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客家涼帽的結果 展開
- 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 客家地區服飾
- 有張提琴創作歌曲客家涼帽一首
客家涼帽
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客家涼帽於2011年被評為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后,涼帽加工工藝在大運會期間在大運村向各國友人進行演示;第八屆和第九屆文博會,甘坑涼帽先後亮相文博會甘坑客家小鎮、坂田手造文化街分會場和大芬油畫村分會場。甘坑涼帽第六代傳人張航燕說,甘坑是深圳涼帽最大原產地,“目前甘坑涼帽村涼帽傳承人已寥寥無幾,主要是涼帽已經沒有市場了,再好的手工藝也體現不了價值。 ”
過去,客家地區的婦女都戴著一種獨特而又別緻的涼帽,是用薄薄的篾片和麥稈編成的。除正面外,四周還垂掛著10多厘米長的摺疊均勻的布,有藍色的,有白色的,還有花色的,遠遠望去,像是一朵朵美麗的鮮花。更有意思的是,年輕未婚的姑娘們還在垂布的兩端編織著兩條五顏六色的彩帶。因此,是否掛有彩帶便成了判斷客家姑娘是否出嫁的標誌。
深圳客家涼帽
客家涼帽
客家涼帽[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開料:包括開篾片和外圓粗夾篾條。選用本地盛產的挺拔結節少的黃竹作原料,將竹切成1米長,用刀將它縱向破開,變成上百條竹片,將竹片削平滑后,用牙齒咬著竹片的一端往外撕,幾個來回之後,一條薄如蟬翼的竹篾就此產生。因竹片邊沿鋒利,每條竹片都需用刀削平滑。另外再將一米多長的黃竹再縱向破開成一指寬的外用粗夾篾條,將外圓粗夾篾條用彎刀削平,前期準備工作完成。
東莞鳳崗戴客家涼帽的婦女
(三)掃油:完成涼帽笪雛形后開始掃光油(以前多使用桐油,現改用光油),並將笪曬乾,壓平,一個月後掃第二次光油,並晾乾。
(四)剪圓:用鐵尺划內圓圈和外圓圈,按內直徑15mm,外直徑44mm的規格剪成圓形帽笪。
深圳客家婦女
(六)染布:將白色的紗帳布染成黑色,為保長時間不退色,再用“青蓮水”重新染布,曬乾后成暗褐色,可保持帽布長時間不褪色。
(七)褶布:將染好的布料用膠水褶成一層層的帽布后曬乾,將曬乾后的帽布用針線縫在外圓圈,打紅結,串線,完成涼帽的所有製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