有流動人口1060人。總人口中,男性22700人,佔52.2%;女性20559人,佔47.8%;14歲以下7268人,佔16.8%;15—64歲29935人,佔69.1%;65歲以上6056人,佔14.1%;總人口以漢族為主,佔98.7%,回族570人,佔1.3%。2011年,重渠鄉人口出生率9.6‰,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3.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840人。
截至2017年末,重渠鄉常住人口為31092人。
截至2018年末,重渠鄉戶籍人口為4228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重渠鄉財政總收入46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20萬元,比2010年增長13%,人均財政收入11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00元。
截至2018年末,重渠鄉有工業企業1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7個。

農業

重渠鄉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紅薯等。2011年,重渠鄉農業總產值3246萬元,比2010年增長7%,農業增加值佔國內總產值的9%。2011年,重渠鄉生產糧食4.7萬噸,人均1200千克,其中小麥500千克,玉米700千克。重渠鄉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芝麻等。2011年,重渠鄉花生種植面積7200畝,農業特色種植有金針菇和黑木耳的栽培。截至2011年末,重渠鄉有各類菇棚600多座,專業園區2個,專業大戶500戶,反季節恆溫冷庫1座;金針菇種植4000萬袋,產值突破1億元。養殖專業村4個。重渠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重渠鄉生豬飼養量7.8萬頭,年末存欄1.3萬頭,羊飼養量1.1萬隻,年末存欄0.2萬隻,家禽飼養量68萬羽,上市家禽49.9萬羽。2011年,重渠鄉畜牧業總產值3100萬元。

工業

重渠鄉初步形成以皮革、針織蚊帳、冶金為主的工業體系。2011年,重渠鄉工業總產值為63460萬元,比2010年增長6%;實現工業增加值1200萬元。

商貿

2011年,重渠鄉有商業網點291個,職工620人。截至2011年末,重渠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420萬元,比2010年增長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820萬元,比2010年增長4%。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重渠鄉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1.9億元,比2010年增長8%。

郵政業

2011年,重渠鄉郵政業務總量520萬元,其中純收入240萬元。

文化


地名由來

重渠鄉原名許有店,因元代在境內柳堰河上小木橋旁新建大石橋,稱之為重渠橋,鄉因橋而得名。

文物古迹

重渠鄉境內有龍山文化遺址一處,屬省級文保單位,遺址面積7500平方米,文化層在兩米以上

交通


重渠鄉西靠京廣鐵路,鄉政府距西平火車站7公里,距107國道9公里,京珠高速公路,省級西上公路穿境而過,全鄉公路如織,村村通柏油路,公路長度70多公里。郵電設施齊全,移動、聯通、電信手機覆蓋無盲區。

社會


教育事業

重渠鄉
重渠鄉
截至2011年末,重渠鄉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740人,專任教師78人;小學12所,在校生5206人,專任教師182人;初中2所,在校生1290人,專任教師10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重渠鄉教育經費151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50萬元。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重渠鄉有文化服務中心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2個,有各級文化專業戶50戶,有各類圖書室12個,藏書20餘萬冊。截至2011年末,重渠鄉有學校體育場12個,1個行政村安裝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20%。截至2011年末,重渠鄉有線電視用戶數為3900戶;綜合覆蓋率92%。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重渠鄉有衛生院1個,門診部15個,病床130張;固定資產總值78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7人,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重渠鄉醫療門診(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8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佔92%。

社會保障

2011年,重渠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61戶,人數84人,支出172380元;民政門部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10人次,支出6.1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20戶,人數1771人,支出15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7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2萬元,建立敬老院1所,床位35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5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7萬人,參保率93%。

鄉鎮企業

鄉鎮企業發展迅猛,形成了以鐵業、皮革、蚊帳、麵粉加工四大支柱產業批發市場,產品暢銷十多個省市。以金鑫麵粉廠為龍頭的三個麵粉廠,日產精粉、標準粉100噸,遠銷新疆、青海等地。
全鄉投資環境優越。鄉村道路全部硬化,交通四通八達,中心集鎮位置優越,設施齊全,規劃標準。在發展鄉鎮企業上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工商、稅務、電管、公安、環保等執法部門協調統一,優質服務,鼓勵集體、個體私營企業全面發展。

特色產業

西平縣重渠鄉從1990年開始引進金針菇生產種植技術,從二十幾戶庭院經濟到百座菇棚連成片,成為豫南最大的金針菇生產基地。在基地建設過程中,
該鄉主要採取三條措施:一是政府支持。二是抓大戶,促帶動。三是給政策,多幫扶。西平縣重渠鄉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主題,大力發展金針菇種植。積極引進先進的立體種植模式和種植設備、技術。解決了菇棚菌袋單層擺放、佔地偏多的問題,使單棚種植數量比以往翻了一倍多,經濟效益更是有了大幅增長。
在重渠鄉賈橋村,該村村民左玉中新建的恆溫菇棚,實現了反季節栽培,多元化生產,這種菇棚最大的好處是一年四季都能產菇,不受外界氣候的影響,而且是利用閑置的空房改造的,特別適合農村栽培,投資少,見效快,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重渠鄉已經發展標準金針菇棚200多座,種植大戶400多戶,種植規模達到800萬袋,年產鮮菇可達500萬斤,產值可突破1200萬元。因金針菇產業帶動,全鄉人均收入可增加3百元。成為豫南最大的金針菇生產基地。

畜牧管理

針對春節各類動物疫病的發病情況,西平縣重渠鄉堅持“四個到位”,大力構建畜牧生產的“安全網”,為推進現代畜牧業的發展保駕護航,有效控制了重大動物疫病的發生,確保了該鄉清凈無疫。一是組織領導到位。該鄉成立了鄉長任組長,分管副職和畜牧站站長為副組長,
各村支部書記和村防疫員為成員的畜禽防疫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於鄉畜牧站,明確各自職責分工,建立了齊抓共管的防疫工作管理體制,從2008年3月份開始組織和督查村支部書記和防疫員採用開廣播會和入戶走訪的形式,大力宣傳《動物防疫法》和春季畜禽疫病防治措施,做到家喻戶曉,老幼皆知,自覺接受動物防疫工作。
二是措施保障到位。本著鄉級保密度,村級保質量的原則,以村為單位,由村支部書記帶隊,逐戶逐畜進行預防注射,堅持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對個別頑固戶經耐心宣傳后仍不接受的實行強制免疫。同時嚴格做到防疫經費有保障,技術質量跟得上,應急預案完善好,畜禽防疫工作紮實有效開展。
三是具體操作到位。嚴格按照規定儲運疫苗,建立收發台帳,防疫過程嚴格做到了注射部位準、劑量足、消毒嚴,認真填寫了防疫台帳,做到了一村一檔,一畜一號,註明防疫病種、注射藥物名稱和生產廠商。同時嚴格防疫收費,禁止隨意升降收費標準和搭車收費。
四是督查督辦到位。該鄉從農口抽調8名人員組成了四個動物防疫工作督查組,到各村督查動物防疫開展情況,及時推廣行之有效的先進經驗,對個別村、個別人認識、組織、措施、操作不到位的,就地督辦,及時改進,做到不越位、不錯位、不離位,並將防疫工作納入包村幹部和村幹部的年終考核的內容之一,確保畜牧防疫工作高標準完成。
全鄉55000多頭生豬,75萬隻家禽已按照上級規定標準防疫完畢,佔全鄉畜禽總數的95%以上。

社會治安

西平縣重渠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強化措施,紮實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努力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一是深入排查,徹底澄清底子。以鄉綜治辦為中心,充分發揮綜治、司法、信訪“三位一體”的聯動功能,形成鄉村兩級、信訪、公安、司法、土管等多部門聯合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信息網路,
定期深入各村對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集體上訪、重複上訪、非正常上訪的苗頭性和傾向性問題,進行拉網式排查。同時實行包片包干責任制,包片幹部、包村幹部、村幹部切實負起責任,協助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確保排查工作範圍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
二是強化責任,及時化解矛盾。該鄉實行了矛盾糾紛領導包案調處制度,對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問題,採取“一個問題、一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的辦法,徹底解決問題。同時採取民間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結合,抓好教育、疏導、控制、防範等各環節,築牢第一道防線,確保矛盾糾紛早控制、早化解、不激化、不升級。該鄉已幫助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50多個,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0餘起,全鄉矛盾糾紛化解率達到了90%以上。
三是關注民生,解決實際問題。該鄉機關黨員幹部深入基層,從關心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入手,化解矛盾糾紛,宣傳黨的政策,傳播科技知識,傳遞致富信息,引導群眾發展致富項目,
扎紮實實為人民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最大限度的減少信訪源。已舉辦政策宣講會、致富座談會20多場次,印發《農村實用技術讀本》2000多冊,傳遞致富信息120多條,組織勞務輸出2000多人,幫助群眾新上食用菌生產等各類項目70多個。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重渠鄉有郵政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4萬份(冊);有電信、移動企業2家,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0.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萬戶,寬頻接入用戶0.2萬戶。

旅遊


重渠鄉歷史悠久,境內有龍山文化遺址一處,屬省級文保單位,遺址面積7500平方米文化層在兩米以上文物埋葬豐富。遊覽勝地有“仙女池”,傳說是玉皇大帝七女兒洗浴之地;京珠高速公路兩側發展的近千畝蓮藕種植並實行蓮魚共養,與西重公路兩側的經濟林相接,形成一條綠色長廊,是城市人休閑、觀光的好去處。柳堰河、洪河穿境而過。交匯入北汝河,交匯之處風光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