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馬鎮

渠馬鎮

渠馬新集鎮位於重慶市雲陽縣新縣城西北部的長江河支流澎溪河中游。東接高陽、建全、新陽,南與白龍、養鹿、萬州接壤,西與雙水、開州區臨界。曾因原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碼頭集聚地,故定名渠馬至今。

全鎮面積35平方公里,全鎮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鎮內峰巒疊嶂、茂林修竹、特產豐富、山中溪流如織,煙村如市,沃土千頃,冬暖夏涼,雨量充沛,氣候宜人。

2021年,雲陽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8812人。

地理位置


渠馬新集鎮位於重慶市雲陽縣新縣城西北部的長江河支流澎溪河中游。東接高陽、建全、新陽,南與白龍、養鹿、萬州接壤,西與雙水、開縣臨界。

概況


渠馬老街記憶
渠馬老街記憶
渠馬鎮位於雲陽縣西北部,距雲陽鎮60千米。三峽工程移民搬遷鎮。轄渠馬社區以及土岩、龍勝、大梁、白嶺、惠龍、紅河、天嶺、白銀、柴林、渠富、促進11個行政村。雲(陽)開(州)公路過境。

沿革


清末民初屬北岸崇善里白岩下甲,民國中後期屬白岩鄉,1952年置渠馬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1997年,面積35平方千米,人口1.8萬,轄土岩、龍勝、大梁、白山、白嶺、白銀、惠龍、紅河、天嶺、林場、紫家、渠龍、同富、促進14個行政村和渠馬1個居委會。2003年8月5日,將原規劃渠馬集鎮遷建新址由渠馬鎮促進村一組(依託舊鎮后靠)變更到渠馬鎮土岩村三組燕子窩(渝府[2003]178號)。渠馬新集鎮位於重慶市雲陽縣新縣城西北部的長江河支流澎溪河中游。東接高陽、建全、新陽,南與白龍、養鹿、萬州接壤,西與雙水、開縣臨界。曾因原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碼頭集聚地,故定名渠馬至今。全鎮面積35平方公里,全鎮轄14個行政村,一個居委會。鎮內峰巒疊嶂、茂林修竹、特產豐富、山中溪流如織,煙村如市,沃土千頃,冬暖夏涼,雨量充沛,氣候宜人。

地理氣候


渠馬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白艮村最高海拔848米。全鎮海拔在150米—848米之間。南北走向,東部狹小,東西方向粗大,形如雄雞。地質構造屬多山坡區域,坡度大,溝壑縱橫,土壤屬典型的冷沙黃泥土或沙土地。渠馬鎮屬典型的低山谷地溫暖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氣溫在17度,降雨量在1100MM,年平均日照1468小時,無霜期約300天,具有春早、夏熱、秋涼、冬暖的氣候特點。植被保護良好。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空氣清新,山川秀美,自然環境別具一格。土地資源按坡度分,15度到20度的佔全鎮幅員面積的12%,地形坡度在20到25度的佔68%,大於25度的佔全鎮幅員面積的20%;按海拔高度分,150米到350米的佔15%,350米到550米佔45%,550米到750米佔25%,750米以上的佔15%;國土利用上,現有耕地面積12240畝,占整個國土資源的76%,林地佔2%,草地佔13%,水域佔2%,園地佔2%,房屋佔2%,其它佔3%。

轄區


全鎮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5070戶,18390人。渠馬鎮是農業大鎮,農作物有水稻、小麥、紅苕、馬鈴薯。

經濟作物


主要有油菜、芝麻、豌豆、黃豆、綠豆、打米豆等。經濟林木品種繁多,有桔、橙、桃、李、梨、杏、枇杷、等幾十種,尤其以桔、柑、梨的面積大、產量高。為了響應重慶市政府“農戶萬元增收”工程,雲陽縣政府大力發展各個鄉鎮增收項目,渠馬鎮也將西瓜作為主要經濟作物廣泛種植。副業以漁、羊、豬、雞、鴨的飼養為主。農業經濟居全鎮主導地位,歷來以種養業為主。全鎮湧現出專業大戶150餘戶,具有規模養殖的農戶1000餘戶,家庭經濟成為渠馬鎮經濟的半壁江山。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000萬元,糧食總產量1050噸,人均純收入1458元,人均佔有糧食1180斤。全鎮農民已整體越溫達標,部份群眾過上富裕的生活。渠馬鎮現有水電廠、磚瓦廠、農副產品加工廠等各類廠礦企業共10餘家,其中私營企業9家。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13萬元。境內現有水庫3座,山平塘756口,蓄水能力達到320萬立方米,加上柴家、促進、白山大堰,全鎮田地基本實現自流灌溉。

科教建設


全鎮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小學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中小學12所,在校學生2307人,教職工197人,有幼兒園3所。鎮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25人,病床25張,能進行一般疾病治療。幸福院一家,全鎮五保老人老有所養。雲開路主幹道橫貫全鎮,村組公路通路率達到98%,公路總長達120公里。程式控制電話安裝容量達3500門,已安裝2500門,實現電話組組通。移動、聯通接收塔均已建起,加密電視已全面開通。

移民文化


弘揚移民精神與創新移民文化
偉大的實踐,創造偉大的精神。在三峽百萬大移民的偉大實踐中,庫區廣大幹部群眾用實際行動孕育形成了具有顯著時代特徵的三峽移民精神。雲陽作為庫區移民第一大縣,渠馬作為雲陽移民大鎮,通過對破解世界級難題的總結和提煉,首先提出了移民精神。在不斷豐富和詮釋“舍家為國的奉獻精神、艱苦創業的奮鬥精神、勇爭第一的創新精神”的實踐中,成功搬遷移民數萬人,中國移民新場鎮日新月異,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為雲陽連續5年榮獲庫區移民工作一等獎,贏得了“百萬移民看雲陽”的讚譽。移民精神已成為團結和激勵128萬雲陽兒女的強大的精神動力,促進了雲陽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國家在三峽工程即將開工前夕考慮到三峽庫區19個移民區縣,多數地處貧困山區,移民數量大,搬遷安置任務艱巨,做好三峽庫區移民工作,不僅是湖北、四川(當時重慶直轄市尚未成立)兩省的任務,也需要各地區、各部門的廣泛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務院決定由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上海、河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湖北、安徽、江西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瀋陽、大連、青島、南京、武漢、廣州、深圳、珠海、廈門、寧波等10個大中城市,中央40多個部、委、局等對口支援三峽庫區移民。其中江蘇省和國家水利部重點對口支援雲陽。崑山市對口支援渠馬鎮。對口支援是黨中央、國務院號召全國各省市、國家各部委支援三峽工程移民搬遷和庫區建設的重大舉措,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大協作的優越性。

人口


2021年,雲陽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常住人口88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