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斑雨蛙
無斑雨蛙
無斑雨蛙(學名:Hyla immaculata),是雨蛙科、雨蛙屬動物。無斑雨蛙體型小,吻圓、短而高,後肢較短,背面純綠或有斑紋,腹面及體側為黃白色或污白色。
無斑雨蛙有曬太陽的習性,親水,冬眠,身體顏色隨季節而變化,以蛛形動物及膜翅類為主要食物,5月中下旬產卵,每次排卵20-70粒不等,棲息于山澗小溪流、稻田、池塘旁邊草叢下或石縫間,分佈於中國。
無斑雨蛙已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概述圖來源: )
合併圖冊
無斑雨蛙背麵皮膚光滑;顳褶明顯;腕部有橫膚溝;內跗蹠棱狀;胸、腹及股腹面密布扁平疣;雄性咽喉部皮膚光滑而松薄。背面純綠或有斑紋,腹面及體側為黃白色或污白色,體側及前後肢上都沒有黑色點斑,也無深棕色細紋。
雄性咽喉部色黑,有單咽下外聲囊及雄性線。蝌蚪尾鰭甚高;唇齒式Ⅰ:1-1/Ⅱ:1-1,上唇中央無唇乳突,唇乳突多成雙行排列;出水孔在左側,呈短管狀。
無斑雨蛙成體棲息于山澗小溪流、稻田、池塘旁邊草叢下,或石縫間,下雨或夜晚則選擇灌木叢或稻叢作為棲息位點。
無斑雨蛙成蛙在地下土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土,常棲於陽坡地面或蒿棵、灌木枝上。隨天氣轉暖,逐漸到山坡下水塘、水坑中,覓食活躍。10月中下旬到背風向陽腐殖質多的土中約50cm深處越冬。
無斑雨蛙身體有隨季節變色的特性,剛出蟄的雨蛙灰色,夏季在綠色植物中活動全身綠色,秋季綠色消退,蟄居前趴在枯枝落葉上體色變灰,不久蟄居土中。無斑雨蛙身體下面密布扁平形小疣,是由復蓋著顆粒腺體的無數小孔組成。這些小孔能吸收草叢與樹葉表面的雨露,以供皮膚進行呼吸時的需要。
無斑雨蛙有曬太陽的習性,雨後初晴常在樹叢草地上跳來跳去;有親水習性,旱天多在水源附近活動。雨蛙的指、趾端有吸盤,攀緣能力強,可從樹枝上跳來跳去,也可在豎立的玻璃上爬行。
無斑雨蛙是中國特有種,僅分佈在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河北、河南、陝西、湖北、貴州、安徽、江蘇、浙江、江西、福建)。
無斑雨蛙一般在5月中下旬雨後的夜晚抱對產卵,產卵期可持續15天左右,每次排卵20-70粒不等,每隻蛙產卵總數約500-1000左右。在雌蛙產卵時,雄蛙在雌蛙背上射出精液,正好漫延到卵群水面上。卵圓形,直徑約1.2mm,產卵后雌雄分離,分散到田間或草叢、灌木叢中。每個卵群飄浮水面,吸水后沉入水底。卵在15-18℃靜水中經5-7天孵化成蝌蚪。蝌蚪背為黑褐色,腹為灰白色,經15-20天變為幼蛙,7-8月份為成蛙。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分佈不零散。該種在其分佈區內較為常見,總體種群數量發展趨於穩定。無斑雨蛙種群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棲息地的污染(通常是農藥的使用)和喪失(城市化的增加)。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4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