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筒井鎮

卓筒井鎮

卓筒井鎮,隸屬於四川省遂寧市大英縣,地處大英縣西南部,東接天保鎮,西連河邊鎮,南接安居區步雲鄉,北鄰蓬萊鎮。區域面積42.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33585人。

清朝,設大堰場。民國,更名大英場,后改鄉。1992年9月,鄉改鎮。1997年12月,更名卓筒井鎮。截至2020年6月,卓筒井鎮下轄1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

2019年,卓筒井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8個。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卓筒井鎮轄卓源1個居民委員會,立山、東坡、關昌、青木、快活嶺、花碑灣、三興、吳家橋、青和、石馬、安樂、為干屏、蓄金、德錢、槐花、土地井、萬馬、匯龍橋、鐵板橋、勝福、銅盆寨、騎龍寨22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卓筒井鎮下轄1個社區和1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卓源社區。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510923105001121卓源社區
510923105203220關昌村
510923105205220槐花村
510923105209220騎龍寨村
510923105216220銅盆寨村
510923105219220為干屏村
510923105220122吳家橋村
510923105221220蓄金村
510923105222121東山村
510923105223220幸福村
510923105224220轉輪村
510923105225220福興村
510923105226220秀才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卓筒井鎮地處大英縣西南部,東接天保鎮,西連河邊鎮,南接安居區步雲鄉,北鄰蓬萊鎮。區域面積4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卓筒井鎮地勢略為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350米。
氣候
卓筒井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水文
古柏溪由西南向東北、大英溪由東北向西南過境,境內河道長11千米。
自然災害
卓筒井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地震、旱災、洪澇、冰雹、風災等。
自然資源
卓筒井鎮境內鹽滷資源豐富,地質儲量10億立方米,可采儲量3億立方米。

人口


2011年末,卓筒井鎮轄區總人口3.5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375人,城鎮化率6.8%。總人口中,男性1.8萬人,佔51.4%;女性1.7萬人,佔48.6%。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2011年,人口岀生率14.8‰,人口死亡率6.1‰,人口自然增長率8.7‰。
2017年,卓筒井鎮常住人口16637人。
截至2019年末,卓筒井鎮戶籍人口3358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卓筒井鎮財政總收入500.9萬元,比上年增長4.2%。
2019年,卓筒井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8個。
農業
卓筒井鎮有農業耕地面積2.3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7313萬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9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水果。2011年,水果產量1.2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2萬頭,年末存欄2.3萬頭;家禽年飼養量117.1萬羽。
工業
卓筒井鎮工業以機械加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企業6家,職工183人;工業總產值1.3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8.2%。
商業
2011年末,卓筒井鎮有商業網點168個,職工452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44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8%;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4950萬元。
金融
2011年末,卓筒井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1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3%、6.3%。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卓筒井鎮有幼兒園5所,在園幼兒423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12所,在校生2200人,專任教師9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00人,專任教師5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1974年,卓筒井鎮建成鎮廣播站,1995年建成鎮有線電視台,后改稱廣播電視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5176戶,入戶率75%。
2011年末,卓筒井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4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8個;各類圖書室15個,藏書8萬餘冊;文藝隊伍成員160人。
2011年末,卓筒井鎮有學校體育場4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2%。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卓筒井鎮有醫療衛生機構1個;病床40張,固定資產總值4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4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780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卓筒井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9戶,人數72人,支出17.5萬元,月人均203元;城市醫療救助18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22人次,共支出5.3萬元,比上年增長6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85戶,人數680人,支出78萬元,比上年增長0.5%,月人均95.6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6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4.8萬元,比上年增長12%。社會福利費2.7萬元,比上年增長1.2%;敬老院1家,床位120張,收養農村五保78人。年末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776人,參保率12%。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卓筒井鎮有郵政儲蓄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1.6萬份(冊),郵政業務總量1200萬。有電信服務網點3處;固定電話用戶2420戶,行動電話用戶8500戶,寬頻接入用戶368戶。

交通運輸


2011年,卓筒井鎮境內有蓬樂公路穿境而過,境內長12千米;鄉村公路總長176千米。2011年末,鎮區客運站1個,日發客運汽車62班次,日均客運量1200人次。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卓筒井鎮因卓筒井鑽井釆鹽技術而得名。
文物古迹
卓筒井鎮境內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個。
卓筒井
卓筒井是手工製鹽的活化石,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鹵的鹽井,“鑿地植竹,為之卓筒井”,發明於北宋慶曆年間(公元1041年~1048年),比西方早800多年。其口徑僅有竹筒大小,然而能打井深達數十丈,被稱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世界石油鑽井之父”。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卓筒井目前在遂寧市大英縣境內還保留有41口,分佈在方圓6公里範圍內,而當地的大順灶,是卓筒井工藝僅存的一處還能生產的鹽灶,也是無價之寶。

榮譽稱號


2020年11月,大英縣卓筒井鎮榮獲遂寧市2020年度文化和旅遊工作文旅發展先進鎮稱號。

旅遊資源


卓筒井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境內有僅次子劉文采莊園的羅都復莊園,安樂山刻造像和明代提督程子 謙墓,是投資開發旅遊的絕好之處。

文化


大英發現鹽滷資源有上千年的歷史,經國家儲委認定的大致有10億噸鹽滷資源儲量。大英縣境鹽滷分佈在蓬萊、象山、卓筒井、河邊、玉峰等地。其深層鹽滷礦上礦層食鹽面積22300平米,鹽層厚3.5~151.11m,下礦層面積34,000平米,鹽層厚2.5~119.16m。四川是中國井鹽的主要產區。縣境內“大英卓筒井”和大英場積澱了千年鹽滷文化。民國時期,川北多布有卓筒進,大英擁有108灶1711進,年產量達4000餘噸。至今,還有“大順灶”等18眼井保存著。享譽世界的大英縣卓筒井已向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卓筒井是直立粗大的竹筒以吸鹵的鹽井,“鑿地植竹,為之卓筒井”。起源於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的大英縣卓筒井鑽探取鹽技術,比西方早七八百年,使地下深處的滷水第一次得到科學的開採,在開採滷水的過程中,人類發現了埋藏在地下的油氣資源。其鑿井工藝技術開西方近代蠅式頓鑽鑽井方法的先河,雖然經歷了近1000年歷史,其古老的工藝流程仍保存得相當完整。中國發明卓筒井技術甚至被《中國鑽探技術史》、《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國井鹽科技史》三書譽為“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和“世界石油鑽井之父”。卓筒井是世界鑽探深井的始祖和活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現存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活著的恐龍”。卓筒井工藝流程包括打井、取鹵、曬鹵、製鹽等四個步驟。現僅在大英境內存有9灶41口為樣的鹽井,分佈在關昌、青木、快活嶺、三興、吳家橋、青和等六個村方圓6公里範圍內,其鑿井、吸鹵、煎鹽等生產工藝流程,基本上保持了宋代卓筒井的基本特點。它持續近千年,生產未中斷,對研究中國鹽業史和鑽井史具有很高的價值,受到鹽業專家的高度讚譽。
卓筒井鎮
卓筒井鎮

經濟發展


2008年上半年遭受的地震災害給卓筒井鎮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損失。為減少損失使農民增收,卓筒井鎮將晚秋生產作為全年農業生產的最後一道防線,對奪取全年農業豐收至關重要。鎮黨委、政府從強化晚秋生產入手,爭取全年糧食豐收。
該鎮將晚秋生產作為村支部村委會的年終任務之一進行目標考核。搞好宣傳,規劃示範片的工作。各村充分利用會議、廣播、召開現場會等形式,廣泛宣傳發展晚秋作物的意義,發動群眾大種晚秋作物,將面積落實到村。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由於晚秋生產季節性強、時間緊、任務重,各村及相關部門要加強對晚秋生產的領導,做到早宣傳、早動員、精心組織,切實抓好協調、服務等工作,落實好各項措施。目前,卓筒井鎮落實秋洋芋3000畝、秋紅苕3000畝、秋菜5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