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蕾

古箏演奏家

1980年朱蕾出生於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她就對唱歌和跳舞有著濃厚的興趣,上幼兒園的時候她就開始學跳舞。“舞蹈是比較動的,所以爸爸想讓我學一些靜的東西。”朱蕾說,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有人彈古箏,表演者指尖輕輕地觸碰琴弦就有悠揚的樂曲流淌出來,她覺得這種樂器特別美,彈奏姿勢也好看,於是年僅六歲的她就嚷著一定要學這種樂器。“爸爸到處尋找招生信息,很快就帶著我找到了著名古箏演奏家閻愛華教授,讓閻教授教我古箏,授課方式是一對一。”朱蕾對我們說,“當時家裡並不富裕,而買一架古箏要花大約500元錢,不過父母都非常支持我。父親會經常告訴我,對於自己喜歡的事不要輕易放棄。”

個人簡介


朱蕾[古箏演奏家]
朱蕾[古箏演奏家]
朱蕾生於南京,6歲習箏,啟蒙於南京藝術學院著名古箏教育家、演奏家閻愛華教授。7歲獲“全國少兒古箏邀請賽”第一名,89年獲“ART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少年組第一名,並以9歲的年齡創造了中國音樂界錄製個人專輯和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年齡最小之最。曾被古箏界稱為音樂神童。已故著名古箏大師曹正、音樂家劉德海、閩惠芬等曾給予很高評價,並為其題詞勉勵。
10歲被中央音樂學院附小破格錄取,師承於王世璜老師。后師從著名古箏大師李萌教授至今。在校期間曾獲“東方杯”、“龍音杯”等古箏比賽大獎以及2002年文化部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民族樂器獨奏比賽”古箏青年專業組銀獎。多次獲得“傅成賢”、“薩默 雷石東”等國家級獎學金,並參與錄製了多部在海內外發行有廣泛影響的示範教材。發行了《南鄉子》、《巴黎天空》兩張個人專輯,主編出版了《古箏常用調音階對照卡》、《古箏快速識譜拼圖卡》等系列教材,受到了專家及各屆人士的好評,被認為是當代國內最有影響力的青年古箏演奏家之一。受邀出訪了美國、德國、韓國、泰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其精湛的技藝受到了廣泛的讚譽。
中央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音樂報、人民音樂、新華社等著名媒體都給予朱蕾很高評價,稱她為我國當今箏壇一位有著精湛技術和剛柔兼備、極富感染力的表演風格的優秀青年演奏家。

藝術經歷


對喜歡的事情不要輕易放棄
朱蕾是那种放在人堆兒里立馬就能顯出與眾不同的女孩,不是有讓人驚艷的外表,也不是有多麼華麗的穿著,而是她那種恬靜的氣質。採訪那天她穿著一身雪白的連衣紗裙,踩著細跟涼鞋,微卷的長發搭在肩上,安靜地坐在一個角落裡,手臂撐在桌子上,偶爾望向窗外。
2006年朱蕾發行了《南鄉子》和《巴黎天空》兩張個人專輯,還在學校讀書的她受邀出訪了美國、德國、韓國、泰國等多個國家,讓更多的人領略了用古箏演奏流行音樂的魅力。
小時候醒著就在彈琴
1980年朱蕾出生於南京的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她就對唱歌和跳舞有著濃厚的興趣,上幼兒園的時候她就開始學跳舞。“舞蹈是比較動的,所以爸爸想讓我學一些靜的東西。”朱蕾說,一次在電視上看到有人彈古箏,表演者指尖輕輕地觸碰琴弦就有悠揚的樂曲流淌出來,她覺得這種樂器特別美,彈奏姿勢也好看,於是年僅六歲的她就嚷著一定要學這種樂器。“爸爸到處尋找招生信息,很快就帶著我找到了著名古箏演奏家閻愛華教授,讓閻教授教我古箏,授課方式是一對一。”朱蕾對我們說,“當時家裡並不富裕,而買一架古箏要花大約500元錢,不過父母都非常支持我。父親會經常告訴我,對於自己喜歡的事不要輕易放棄。”
雖然興趣是最大的老師,但是練琴畢竟是件苦差事,由於要每天練琴,小學生朱蕾被特批有些課可以不用上。大部分小學生都是白天在學校上課,晚上回家寫作業,然後剩下的時間就可以玩了,可朱蕾卻與別人的作息時間完全不同,“我每天練琴的時間都在8個小時以上,上學前練一兩個小時,中午吃飯前再練,到了下午、晚上還要接著練,總之只要我醒著就在彈琴。父母每月會找出幾天帶我去公園玩,讓我放鬆心情。”雖然小朱蕾平日大部分時間都被古箏佔據,卻並沒有影響學習,跟彈琴的苦比起來學習對於她來說是件很輕鬆的事,“我覺得學的東西都挺簡單的,而且我的學習成績在班裡一直都是優秀,還被評選為南京十佳少年。”說到這兒她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不過孩子畢竟是孩子,有一次小朱蕾在持續練了好幾個小時后實在是不想彈了,也想像別的小朋友一樣出去玩,爸爸就對她說:那你就不要學了。說起當時的情景朱蕾仍然記憶猶新:“一聽到爸爸說這話我就覺得跟天塌了一樣,心裡特別害怕,生怕他真的不讓我再學了。我當時就大哭,然後又乖乖回去練琴。其實孩子對一件事情有了興趣,能否持之以恆父母起了很大作用。”
音樂小神童也是吵架能手
朱蕾7歲獲“全國少兒古箏邀請賽”第一名,1989年獲“ART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少年組第一名,並以9歲的年齡創造了中國音樂界錄製個人專輯和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年齡最小的紀錄,曾被古箏界稱為音樂神童。
擁有這些驕人成績的她終於在10歲的時候被中央音樂學院附小破格錄取,獨自一人來到了北京念四年級。當時班裡僅有14個人,都是在各自音樂領域裡頂尖的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朱蕾仍然是班裡學習成績最好的,並且還當上了班長。
在這麼小的年紀第一次離開家離開父母,朱蕾的爸爸媽媽是非常痛苦的,既捨不得孩子,又想讓她有更好的發展。但是朱蕾對於在音樂學院附小的生活,卻感到非常有趣,“雖然也很想念父母,但對我來說更多的是興奮。我們是四個人一間宿舍,幾個小孩在一起時間長了難免要吵架,我雖然是班長,但還是經常成為跟同學吵架的主力成員。”說到這兒她開心地笑了起來。
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朱蕾都是在中央音樂學院度過的,“表面看著挺順利,其實是很辛苦的,我到了音樂學院后古箏就成了主課,每天要在琴房練習四五個小時。我小學升初中是保送的,像我們專業在全國只招兩三個人,越往上人越少。”聊起童年她毫無遺憾:“我不覺得童年有什麼缺失,我覺得我的童年是與眾不同的、專一的,我得到的是別人所沒有的,是一個很完整的過程,雖然很辛苦,但卻是快樂的。”
老師背我去比賽
在朱蕾的音樂生涯中有個重要的人,那就是她的啟蒙教師閻老師,在朱蕾的心中閻老師更像自己的家人。
1989年在北京參加“ART杯中國樂器國際比賽”,從南京到北京閻老師一直都陪伴在朱蕾身邊。“比賽之前時間特別緊張,我連吃飯都來不及,可閻老師說必須得吃點東西才有精力投入到比賽中去。於是她就帶我找到了一家小飯店,等我吃完了她看了看時間,二話沒說,背起我就走。我當時個子挺高也挺胖的,閻老師就這麼一直背著我跑了一條街,最後到達北京音樂廳的時候,我看到她兩鬢已經滲出了汗珠,後背全濕透了,那時感覺她就像我的媽媽一樣。老師說主要是怕我誤場,另外還怕太累了影響我發揮,現在每每想到這件事我都會特別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