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

人類智慧、道德的進步狀態

精神文明是一個漢語辭彙,拼音是jīng shén wén míng,意思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學、文化等。

簡介


精神文明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是社科文化方面,包括社會的文化、智慧的狀況,教育、科學、文化、藝術、衛生、體育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水平。
二是思想道德方面,包括社會的政治思想、道德面貌、社會風尚和人們的世界觀、理想、情操、覺悟、信念以及組織性、紀律性的狀況。
作用是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及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
它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滲透在整個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之中,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
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構成一個四位一體的文明建設格局。

東方精神文明


指以儒家正統的思想觀念及其倫理道德為中心的中國傳統文化。20世紀20年代,由張君勱、梁涑溟、梁啟超等提倡。認為“自孔孟以至宋元明之理學家,側重內心生活的修養,其結果為精神文明”。三百年來之歐洲,側重以人力支配自然界,故其結果是物質文明”(張君勱《人生觀》)。聲稱:“外國物質文明雖高,中國精神文明更好。”(梁漱溟《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當時的《東方》雜誌則是宣傳東方精神文明的主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