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邾,是一個漢語漢字,拼音是zhū,基本含義:古國名,在中國今山東省鄒縣。出自《說文》。

基本釋義


●邾
zhū ㄓㄨˉ
● ● ◎ 古國名,在中國今山東省鄒縣。

詳細註解


[名]
1. 古國名 [Zhu state]
邾,周武王時所封曹姓國也。始封之君曰俠,為魯附庸。從邑,朱聲。——《說文》
2. 在今山東鄒城
3. 古邑名 [Zhu city]。戰國楚地,楚宣王滅邾國,遷其君於此,故名。在今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邾城街道。
4.姓。顓帝玄孫陸終第五子曰安,賜姓曹,周武王時封安的後裔曰邾挾為附庸,居於邾,後為楚滅。(見《通志·氏族略·以國為氏》)
5.“邾”即是《尚書·禹貢》雍州的“朱圉”,《漢書·地理志》天水郡冀縣的“朱圄”,在冀縣南梧中聚,可確定在今甘肅甘谷縣西南。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羅馬字國際音標
陟輸平聲合口三等tryo/tiuţĭu

方言集匯


1.徠 粵語:zyu1
2. 客家話:[海陸豐腔] zhu1 [台灣四縣腔] zu1 [客英字典] zhu1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酉集下】【邑字部】邾 ·康熙筆畫:13 ·部外筆畫:6
《唐韻》陟輸切《集韻》《韻會》追輸切,音朱。《玉篇》魯附庸國,顓頊之後所封也。《春秋·隱元年》公及邾儀父盟於蔑。《注》邾,今魯國鄒縣也。《六書故》邾鄒同聲,實一地。春秋時邾用夷,故邾謂之邾婁,合邾婁之音為鄒,故邾攺名鄒也。《輿地廣記》湽州鄒平縣,古鄒國。兗州鄒縣,邾文公所遷,邑有孟軻冢。楚滅之,遷之江夏,故江夏亦有邾城,今為黃州黃岡縣。
又《集韻》鍾輸切,音侏。地名。漢衡山王吳芮都。《正字通》此郳犂國,春秋時小邾子國也。

說文解字

1.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六】【邑部】邾
江夏縣。從邑朱聲。陟輸切
2.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江夏縣。二志同。前志曰。衡山王吳芮都。按芮都邾,見項羽本紀。今湖北黃州府城去故邾城二里許是也。今大江東流徑黃州府城南。隔江相望者曰武昌縣。水經曰。又東過邾縣南鄂縣北是也。酈善長曰。楚宣王滅邾。徙居於此。王隱地道記,劉昭郡國志注皆有此說。但此事不見楚世家。時楚之強。未必滅此彈丸而尚以地居之。葢此地古名邾。魯附庸國古名邾婁。依許所說。本不相謀。無庸牽合。從邑。朱聲。陟輸切。古音在四部。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邾莒、邾鄶、邾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