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峪村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下轄村

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黑峪村是一個偏僻山村,位於章丘、泰安、萊蕪交界處,由8個自然村組成,790人,557畝耕地。該村抓住“城區東拓”和實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帶來的發展潛力和無限商機,聘請知名專家制定村發展規劃,充分發揮自然和生態優勢發展村級經濟,多業並舉,不斷提高綜合生產能力,變成一個充滿活力、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簡介


黑峪村是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的一個偏僻山村,過去該村由於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可耕地少,經濟發展緩慢,村集體基本無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是典型的貧困村。2003年以來,村“兩委”抓住“城區東拓”和實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帶來的發展潛力和無限商機,聘請知名專家制定村發展規劃,充分發揮自然和生態優勢發展村級經濟,多業並舉,不斷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短短三年時間就變成一個充滿活力、遠近聞名的富裕村。2005年,村集體收入達到400多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較2002年翻了一 番多,黑峪村黨支部也被評為濟南市“‘五個好’村黨組織”。

環境


規劃村莊營造發展環境2003年,村“兩委”意識到,濟南“城區東拓”將給黑峪村的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為承接這一輻射,他們堅持規劃先行,邀請清華大學教授、區鎮規劃人員研討制定村總體發展規劃,圍繞發揮黑峪村的自然生態優勢,確定了以發展旅遊觀光和農家樂項目為主的發展方向。他們制定了五年發展詳規,決定首先實施路通工程,突破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2003年先期開工3.7公里公路,2004年又抓住市裡實施“村村通”工程的機遇,多方籌措資金,完成了5.27公里水泥公路,將8個自然村連成了一體,徹底解決了農民“出行難”、農產品“出賣難”、景點“出入難”的問題,為村莊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交通條件。與此同時,他們針對村民居住分散的情況,大力實施舊村改造工程,利用開山修路的碎石填埋溝壑,硬是在荒溝荒坡上整理出16畝土地,建設了三棟可容納80戶的居民樓和40棟平院式小別墅,集中搬遷了3個自然村的村民,置換出土地60多畝。舊村改造工程不僅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條件,而且為村莊發展生態旅遊業帶來了空間。
多措並舉激活村級經濟“公路通,百業興”。修好一條路,竟讓一個落後的山村迸發出久違的活力。2003年以來,黑峪村按照總體發展規劃,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做足經濟發展的文章。首先發揮好資源優勢,積極做好資源的循環利用,把開發整合荒山和修路起出來的石料加工后賣給施工單位,僅此一項就為村集體創收100多萬元。同時在提高農產品效益上做文章。村“兩委”從省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聘請專家教授,幫助引導村民調整種植結構,培育推廣了品質口感俱佳的“西營紅”甜杏和優質小米,產品統一進行包裝銷售,“西營紅”甜杏每斤賣到1.5元,價格提高兩倍,優質小米每斤賣到2.5元,增值六成多。
在舊村改造過程中,村裡專門成立了工程指揮部,統一負責組織協調所有項目的施工,“村村通”和舊村改造施工中標單位都優先使用本村的勞動力,使全村80%以上的剩餘勞動力實現了就地轉移。村民收入由過去只靠種植業收入,變為勞務收入、種植業收入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后通過發展公共事業返給村民的部分三個收入。2004年全村實現勞務收入43萬元,人均增收近600元;
帶起了十多個“農家樂”小飯店,僅“五一”、“十一”黃金周期間就吸引遊客萬餘人,直接增加農民收入10多萬元。隨著經濟的發展,村裡的經濟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公共積累越來越多,農民二三產業收入比重越來越大。針對這種情況,村裡準備在充分尊重村民意願的基礎上,對公共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探索走股份制和集團化發展的路子,進一步加快集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