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明

浙江大學教授

浙江大學製冷與低溫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個人簡介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製冷空調熱泵技術選擇委員會委員,國際製冷學會B1(熱力學與傳遞過程)委員會委員,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製冷與空調技術委員會/製冷壓縮機的測試和評定分委員會專家諮詢組成員,教育部能源動力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熱工基礎分委員會委員,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委員,浙江省製冷學會理事長。《製冷空調與電力機械》雜誌主編,《製冷學報》、《低溫工程》、《太陽能學報》、《工程熱物理學報》、《建築熱能通風空調》、《低溫與特氣》等雜誌編委會委員。曾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多個國際著名大學進行合作研究工作,如美國依利諾依大學香檳分校製冷與空調研究中心、日本東京大學人間能源與環境研究室、日本名古屋工業大學機械系。作為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製冷空調熱泵技術選擇委員會委員,與許多國家或地區的大學、學術研究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交流關係。在科研方面,先後主持科研項目50多項,包括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課題(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浙江省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等,以及一系列與企業的合作項目。主編教材2本,參編出版書籍6本,發表科技論文23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的論文有80餘篇,獲得美國專利1項、中國發明專利28項。

研究領域


製冷基礎熱力學理論,節能與低品位能源利用,製冷空調熱泵技術,吸收製冷,新型製冷劑,低溫生物中的熱物理技術

教學課程


博士生課程

1. 製冷與低溫研究進展,冬學期
2. 近代熱力學導論,冬學期

碩士生課程

1. 製冷與低溫系統的計算機分析,秋學期
2. 專業前沿選論,秋學期

本科生課程

1. 製冷原理,秋學期
2. 虛擬製冷教學實踐,短學期
3. 流體輸送與控制,下學期

學術講座


1. 生活中的“冷”科學,春學期
2. “冷”與生命科學,春學期

科研項目


1. 多能源互補的分散式冷熱電聯供系統基礎研究-動力餘熱驅動的循環耦合和功冷並供,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課題
2. 熱驅動製冷系統的熱轉換理論及先進循環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
3. 無霜型空氣源熱泵系統及其基礎問題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4. 壓縮空氣儲冷系統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5.生物材料超聲波玻璃化低溫保存機理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6. 自行復疊吸收製冷循環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7. 非共沸混合工質用於吸收循環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8. 新型環保製冷劑重要物性數據及與壓縮製冷系統耦合特性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9. 自行復疊擴散吸收製冷循環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10.建築節能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低品位能源高效應用關鍵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11. 名優特蔬菜速冷加工關鍵技術與設備研究,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
12. 新型環保製冷劑的重要基礎數據及關鍵應用技術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13. 夏熱冬冷地區建築節能新技術及工程示範,浙江省重大科技項目
14. 新型高效太陽能熱泵技術和應用, 浙江省重點科技項目15. 細胞凍干過程中水蒸氣傳輸機理研究,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
16.板式換熱器測試台及軟體開發,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
17. 高精度低溫恆溫槽研製,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
18.二氧化碳熱泵型熱水器用引射器開發,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經費
19. 單級壓縮自復疊低溫生物保存箱, 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科技項目
20. 大型飽水木質文物的真空冷凍脫水研究, 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科技項目
21. 相變儲熱預熱式熱泵熱水器, 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科技項目
22.同軸式換熱器設計軟體及測試台研製, 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科技項目
23. 節能型中央空調設備研究, 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科技項目

出版著作


1.製冷與低溫原理,2010
2.製冷與低溫設備,2003
3. 製冷與低溫工程,2003
4. 最新低溫製冷技術,2003
5. 最新製冷空調技術,2002
6. 新型低溫技術,2002
7. 製冷原理與裝置,2001
8. 全國勘察設計註冊公用設備工程師動力專業考試複習教材,2002

專利成果


03151065.5 定點射流送風系統
03115636.3 擴大在低溫環境下熱泵制熱能力的方法及裝置
03141556.3 低溫熱源熱泵系統及其容量調節方法
03129443.X 可控濕度空氣凈化處理裝置
03129369.7 相變儲熱預熱式熱泵熱水器
200310122908.1 一種分體式熱泵空調系統
03115631.2 吸收式低溫製冷機
02215972.X 混合氣體分離裝置
02110664.9 深度製冷方法及其裝置
02110939.7 氣體深度冷凍高效分離裝置
02110940.0 深度冷凍吸收製冷裝置
99203770.0 低溫製冷機
200710071465.6 用於連續測量冷凍乾燥樣品重量變化的裝置
200710068960.1 低品位能驅動與機械功驅動複合熱泵,製冷系統
200710068958.4 低品位能驅動與機械功驅動複合製冷低壓模塊
200710068959.9 低品位能驅動與機械功驅動複合製冷高壓模塊
200610053332.1 一種冷變換器
200510061106.3 連續型變壓流化吸附製取高純氣體的裝置
200510061107.8 用於空分系統的純化裝置
200610050022.4 一種變容量熱泵系統
200610050115.7 採用流化床的連續型吸附製冷系統
200610049681.6 驗證凍干機擱板溫度分佈均勻性的測溫墊系統
200510061295.4 熱能驅動無運動部件的超低溫冷凍裝置
200610050285.5 太陽能輔助多功能熱泵系統
200410016337.8 一種連續型吸附式製冷系統
200410068004.X壓縮空氣蓄能製冷裝置
200410025649.5 小型節能風冷絕熱吸收燃氣空調裝置
201010106182.2 連續型太陽能無泵自復疊吸收式製冷系統
201010104713.4 一種高效的1.x效吸收式製冷裝置
201010114940.5 一種帶壓力回收部件的吸收式製冷裝置
200910155853.1 一種用於充分回收廢熱的吸收式製冷裝置
200910154365.9 帶膨脹壓縮機的單效吸收式製冷裝置
200910102394.0 一種太陽能-地源熱泵自平衡綜合應用系統
200910098013.6 低品位能驅動與機械功驅動複合熱泵或製冷系統
200910098008.5 無霜型空氣源熱泵系統
200910097729.4 帶泡沫的脈動熱管散熱器
200910096977.7 高效的兩級吸收式製冷裝置
200810162062.7 可調式噴射器
200810162596.X 一種低溫治療儀探頭溫度控制系統
200810059600.X 纏繞式螺旋管換熱器
200710164848.8 精餾型混合工質自復疊氣體液化系統
200710071464.1 用於玻璃化保存的低溫保護劑溶液程式控制冷卻裝置
201010572999.9 冷阱可自循環再生的冷凍乾燥機
201010508931.4 用於無傾角啟動運行的新型脈動熱管
201010508928.2 全天候太陽能與活水能混合輔助熱泵熱水器系統
201010556630.9 一種高效GAX吸收式製冷裝置
201010528019.5 一種風冷式節能型機房空調系統
201010528027.X 一種風冷式熱管型機房空調系統
201010528051.3 一種水冷式節能型機房空調系統
201010528210.X 一種水冷式熱管型機房空調系統
201010256180.1 基於半透膜的熱驅動吸收式製冷系統
201010115969.5 一種變濃度混合工質自復疊製冷機
201010225004.1 雙熱源高效吸收式製冷裝置
200920192468.X 一種太陽能-地源熱泵自平衡綜合應用系統
201010039647.7 真空環境下測溫及信號變送裝置
201010039695.6 出土飽水木質文物溶液熱浸滲透置換裝置
201010039698.X 一種採用載冷劑的低溫治療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