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常服
羅馬常服
此種衣服天主教官方名稱為“常服”或音譯為“達拉里斯(Taralis)”。
目錄
羅馬常服
一般來說,天主教的常服擁有33個暴露在外的紐扣,這是為了代表耶穌基督所生活的33年。而在一些英語國家,這些紐扣被藏在衣服內不顯露出來。法國的常服,則一般把紐扣縫製在袖子上。“盎博羅削常服”是在脖子下有5個紐扣,而其他地方沒有;最常規樣式的常服是黑色的,當然在熱帶地區,修道者穿著白色的常服和腰帶,這是避免黑色的吸熱性,且通常沒有披肩(Pellegrina)。常服和其上紐扣的顏色,通常有特殊的意義,諸如一個人若穿著純紫色腰帶,並且是純紫色紐扣的黑色常服,代表著他是屬於“教皇陛下的專職神父”( Chaplain of His Holiness)。紫紅色和猩紅色一般是主教或領銜主教,但也不排除他們是詠禮司鐸團體的成員或是蒙席(Monsignor)榮銜的領受者,如果想細緻分辨他們,則需要看其他的附加衣物(諸如是否戴戒指、是否有小帽)。
在教皇陛下的詠禮司鐸團內的司鐸服飾,是穿著他們有紫色裝飾物(紫色腰帶和扣子)的黑色常服和短白衣。但是主教們與教皇陛下的首席書記官(protonotarius apostolicus/protonotary apostolic)及領銜主教的常服,則是羅馬紫的(這種紫色更加的靠近於紫紅色)或者猩紅色的裝飾物。而樞機主教的服飾是全身猩紅色的,即包括裝飾物和滾邊都是同色。在過去,樞機主教的常服全部是由真絲水波綢(watered silk)製作完成的。1965年2月,教皇保祿六世宣布廢止使用水波綢製作的樞機主教常服。
到達肘部長度的披肩,在前面是分叉的(開口),無論是固定的還是可拆卸的,它都經常與常服一起出現,這就是所謂的Pellegrina(開口披肩)。還有一種披肩,拉丁語被稱為Mozetta,它則是有扣子在胸前顯露的,並且不開口,常穿在“穿著鏤空短白衣(Rochet)”的常服外面。
羅馬常服
常服(Taralis)經常被修生(Seminarian)或神職們穿在身上,表明他們的修道身份。在教堂所舉行的神聖禮儀中,即便平信徒(Lay),也就是所謂的“祭台服務者”(他們並未擁有輔祭員的身份,而大陸經常錯誤地稱為“輔祭”)也可以穿著,然而祭台服務者所穿的常服顏色,則普遍隨著禮儀時期及彌撒的需要而變化,這又並非完全意義上的修道者使用的常服,只是同出一源,且受派遣的輔祭和祭台服務者,不可以將常服作為日常生活中的服飾。
對修道者來說,黑色常服代表著他們樸素和謙卑的態度,這種思路與常服平淡無奇的樣式有很大關係。它製作容易,且毫無吸引眼球之處(雖然很多人穿上常服,顯得更加耀眼,不過這不是常服出現在教會內的原因),在過去則更是男女平民皆穿的普通衣物。教會用此種服飾作為修道者的服裝,則是提醒他們切勿驕傲和自滿,修道者自己已經踏上跟隨基督的步伐。
羅馬常服
真福羅蘭多。里維(Bd.RolandoRivi殉道1931年1月7日—1945年4月13日),出生在虔誠的天主教家庭,從小就深刻意識到天主賦予他的使命,因此在他11歲的時候就進入了備修院,同其他人一樣,他穿上了修士黑袍;1943年9月8日以後,法西斯與盟軍在義大利北部僵持,當地的共產主義游擊隊組織起來幫助盟軍。但共產游擊隊具有強烈反天主教精神,尤其認為神職人員是他們革命計劃的巨大阻礙。1944年6月,納粹軍隊控制義大利,關閉修院。小修生里維被迫回到他的家鄉聖瓦倫丁鎮,在鎮上,儘管事態異常嚴峻,里維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子脫去修士黑袍保證安全,但里維拒絕並說:“我立志成為一名神父,而這修士黑袍是我屬於耶穌基督的標誌。”1945年4月10日上午,里維按照習慣進入附近的樹林讀書學習,但再也沒有回來。在那裡只有游擊隊留下的紙條:不要找他,他與游擊隊在一起。游擊隊綁架了里維,強行脫去他的修士黑袍,並被囚禁與折磨達3天之久;4月13日,里維被帶到摩德納的森林中,游擊隊員讓他跪在墓穴旁邊,從背後向其心臟射擊,被亂槍打死後,他的修士黑袍被游擊隊員掛在門上,作為戰利品來羞辱天主教會;羅蘭多。里維至死不背棄基督,他將那修士黑袍看做基督的標記從不離身,並且用堅定的聲音譴責二戰的屠殺行為。2013年10月4日經冊封聖人部核准,天主教教皇方濟各批准,在義大利摩德納宣布這位年僅14歲為主殉道的羅蘭多。里維榮列真福品,被天主教會永久懷念。他也被稱為“蘇褡殉道者”或“達拉里斯殉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