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山集街道

礦山集街道

礦山集街道隸屬於安徽省 淮北市 杜集區,地處淮北市東郊,由原礦山集鎮和原張庄辦事處合併而來,總面積42平方公里。該地區資源豐富,區位優勢明顯。

概況


礦山集街道位於淮北市境中部,距市區7千米。面積42平方千米,總人口8.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萬人。轄6個社區、12個行政村。青坡鐵路專線經過。
[2006年代碼]340602002:~001張庄礦新中社區 ~002張庄礦楊湖社區 ~003朱庄礦東聯社區 ~004朱庄礦南湖社區 ~005朱庄礦頤北社區 ~006和庄社區 ~200柿元村 ~201徐庄村 ~202蔣台村 ~203張院村 ~204南山村 ~205下圩村 ~206北東村 ~207北西村 ~208朱北村 ~209柳園村 ~210馬庄村 ~211杜集村

沿革


1958年設杜集公社,1984年改鄉,同年置礦山集鎮。1997年,面積45平方千米,人口7萬,轄柳園、馬庄、朱北、杜集、柿園、園藝、和庄、徐庄、蔣台、下圩、南山、北西、北東、張院14個村委會。2004年9月由原礦山集鎮和張庄街道辦事處合併成立礦山集辦事處,總面積46.6平方千米,總人口7.5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萬人,轄14個行政村、5個社區。2006年3月,轄東聯、南湖、頤北、新中、楊湖5個社區,北東、北西、南山、下圩、張院、蔣台、徐庄、朱北、柳園、杜集、馬庄、柿園、和庄、園藝14個行政村。

基本概況


礦山集街道辦事處下轄14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9.1萬人。2002、2003年礦山集街道辦事處連續兩年在全市鄉鎮經濟運行情況綜合考評中分別名列第二、第一名。
2006年,全辦固定資產投資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1008萬元,人均純收入3700元。

資源特產


礦山集辦事處境內河流有閘河、龍河、岱河,域內水資源豐富,水質好,山區面積1.1萬畝,可用耕地8950畝,礦產資源以錳、鐵為主,煤炭建材極為富有,農產品有糧食、瓜菜、水果、魚、蝦、蟹、鴨等;工業品種主要有服裝、床上用品、棉布、食品、釀酒、印刷、建築材料、金屬針布等;特色品牌有綠苑種鴨,宇光針布機械、國申紡織、宏大紡紗、六和肉食等品牌產品銷往國內外。

經濟發展


礦山集街道辦事處區位優勢明顯,發展前景廣闊,淮北市東外環、北外環路和人民東路交匯於此,張庄、朱庄兩大國營煤礦是淮北市重要的煤炭基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湖工業區2004年在此落戶;天津宏遠、山東宏大、上海宏基、華冠紡織等一批引資項目建成投產,並成為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肉鴨、山羊等農副產品獨樹一幟,在淮北市個私企業的典範——綠苑養殖公司的帶動下,走上了產業化的發展軌道;以康園小區為標誌的高標準農民住宅小區的建成,拉開了城市化建設的序幕。
礦山集街道辦事處緊緊抓住市區東擴的戰略機遇,以發展紡織業為突破口,依託傳統紡織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並朝著“努力打造一流紡織基地”的目標大步前進。
以宏遠、宏大、華冠為骨幹的一批紡織企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以建民、建河等為代表的一批中小型民營紡織企業發展勢頭迅猛,一流紡織基地的雛形已初步呈現。
杭淮工業園位於淮北市東郊,地處礦山集辦事處西側,交通條件優越,小區西接市區,北連東湖路,東靠市外環路,距合徐高速4公里,距連霍高速8公里,距徐州觀音機場58公里。
杭淮工業園區規劃佔地1500畝,其中一期建設500畝,按照“五通(路、電、通訊、給排水)一平”標準進行配套建設,並修建三座長90米,寬24米的標準廠房。在產業規劃方面,以形成特色園區為目標,突出高新技術產業和輕紡業。截止2005年底,園區建設已投入資金360萬元,園區的道路硬化、路燈安裝及綠化工作已經完成。三座各2160平方米的標準廠房也已完成。
工業園區立足於當地的人才、資源、市場的優勢,依據“你投資,我鋪路,你經營,我服務,你有難,我必幫,你賺錢,我保護”的招商服務宗旨,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截止2005年底,已有華冠紡織廠,宏遠紡織有限公司,宏大特種紡紗有限公司,安徽國申紡織有限公司、淮北市混凝土攪拌中心、淮北市摯誠煤業有限公司等6家企業紛紛入園開工、建設、投產運營。總投資規模1.45億元。

農村建設


礦山集街道辦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不斷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2006年,礦山集街道辦新擴山區雜果種植面積500畝,使全辦雜果種植面積達4000畝;發揮杭淮綠苑公司農業龍頭產業的帶動作用,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不斷壯大養鴨業;利用世行貸款200萬元,高標準建設了18棟鴨棚面積達9000平方米及其他配套設施。同時,該辦把推進全民創業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積極營造“幹部創事業、能人創企業、百姓創家業”的濃厚創業氛圍,依託紡織優勢,採取“公司+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家庭作坊式紡織。2006年新增紡織戶34戶,新上織機300餘台,使全辦的織機總量達到1100台,紡紗生產規模達到12萬紗錠,農村特色經濟形式初步呈現;“張院土菜示範一條街”開展得有聲有色,2006年全村從事餐飲服務業戶數近20戶,餐飲經濟已成為該村的一項重要產業。
堅持規劃先行,抓好示範村莊。礦山集街道辦在新農村建設之初,做到思路明確,定位準確,把塌陷搬遷后的柳元新村、康園小區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示範村。本著高起點、高標準、高品位建設的原則,加大了兩個示範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現了“五通、五有”。五通即通路、通電、通訊、通水、通有線電視,五有即有幼兒園、有醫療衛生室、有超市、有圖書室、有體育設施。同時,不斷加大投入,改變村容村貌。礦山集街道辦始終把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作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僅2006年,全辦就多方籌措資金,投入260餘萬元,修建水泥路近60公里,解決了群眾的出行問題;籌集資金180萬元完成朱北、柳元、杜集、柿元等村人畜飲水問題;擴大土地復墾面積,完成柳元、杜集、馬庄、朱北四柳元、杜集村的土地復墾工作,新增耕地600餘畝,實現了土地總量增加,保障了群眾長遠生計。清理道路兩側亂堆、亂放368處,清理垃圾30餘噸,清理疏通污水下水道4600米,美化了鄉村。

行政區劃


下轄村:
北西村南山村張院村
徐庄社區朱北社區柿園社區
杜集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