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廟青石殿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陝西省合陽縣王村鎮王村西北。為真武廟主建築。據碑記,始建於明萬曆四年(1576年),殿面闊、進深各8米,殿高7.1米,全以青石造作,仿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券門內有甬道,兩側抱框刻龍、麒麟等圖案。外檐刻八仙和老子故事。殿身內距地面3米開始起券,至屋頂結成八卦藻井,正中飾垂蓮。門框及屋檐雕有人物、禽獸等。

建設背景


玄武廟青石殿位於合陽縣城西南10.5公里處的王村鎮南王村西北。
玄武廟青石殿,自明萬曆四年(1576年)開始創建,至三十二年竣工,歷時二十八年。

簡介


玄武廟青石殿位於合陽縣城西南10.5公里處的王村鎮南王村西北。該殿自明萬曆四年開始創建,至三十二年竣工,
.
.
歷時二十八年,是陝西省僅有的純青石大型建築,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和石雕藝術有重要的實物資料價值,1984年公布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石殿選址在大浴河東塬畔的一座土崗上,崗頂面積約一畝左右,四周築有護牆,稱為“山院”。進山門後有五孔磚砌窯洞,分別是三官、玉皇、藥王、雷神、三清諸神。登上70級石階,便是青石殿。青石殿高約10米,佔地面積64平方米,用700餘塊巨石砌成。殿仿木結構,重檐歇山頂,殿門向南,正面刻八仙人物、麒麟等浮雕。殿門抱框升龍;券門正中上方刻一單龍戲珠,龍頭在外,龍尾卻藏於門楣之內,神龍見首不見尾,構思奇特。殿東、北、西三面刻老子八十一化生故事,是一部精美的石刻連環畫。人物雕刻精細,神態生動,眉目傳神。殿內下半部為方形,從約兩米高處開始起券,至殿頂形成一個八卦形藻井,中間有垂連珠。殿內北面有神座,銅鑄玄武帝像,跣足披髮,黑髮仗劍,腳踩鬼蛇,從者皆執黑旗。玄武大帝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與青龍、白虎、朱雀合稱四方之神,其形象為龜蛇合體。玄武銅像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青石殿素有“中武當”之稱。1986年編輯出版的《中國名勝詞典》,玄武廟青石殿入選其中。1984年陝西省文物局撥款對青石殿進行了全面維修。

保護


名勝古迹是一座城市或一個地方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體現,它對於人們了解地方風土人情和歷史文化,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
古莘合陽. 人文底蘊深厚,名勝古迹甚多。這些遺存,蘊含著合陽人民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想象力,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地方文化特色,是構建旅遊城市的重要資源,對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保護和修復陝西合陽縣玄武青石殿(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比興建一棟高樓大廈更重要。如果光興建高樓大廈,而對我們祖先留下的這些豐厚遺存不進行保護,這個城市就會成為一個沒有靈魂和內核的城市。保護好這些歷史文化遺產,就是保護合陽的歷史、合陽的文化、合陽的特色。

建築特點


布局結構

青石殿選址在大浴河東畔的一座土崗上,崗頂面積約一畝左右,四周築有護牆,稱為“山院”。進山門後有五孔磚砌窯洞,分別是三官、玉皇、藥王、雷神、三清諸神。登上70級石階,便是青石殿。

建築規模

青石殿高約10米,佔地面積64平方米,用700餘塊巨石砌成,殿仿木結構,重檐歇山頂,殿門向南,正面刻八仙人物、麒麟等浮雕。殿門抱框升龍;券門正中上方刻一單龍戲珠,龍頭在外,龍尾卻藏於門楣之內,神龍見首不見尾,構思奇特。殿東、北、西三面刻老子八十一化生故事,是一部精美的石刻連環畫。
徠人物雕刻精細,神態生動,眉目傳神。殿內下半部為方形,從約兩米高處開始起券,至殿頂形成一個八卦形藻井,中間有垂連珠。殿內北面有神座,銅鑄玄武帝像,跣足披髮,黑髮仗劍,腳踩鬼蛇,從者皆執黑旗。玄武大帝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與青龍、白虎、朱雀合稱四方之神,其形象為龜蛇合體。
玄武銅像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 
青石殿素有“中武當”之稱。1986年編輯出版的《中國名勝詞典》,玄武廟青石殿入選其中。1984年陝西省文物局撥款對青石殿進行了全面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