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水塔
亞洲水塔
亞洲水塔是指喜瑪拉雅——青藏高原地區。該地區大約引有2.43萬條冰川,冰川面積3.23萬平方公里,平均年融水量約360億立方米,是除極地冰蓋以外全球第二大的冰川聚集地。
1976年以來,藏東南冰川退縮幅度平均達到每年40米,有的甚至超過60米。
喜瑪拉雅冰川
喜瑪拉雅山脈——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有“亞洲水塔”之稱。但是在地球變暖的作用下,它們正在加速消融,由此將帶來一系列的災難。
亞洲水塔
喜瑪拉雅山脈——青藏高原地區也是對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地區之一,全球變暖正令冰川消融加快,高原總體有暖干化趨勢。如果不立即採取行動,遏止氣候變暖的話,最早2035年,亞洲水塔的冰川將有可能全部消失,亞洲13億人口的淡水資源將會受到威脅。
綠色和平組織呼籲,只有全世界採取行動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冰川快速退縮的趨勢才能得到緩解,這樣才能使亞洲數億人口免受斷水之憂。
據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地區中的冰川儲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量進行的初步估算,第三極地區的冰川、積雪、凍土、湖泊、河流等是“亞洲水塔”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冰川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常年積雪面積約30萬平方公里,多年凍土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湖泊面積約5萬平方公里。冰川的冰儲量約為8850立方公里,換算成水量大約是8萬億立方米;根據對面積超過50平方公里湖泊的實測結果,初步估算青藏高原上這些大湖的儲水量約為8150億立方米,小湖泊的水量仍在估算中;而對發源於青藏高原的主要河流出山口處的徑流估算髮現,黃河、長江、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恆河、印度河、阿姆河、錫爾河、塔里木河、伊犁河、黑河、疏勒河等13條主要河流的徑流量約為6560億立方米。
該地區孕育了黃河、長江、恆河、湄公河、印度河、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七條亞洲的重要河流,因此被稱為“亞洲水塔”。2009年7月,綠色和平組織的考察隊第四次踏上了被稱作“亞洲水塔”的喜瑪拉雅——青藏高原地區進行調研。針對氣候變化導致的冰川消融、冰湖潰決、高原居民的民生問題,以及對主要河流的影響幾個方面做深入了解。
綠色和平組織圖標
2005年,綠色和平組織和中國科學院寒旱所在黃河源地區考察,拍攝到了阿尼瑪卿山腳下的一個冰湖。這是由滑落的冰川與冰磧物阻塞河道形成的壅塞湖,大約橫向5公里、縱向3公里。考察隊離開后三個星期,這個不斷擴大的新湖就發生了潰決,三百頭牛羊被沖走,道路橋樑被毀,所幸無人傷亡。
2006年,冰川學家和古氣候學家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文章指出:衡量未來冰川消失的尺度將不再是千年,而是百年,甚至是十年。
2007年5月,在對珠峰及黃河源地區進行3次實地考察后,綠色和平組織得出了如下結論:珠峰高海拔地區是中國同期升溫最顯著的區域,由於氣候變暖,迅速消融的青藏高原冰川會增加河流來水量,但幾十年後就將轉變為河流水位下降。這意味著中國西南部、尼泊爾和印度北部將面臨水資源短缺,遭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環境災難。
2020年12月22日,第二次青藏科考隊初步估算“亞洲水塔”水量超9萬億立方米。
青藏高原冰川
絨布寺里的喇嘛感到當地氣候變化很明顯,他說:冬天變得很暖和,讓喜馬拉雅地區出現了更多的疾病,如感冒、肺炎等;在四五年前,這些病是極少的。離寺廟不遠的扎西宗鄉普麥村,流過的絨布河變得有些捉摸不定。當地居民在小的時候,可以隨便到河邊去,因為大家都知道河水的規律性,什麼季節水量大些,什麼時候水量變小;而現在家長要經常提醒孩子,不要到河邊去。
當地婦女次仁說:同以前比,夏天雨下得少了,夏天熱,冬天也有些變暖了。以前,夏天的時候水比較清澈,現在水也變少、變髒了。以前1月、2月、3月的天氣特別好,現在,一天的天氣變化就會有三四次,這個好像是放了咒似的。對於生活在絨布河沿岸的人們來說,沒有了冰川,就等於沒有了灌溉的水源。
一些居民認為,冰川的融化,正在影響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老登山”於良璞說:對於長期野外登山者,良好的氣候條件是保證安全的重要因素。以前拉薩降雨量小,而且一般在晚上,而現在降雨量大而多。在最適合登山的春季和秋季,氣候沒有像以前那樣有規律性,好周期也比較短。幾年前,在珠峰北側5600米左右,看得到許多形態各異而且美麗的冰塔林,現在5700米才有。
絲狀真菌放大圖
在青藏高原冰川上,中國科學家用直徑6厘米到10厘米的“鑽頭”打入冰層數百米深。在對取出的冰芯進行分析研究后,科學家驚奇地發現,在這片廣袤的極端冰冷世界里,存在著許多鮮為人知的微生物。有研究報告指出:冰川中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放線菌、絲狀真菌、酵母菌和藻類。其中一些病毒對人類健康具有潛在的危害性。微生物對人類有害的極少,但冰川中存在人類並不了解的未知病毒。溫度升高以後,微生物有些可以復甦,並不能排除變異的可能,因為有些嗜冷微生物存活的機制和常溫生存機制不一樣。許多微生物是通過風的傳播,留在了青藏高原冰川里。同樣的,從逐漸融化的冰川里顯露的微生物,也會通過風的流動傳播和擴散;或者它會進入一條受傷的魚體內,游向下游,被一隻鳥或其他動物捕食,病毒便會擴大種群,在宿主的種群中傳染開來。另外,人類活動的增加,增加了病毒遺傳變異的幾率。
美國科學家約翰·卡斯特羅(John Castello)和斯科特·羅傑斯(Scott Rogers)等人,在《極地生物》發表文章,稱在擁有約14萬年歷史的格陵蘭古代冰芯中找到了番茄病毒毒株。番茄病毒的發現增加了冰層中保存有人類和其他宿主病毒的可能。科學家丹尼·索哈姆(Dany Shoham)、張鋼(音)也在《病毒學期刊》撰文稱,在西伯利亞的季節冰中找到了不到1歲的A型流感病毒。科學家擔心,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那些冰川中被冷凍保存千年、萬年甚至更久的病毒和病菌隨時會被釋放出來,威脅人類。
中國冰川學研究的奠基者、中科院院士施雅風說:中國冰川80%以上位於青藏高原和它周圍高山,有大小冰川46377條,總面積59425平方公里。由於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迅速增加,中國冰川以年均131平方公里的速度在縮小,預期到2050年左右,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冰川會消失。冰川和冰原融化,是地球變暖給人類帶來的災難性的後果之一。
水源危機
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造成河流的季節性洪水和總體徑流量減少,將直接影響淡水資源的供給,特別是在乾旱季節,生活在七大河流域內的大約13億人口(當中九億在中國和印度)都可能面臨水資源不穩定,甚至短缺的危險。
而冰川退縮,湖泊萎縮,凍土退化,土壤含水量減少,加之過度放牧等人為因素,也會導致草場退化,鼠害增多,土地沙漠化,河源生態環境逐步惡化,影響水源。
日益增多的氣候難民
因為全球變暖等特別因素,“氣候難民”誕生了。氣候變化催生的難民們所面臨的不僅僅是解決食物和棲身地的問題,還有在新的環境下文化及身份的認同問題。解決隨之而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環境問題,不僅僅是他們所屬的幾個國家的責任,更是全體人類需要為自己使用化石燃料而承擔起他們生存的責任來。
現在,氣候變化的惡果正在我們的身邊發生並且加劇,數十億民眾的未來生活、亞洲多個國家未來可持續性的經濟增長正面臨氣候變化的嚴重威脅,為了未來一代,我們希望世界領導人能夠高度重視這一切,並且採取立刻行動來制止氣候變化。
今年12月,聯合國氣候大會將會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哥本哈根會議將對地球今後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大發展中國家,中印領導人應該推動各國領導,在哥本哈根會議上達成關鍵共識,拯救地球氣候,保護我們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