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帝鐘的結果 展開

帝鍾

帝鍾

帝鍾是道教重要法器,用於道士作法。又名三清鈴、法鍾、法鈴、鈴書。由於道士學模擬它的聲音,俗稱師公鈃或鈃仔。

介紹


般約二厘米,徑約九厘米,黃銅製造,有柄、鈴內有舌,就像是一個有長柄的小鍾,但鍾底口部不是蓮花形而是平的。帝鍾一般是拿在手裡的,故而頂多有一寸來長的法杵,是手執的地方。上端稱作劍,山字形,以象徵三清之意,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清玉冊》卷五:“道家所謂手把帝鍾,擲火萬里,流鈴八沖是也”。即認為其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
單持,按照節奏搖。《援契.帝鍾》云:“古祀舞執鐃,帝鍾鐃耳”,翻譯,:“古祭祀,跳舞蹈(即巫)拿鐃器,帝鍾按例縮鐃。”

使用


器
一種帝鍾
一種帝鍾
在道教的各種科儀、齋醮上,往往少不了誦經、上表(向天庭呈送表文)的活動,而其中就少不了道教音樂的陪襯。其中,最為重要的樂器就是帝鍾,有迎請諸聖的作用。經單上將帝鍾放在左邊稱琳,放經單右邊稱琅,有的帝鐘上還刻有符咒、神像、經文以及裝飾有金銀玉器,光彩照人,故而有“琳琅滿目”之讚譽。通常,帝鍾往往由科儀上的高功法師使用,施法時從法壇(即桌子)上拿起帝鍾,單手持柄搖動,其叮呤叮呤的聲音,意為“振動法鈴,神鬼咸欽”,動作十分優雅。其使用也有嚴格的定製,一般在呤詠提綱、舉天尊等處用“風吹鈴子”,在誦經、禮誥、朝懺等處用“滴水鈴子”,且在嘆文處唯用鈴子伴奏,是道教法事中用處比較廣泛的法器。
道士降妖伏魔的重要法器
當然,從本質而言,帝鍾在道教中更是以法器的面目出現。在中國古代道教的認識中,帝鍾發出的叮鐺聲,在人類聽起來是一種悅耳的音樂,但在妖邪、鬼魅乃至殭屍聽起來卻是十分刺耳,心驚膽戰。在清代人袁枚所著的志怪小說子不語》中,第12卷中有一則故事《飛僵》,就有一句:“法師曰:『凡殭屍最怕鈴鐺聲,爾到夜間伺其飛出,即入穴中持兩大鈴搖之,手不可住。若稍息,則屍入穴,爾受傷矣。』”,翻譯過來是:“法師就說,但凡是殭屍,都最怕聽到鈴鐺的聲音。你晚上等到它(殭屍)出來活動之後,就跑到它的洞穴里去,拿著兩個大鈴鐺拚命的搖動。千萬不能停下,一旦鈴聲停下來,它就會逃回自己的巢穴,你估計就很危險啦。”這大概也是帝鐘的一種使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