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亶

北宋政治人物

舒亶(1041-1103),字通道,號懶堂,慈溪(今屬浙江餘姚大隱)人。治平二年(1065)試禮部第一,即狀元(進士及第),授臨海尉。神宗時,除神官院主簿,遷秦鳳路提刑,提舉兩浙常平。後任監察御史里行,與李定同劾蘇軾,是為「烏台詩案」。進知雜御史、判司農寺,拜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後為御史中丞。崇寧元年(1102)知南康軍,京以開邊功,由直龍圖閣進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東都事略》有傳。今存趙萬里輯《舒學士詞》一卷,存詞50首。

蓋棺定論,對於當時的環境以及所作的事情不予評價,雖然是新黨的人,但他並未堅持下去。

人物介紹


舒亶
舒亶
舒亶出生於浙江餘姚市大隱舒夾嶴村,在這個富有鄉村野味和慈孝之風的故鄉,舒亶度過了少年時代。青年時期,舒亶來到明州(今浙江寧波),求學於慶曆五先生之一樓郁。
宋英宗治平二年,舒亶考中進士,僅24歲的他在禮部考試中獲第一名。舒亶在中進士后初任臨海縣尉,因擅殺不孝部屬而辭官回鄉,復起后調任審官院主簿。不久,他接受了一個任務,即出使西夏,劃分宋夏疆界。由於剛剛交戰過,邊界雙方守軍殺氣騰騰。但舒亶謝絕護衛,單騎匹馬進入西夏,向對方宣示朝廷旨意。西夏將領將鋼刀架在他頸上予以威脅,但舒亶神色自若,慷慨陳詞。這些壯舉感動了尚勇崇武的西夏君臣,使之接受宋朝劃定疆界的意見。完命歸朝的舒亶功升奉禮郎,后又參與更多的朝廷政務。
舒亶
舒亶
此時,王安石變法正緊鑼密鼓地展開,舒亶也參與了這一歷史性改革,並成為其中受人注目的一員。熙寧三年十二月,王安石升任宰相,變法工作全面展開。堅定推行新法者逐漸形成穩固的政治群體,被時人稱為“新黨。舒亶是堅定的新黨後輩,並非由王安石直擢超遷,而是為蜀人張商英所薦。自舒亶進入北宋政壇開始,新舊黨變法之爭已趨激烈。舒亶進入台諫以後,以忠直稱。先是從嚴處理了鄭俠、王安國案,有效扼止了保守派對熙寧新法的反攻。元豐初,已經在貶的蘇軾因譏諷朝政而被捕,在時任御史中丞的李定主導下,開始對蘇軾的羈押審問,是為“烏台詩案”。由於蘇軾文名極盛,當時朝野即對此案展開廣泛議論,如蘇轍曾言蘇軾何罪,“獨以名太高”。后蘇軾雖定罪坐實,但在輿論營救下特赦開釋。元豐年間,新黨雖仍佔上風,但神宗已對改革和改革派產生懷疑,進而對新黨由支持轉向利用。也正在這一時期,舒亶擔任御史中丞,從而走上了政治鬥爭的風口浪尖。此時,新黨與溫和派之間,新黨內部,已多分裂。元豐四年,舒亶被人利用,捲入了攻擊王珪的政治陰謀。元豐末年,又主導了張商英案。
舒亶雖是新黨,但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黨人,也因此,在元豐末期,他捨棄黨派利益而劾張商英,而紹聖年間他也沒有回到權力核心。

古文簡介


十三贈龍圖閣學士有手編元豐聖訓三卷文集百卷【出續通鑒舊志自熙河分畫蕃漢疆界還授太子中允御史裏行與續通鑒不合】
舒亶
字通道,慈溪人。生而魁梧,博聞強記,為文不立稿。
登治平二年進士第,授台州臨海縣尉。縣負山瀕海,其民慓悍,盜奪成俗,有使酒逐其叔之妻者,至亶前,命執之,不服,即斷其首以令,投檄而去,留詩云:“一鋒不斷奸凶首,千古焉知將相材”。丞相王安石聞而異之,欲召用會,丁父憂服闋。乃除審官西院主簿,徙秦鳳等路提點刑獄,鄭民憲相度熙河,營田民憲言其宣力最多。乞以減年磨勘回授之,特改奉禮郎,提舉兩浙常平。熙寧八年十一月入為太子中允,權監察御史裏行。
元豐二年七月,論知湖州蘇軾上謝表譏切時事,並上其印詩三卷,時御史中丞李定、御史何正臣亦攻軾,詔罷軾任逮赴御史獄,十二月獄成軾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使本州安置。亶又言張方平、司馬光、范鎮、錢藻、陳襄、曾鞏、孫覺、李常、劉攽、劉摯等收受軾譏諷朝廷文字,各罰銅二十斤。亶為縣尉坐廢時,張商英為御史,言其材可用,得改官。及亶知諫院,商英為中書檢正,以其婿王溈之所業屬亶。亶並其手簡繳進,自以職在言路,不受干請也。
四年自侍御史、知雜事、除知制誥、兼判國子監、累遷試給事中、直學士院、御史中丞。六年以論奏尚書省錄事坐廢。紹聖元年三月復通直郎、管句洞霄宮。
崇寧元年正月起知南康軍,時方開邊,蠻寇擾辰州。七月除亶直龍圖閣、知荊南府、荊湖北路都鈐轄。辰州故黔中郡,歷漢唐皆建郡縣,至五代始棄不通,然亦有內屬者。熙寧元豐開復沅誠,而元祐中又棄之,自是猺人恃險難制。亶圖上地形,募施黔土人,分七路遣將,授以方略,斬賊首並其徒黨三千餘級,俘數百人,破洞百餘。遂分敘浦、辰溪、龍潭為七,以忠順首領主之。既奏功,朝廷又詔亶興復誠州,乃進屯沅州,兵未壓境而渠陽五溪降。胡耳西道最為僻遠,至是亦請命天子為之告廟,肆赦改誠州為靖州。亶復計議築屯沅之洪江,分兵江之南,建若水、豐山、貫堡三寨。靖州跨大江,在飛山之東,猺人出人多以為障蔽,亶乃選形勝,得飛山福純坡,建新城,最為控扼之要。
二年朝廷遣使撫問,除龍圖閣待制。卒于軍,年六十三。贈龍圖閣學士。有手編元豐聖訓三卷文集百卷【出續通鑒舊志自熙河分畫蕃漢疆界還授太子中允御史里行與續通鑒不合】
舒亶為臨海尉,弓手醉呼於庭,舒笞之,不受,乃加大杖,益厲聲願杖脊,又大呼“爾不敢斬我”。舒即起刃斷其頭.被劾,案上,朝廷方求人材,頗壯之,令都省審察.舒壯貌甚偉,博學有口辯,王荊公一見大喜,薦對稱旨,驟擢,未幾至御史中丞,彈擊不少恕。宰相王珪自京尹執政,曽攜官浴桶入東府,舒文致以為之罪.后舒敗坐獄,以用台中官燭於私室計贓,神考薄其罪,因言,“亶豈盜此。”或對雲,“舒亶不愛官燭,王珪豈愛木桶。”乃抵罪除名勒停.居鄉里,甚貧,聚徒教授,資束脯以營伏臘,凡十八年.中間元佑政出帷箔,務姑息,置訴理所,湔滌先朝嘗得罪者.群小競自辨,不逞之人,至於指斥熙、豐濫刑,以迎合國政.舒獨無一言辨雪,坐此久廢.紹聖復辟,稍還舒官,又為群怨所沮.庚辰龍飛,始得軍壘,會荊蠻作過,乃移南郡帥,除待制,未受而卒.
元豐間,御史中丞舒亶以罪除名勒停,及租客舟東歸,時有詔召僧慈本住慧林,許馳驛,輕薄者以「中丞賃航船出京,和尚乘遞馬赴闕」為對,以見異事。
常州李充,元豐間在太學,夢裸身見舒亶。時舒主學,李意裸身有脫白之兆,甚喜。后太學賄獄起,事連諸生,李亦系御史台。舒為中丞,夜閱囚,李正裸身對之,因悟前夢。

餘姚學士橋


學士橋位於餘姚大隱鎮里埠頭與學士橋村之間的大隱溪上,是餘姚市現存最長的古橋樑之一。著名的學士橋已被餘姚市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單位。據光緒《慈溪縣誌》載:“學士橋宋元裕年間(公元1086一1094年)初建,北宋舒亶學士居此。”可見學 士橋之名始於此時。現存橋身系清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捐資重建。學士橋是座石砌平板多孔橋,南北走向,全長70.3米,橋寬1.96米,除兩岸橋堍外,共有橋墩14個,橋孔13個,中間橋墩西端上聳立著六角形有二米高石經塔一座,意在藏經鎮橋(惜已被毀)。橋中孔東側及南端東西兩側面鐫刻“清咸豐四年捐資重修”字樣。橋墩用規整的條石,錯縫砌疊,西端砌成分水尖狀,起到剖水作用,遇山洪時能減輕排洪的阻力。橋面兩邊鋪於4--6米不等長條石,中間鑲嵌長方形石板組成,橋板上鐫刻“五福捧壽”“平升三級”等吉祥寓意圖案。橋面兩側不設欄桿,橋南端用條石鋪砌的石階,北端連接泥石路過80米處小溪上又一座獨孔橋,系學士橋之延伸。整條橋樑兩端呈微弓型向上遊方彎曲,使洪水往中流直瀉,以緩解洪水對兩邊堤岸的沖刷。
舒亶
舒亶

後人評價


舒亶在烏台詩案的表現歷來成為他人生的污點。舒亶的行為固然有“過頭”之處,特別是將蘇軾的一些詩句與文章“上綱上線”,確實有悖“君子之道”,為後世所鄙視。但是,他與蘇軾主要是由於政見與觀念不同而導致的矛盾。蘇軾看到了新法實行中的弊端,看到了變法帶來的混亂,因此以詩歌形式表達他的意見。而舒亶積極贊成並參與變法,且性格執拗,在他看來,蘇軾雖名高天下,但反對變法、詆毀皇帝就是大罪,就是犯法。
此外,彈劾張商英一事,也反映出舒亶類似的文人品性。張商英是新黨的重要人物,為四川新津人,與舒亶同為新黨中的王(安石)黨30人之列,是有恩於舒亶的同黨中人。據《宋史》記載,這位權重位高的新黨領袖人物,給了舒亶一封信,並將女婿的文章讓舒亶指點,結果舒亶不僅不予指點,而且“恩將仇報”,將張商英的信和女婿文章送到皇帝那裡,並彈劾張商英以宰輔之重干擾諫官的工作。結果張商英被免職貶為江陵稅官。世人由此認定舒亶是恩將仇報的奸人。
據歷史資料研究與分析,這件事很可能是《宋史》作了假。《宋史》為元脫脫主編,在二十四史中差錯最多,特別是有關舒亶的主要材料取自《邵氏見聞錄》,而此書是邵伯溫所作,邵伯溫是一個充滿偏見並偏執的舊黨人物,因而此書對新黨人物的記載就極不真實。好在同一時代的文獻《東軒筆記》記載了這件事,其過程相似,但原因卻完全不同。
原來張商英要女婿在科舉考試中順利中舉,就想借用舒亶之力,所以寫信暗示,另送文章給他以作聯絡。讓張商英想不到的是,舒亶因品性使然,不想因私情而讓“有關部門”幫助,從而失去其監察的獨立性和公正性。所以他在奏書中寫上自己的反感。最後張商英的這種行為受到懲處。
敢作敢為的舒亶被連續委以重任,朝中大臣多怕他彈劾,一些朝官對以舒亶為首的御史台也多有不滿。《宋史》載:“舉劾多私,氣焰熏灼,見者側目,獨憚王安禮。”“多私”未必,但這個時期的舒亶意氣飛揚倒很可能是事實,因為他正處在仕途的黃金時期。但由於得罪的人太多,他的仕途不久便黯然中止。
元豐六年,任翰林的舒亶因論奏朝廷錢糧等事與尚書省產生矛盾。也許是神宗為了平衡新舊兩黨的力量,發話說:“身為執法而罪妄若是,安可置也。命追兩秩,勒停。”舒亶就這樣被罷免了。儘管以“微罪”罷免,但朝廷一片歡呼,因為對朝官而言,少一個比較會“尋麻煩”的人畢竟不是壞事。當時對此事的記載是“雖坐微罪廢斥,然遠近稱快”。
舒亶黯然回鄉,遷居鄞縣。那一年他僅42歲,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於是他遷居於鄞縣的月湖畔,名其居曰“懶堂”,一個“懶”字,很可能蘊含著他心中的憤懣與不平?自此後終神宗一朝,沒有再被起用。直至紹聖元年,53歲的舒亶才被起用為官,後為朝廷帶兵平定了一些地方的反叛,鞏固地方統治。崇寧二年,舒亶生病死於軍中,終年62歲。

詩詞欣賞


詩歌
寶嚴寺
四山煙雨收,雙沼漾晴碧。
白鳥忽飛來,點破檐前色。
赤隴山
野草如排戟,山花似列屏。
維舟一登覽,誤入小蓬瀛。
春樂軒
隔水岩花紅淺深,花邊相對語幽禽。
管弦不到山間耳,誰會憑欄此日心
和劉珵西湖十洲·芳草洲
小雨如酥露乍晞,嶼花汀柳自相依。
畫橋不礙尋春屐,誰傍煙波拾翠歸。
和劉珵西湖十洲·芙蓉洲
照水枝枝蜀錦囊,年年澤國為誰芳。
朱顏自得西風意,不管清秋昨夜霜。
和劉珵西湖十洲·花嶼
暖吹紅紫上青枝,掠水風煙巧自持。
蜂蝶鸕鶿各芳意,錦囊消得探春詩。
和劉珵西湖十洲·菊花洲
懶對陶家酒瓮開,東籬寂寞久風埃。
會須結取登高客,折上龍山醉帽來。
和劉珵西湖十洲·柳汀
困倚滄波綠動搖,冷煙疏雨共蕭條。
誰將輕薄嬌春態,強拂人頭向市橋。
和劉珵西湖十洲·松島
亭亭古干對滄浪,雨洗風飄老吹香。
晚歲何人同寂寞,水西我有讀書堂。
和劉珵西湖十洲·雪汀
點柳妝梅不暇裁,平波直擬涌瑤台。
釣機葦岸知何許,幾誤漁舟夜半來。
和劉珵西湖十洲·煙嶼
著漠寒蘆不見花,暗藏鷗鷺啄晴沙。
暖風吹起渾無定,半落僧窗半落槎。
和劉珵西湖十洲·月島
何人騎鶴上瀛洲,清影明波正九秋。
吹罷玉笙端不見,滿空桂子有誰收。
和劉珵西湖十洲·竹嶼
欲問葛陂安在哉,端疑波底化龍來。
子猷此興君知否,小徑何妨卷竹開。
蘆山寺
江雲扶雨暖溶溶,來往東西只信風。
早晚晴陰渾不定,青山半在有無中。
鵝鴨相呼初出田,昏昏雲日澹平川。
寒雲數簇山南北,不見人家空見煙。
蘆山寺
雲山流水水中山,盡日青藜共往還。
更向僧房看圖畫,不知身在畫圖間。
蘆山寺
別開小徑入松關,半在雲間半雨間。
紅葉滿庭人倚檻,一池寒水動秋山。
蘆山寺
昨日南山今北山,山南山北幾時還。
世人只道僧閑好,未必僧閑似我閑。
蘆山寺
老來漫有愛山心,酒少茶多卻不禁。
一夜上方欹客枕,隔窗自伴冷猿吟。
蘆山寺
山水連村不見村,冥冥細雨濕黃昏。
秋山咫尺無人到,須信閑人不用門。
蘆山寺
山空水落見遙村,取次人家只隔雲。
一陣西風雨中過,溪頭笑語隴頭聞
詩歌鑒賞
舒亶的詩,以山水詩居多,宋張邦基曰: “舒亶通道詩也,通道清才,而詩刻削有如此者。”舒亶的山水詩,大多是對明州(今寧波一帶)山水的描摹,既有對雄渾山河的描寫,也有對湖光山色的細緻刻畫。其中也不乏“無我之境”的作品,如:《寶嚴寺》(全宋詩,是《寶嚴寺》為名,但是《舒懶堂詩文存》卻是《翠光亭》命名:“四山煙雨收,雙沼漾晴碧。白鳥忽飛來,點破檐前色。”(應該借鑒了范仲淹的“白鳥忽點破,殘陽還照開。”)寫雨過天晴時的山光水色,分外地寧靜青碧,突入視線的飛鳥,在晴碧的底色上,點上流動生命的白彩,不僅化靜為動,生機盎然,宛有畫境,而且還給人一種妙悟式的禪趣,深得王維山水田園詩的意境。
臨江仙(送鄞令李易初)
折柳門前鸚鵡綠,河梁小駐歸船。不堪花發對離筵。孤村啼鴂日,深院落花天。
文采弟兄真疊玉,赤霄去路誰先。明朝便恐各風煙。江山如有恨,桃李自無言。
點絳唇(周園分題得湖上聞樂)
紫霧香濃,翠華風轉花隨輦。洞天雲暖。一片笙歌遠。
水展龍舟,憶侍瑤池宴。閑庭院。夢回春半。雪鬢無人見。
散天花(次師能韻)
雲斷長空葉落秋。寒江煙浪靜,月隨舟。西風偏解送離愁。聲聲南去雁,下汀洲。
無奈多情去復留。驪歌齊唱罷,淚爭流。悠悠別恨幾時休。不堪殘酒醒,憑危樓。
醉花陰(試茶)
露芽初破雲腴細。玉纖纖親試。香雪透金瓶,無限仙風,月下人微醉。
相如消渴無佳思。了知君此意。不信老盧郎,花底春寒,贏得空無睡。
醉花陰(越州席上官妓獻梅花)
月幌風簾香一陣。正千山雪盡。冷對酒尊傍,無語含情,別是江南信。
壽陽妝罷人微困。更玉釵斜襯。擬插一枝歸,只恐風流,羞上潘郎鬢。
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雲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虞美人(周園欲雪)
酒邊陡覺羅衣暖。獨倚黃昏看。寒鴉兩兩下樓東。著處暗雲垂地、一重重。
紅爐歡坐誰能醉。多少看花意。謝娘也擬殢春風。便道無端柳絮、逼簾櫳。
虞美人(蔣園醉歸)
重簾小閣香雲暖。黛拂梳妝淺。玉簫一曲杜韋娘。誰是蘇州刺史、斷人腸。
醉歸旋撥紅爐火。卻倚屏山坐。銀缸明滅月橫斜。還是畫樓角送、小梅花。
醜奴兒(次師能韻)
一池秋水疏星動,寒影橫斜。滿坐風花。紅燭紛紛透絳紗。
江湖散誕扁舟里,到處如家。且盡流霞。莫管年來兩鬢華。
一落索(蔣園和李朝奉)
正是看花天氣。為春一醉。醉來卻不帶花歸,誚不解、看花意。
試問此花明媚。將花誰比。只應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一落索
葉底枝頭紅小。天然竊窕。後園桃李謾成蹊,問佔得、春多少。
不管雪消霜曉。朱顏長好。年年若許醉花間,待拚了、花間老。
滿庭芳(重陽前席上次元直韻)
寒日穿簾,澄江憑檻,練光浮動餘霞。蓼汀蘆岸,黃葉襯孤花。天外征帆隱隱,殘雲共、流水無涯。登臨處,瓊枝瀲灧,風帽醉欹斜。
豐年,時節好,玉香田舍,酒滿漁家。算浮世勞生,事事輸他。便恁從今酩酊,休更問、白雪籠紗。還須仗,神仙妙手,傳向畫圖誇。
滿庭芳(后一日再置酒次馮通直韻)
紅葉飄零,寒煙疏淡,樓台半在雲間。望中風景,圖畫也應難。又是重陽過了,東籬下、黃菊闌珊。陶潛病,風流載酒,秋意與人閑。
霞冠。欹倒處,瑤台唱罷,如夢中還。但醉里贏得,滿眼青山。花發看看滿也,留不住、當日朱顏。平生事,從頭話了,獨自卻憑闌。
滿庭芳(送權府蘇台道宗朝奉)
閶闔天門,芙蓉春殿,幾年目斷雞翹。短蓬秋鬢,端幸倚瓊瑤。南圃花邊小院,西湖畔、雲底雙橋。歸時節,紅香露冷,月影上芭蕉。
明朝。那可望,旗亭煙草,柳渡寒潮。但萬戶千門,恨客歌樵。戲彩光浮袞綉,聽鳴珂、響逼雲霄。應回首,綺裘醉客,還是獨吹簫。
卜運算元(分題得苔)
池台小雨干,門巷香輪少。誰把青錢襯落紅,滿地無人掃。
何時鬥草歸,幾度尋花了。留得佳人蓮步痕,宮樣鞋兒小。
菩薩蠻
三年江上風吹淚。夭桃艷杏無春意。今日欲開眉。那堪更別離。
莫折長亭柳。折盡愁依舊。只有醉如狂。人生空斷腸。
菩薩蠻
柳橋花塢南城陌。朱顏綠髮長安客。雨後小池台。尋常載酒來。
馬頭今日路。卻望城西去。斜日下汀洲。斷雲和淚流。
菩薩蠻
畫船搥鼓催君去。高樓把酒留君住。去住若為情。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尊空。知君何日同。
菩薩蠻
畫檐細雨偏紅燭。疏星冷落排寒玉。賭得碧雲篇。金波更涉船。
樽前當日客。行色垂楊陌。天闊水悠悠。含情獨倚樓。
菩薩蠻
杜鵑啼破江南月。香風撲吹紅雪。賦就縷金箋。黃昏醉上船。
年華雙短鬢。事往情可盡。明日各天涯。來春空好花。
菩薩蠻(次劉郎中賞花韻)
朱簾乍卷層煙起。露華深淺初疑洗。困倚玉闌風。綺羅知幾重。
向人如有意。不醉何時醉。便得一枝紅。猶勝兩鬢空。
菩薩蠻(席上送寅亮通直)
小池山額垂螺碧。綠紅香里眠鸂鶒。波面翠雲開。仙槎天上來。
吹將紅日落。懊惱嚴城角。風月此時情。知君華髮生。
菩薩蠻(送奉化知縣秦奉議)
一回別後一回老。別離易得相逢少。莫問故園花。長安君是家。
短亭秋日晚。草色隨人遠。欲醉又還醒。江樓暮角聲。
菩薩蠻
樽前休話人生事。人生只合樽前醉。金盞大如船。江城風雪天。
綺窗燈自語。一夜芭蕉雨。玉漏為誰長。枕衾殘酒香。
菩薩蠻
樓前流水西江道。江頭水落芙蓉老。畫鼓疊涼波。憑欄顰翠娥。
當年金馬客。青鬢蘆花色。把酒感秋蓬。驪歌半醉中。
菩薩蠻
綺櫳深閉桃園曲。劉郎老向花間宿。笑臉抹流霞。心知是小琶。
纖纖垂素玉。掠鬢春雲綠。彈了醉思仙。小窗紅日偏。
菩薩蠻(次張秉道韻)
真珠酒滴琵琶送。行雲舊識巫山夢。空得醉中歸。老來心事非。
江梅含日暖。照水花枝短。密葉似商量。向人春意長。
菩薩蠻
小亭露壓風枝動。鵲爐火冷金瓶凍。悄悄對西窗。瘦知羅帶長。
欲眠思殢酒。坐聽寒更久。無賴是青燈。開花故故明。
菩薩蠻
流年又見風沙送。鈞天回首清都夢。塞雁幾時歸。鏡中雙鬢非。
綠袍同冷暖。誰道交情短。愁斛若為量。還隨一線長。
菩薩蠻(次瑩中元歸韻)
白蘋洲渚垂楊岸。藕花未放青蒲短。斜日畫船歸。背人雙鷺飛。
醉眠金馬客。不道風塵隔。紅影上窗紗。小庭空落花。
菩薩蠻(湖心寺席上賦茶詞)
金船滿引人微醉。紅綃籠燭催歸騎。香泛雪盈杯。雲龍疑夢回。
不辭風滿腋。舊是仙家客。坐得夜無眠。南窗衾枕寒。
菩薩蠻(別意)
江梅未放枝頭結。江樓已見山頭雪。待得此花開。知君來不來。
風帆雙畫鷁。小雨隨行色。空得鬱金裙。酒痕和淚痕。
菩薩蠻(次韻)
香波綠暖浮鸚鵡。黃金捍撥么弦語。小雨落梧桐。簾櫳殘燭紅。
人生閑亦好。雙鬢催人老。莫惜醉中歸。醒來思醉時。
菩薩蠻
綠窗酒醒春如夢。小池猶見紅雲動。露濕井干桐。翠陰生細風。
雨過芳塘凈。清晝閑中永。門外立雙旌。隔花聞笑聲。
菩薩蠻
憶曾把酒賞紅翠。無腰柳弱歌聲細。縱馬杏園西。歸來香滿衣。
寶車空犢駐。事逐孤鴻去。搔首立江干。春蘿掛暮山。
蝶戀花(置酒別公度座間探題得梅)
雪后江城紅日晚。暖入香梢,漸覺玲瓏滿。彷彿臨風妝半面。冰簾斜卷誰庭院。
折向樽前君細看。便是江南,寄我人還遠。手把此枝多少怨。小樓橫笛吹腸斷。
蝶戀花
深炷熏爐小扃院。手捻黃花,尚覺金猶淺。回首畫堂雙語燕。無情漸漸看人遠。
相見爭如初不見。短鬢潘郎,斗覺年華換。最是西風吹不斷。心頭往事歌中怨。
減字木蘭花(用舊韻戲吳奉議)
眉山斂額。往事追思空手拍。雁字頻飛。生怕人來說著伊。
閑拋綉履。愁殢香衾渾不起。莫似揚州。只作尋常薄倖休。
減字木蘭花(賦錦帶)
碎紅如綉。搖曳東風垂彩綬。擬倩柔條。約住佳人細柳腰。
蜀江春綠。爭似枝頭能結束。縴手攀時。欲綰同心寄與誰。
木蘭花(次韻贈歌妓)
十二闌干褰畫箔。取次穿花成小酌。彩鸞舞罷鳳孤飛,回首東風空院落。
杳杳桃源仙路邈。晴日曉窗紅薄薄。傷春還是懶梳妝,想見綠雲垂鬢腳。
木蘭花
金絲絡馬青錢路。笑指玉皇香案去。點衣柳陌墮殘紅,拂面風橋吹細雨。
曉釵壓鬢頭慵舉。恨里歌聲兼別苦。西湖一頃白菱花,惆悵行雲無覓處。
減字木蘭花(蔣園口號)
琉璃一片春湖面。畫舫遊人簾外見。水邊風嫩柳低眠,花底雨干鶯細囀。
鞦韆寂寂垂楊岸。芳草綠隨人漸遠。一番樂事又將離,金盞莫辭紅袖勸。
浣溪沙(次權中韻)
燕外青樓已禁煙。小寒猶自薄勝綿。畫橋紅日下鞦韆。
惟有樽前芳意在,應須沈醉倒花前。綠窗還是五更天。
浣溪沙(和葆先春晚飲會)
金縷歌殘紅燭稀。梁州舞罷小鬟垂。酒醒還是獨歸時。
畫棟日高來語燕,綺窗風暖度遊絲。幾多落葉上青枝。
浣溪沙(和仲聞對棋)
黑白紛紛小戰爭。幾人心手斗縱橫。誰知勝處本無情。
謝傅老來思別墅,杜郎閑去憶鏖兵。何妨談笑下遼城。
浣溪沙(勸酒)
雨洗秋空斜日紅。青蔥瑤轡玉玲瓏。好風吹起□江東。
且盡紅裙歌一曲,莫辭白酒飲千鍾。人生半在別離中。
浣溪沙
白鷺飛飛點碧塘。雨荷風卷綠羅裳。管弦競奏雜魚榔。
游女謾能歌白紵,使君不學野鴛鴦。桃花空解誤劉郎。
鵲橋仙(呂使君餞會)
教來歌舞,接成桃李。儘是使君指似。如今裝就滿城春,忍便擁、雙旌歸去。
鶯心巧囀,花心爭吐。無計可留君住。兩堤芳草一江雲,早晚是、西樓望處。

烏台詩案


烏台詩案,是北宋年間的一場文字獄,結果蘇軾被抓進烏台,被關4個月。御史中丞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蘇軾的詩歌確實有些譏刺時政,包括變法過程中的問題。這案件先由監察御史告發,后在御史台獄受審。所謂“烏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內遍植柏樹,又稱“柏台”。柏樹上常有烏鴉棲息築巢,乃稱烏台。所以此案稱為“烏台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