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棒槌山的結果 展開

棒槌山

國家著名旅遊景區

棒槌山在磬錘峰國家級森林公園內的山上,有一塊石頭,上粗下細,形似棒槌,故此山俗名“棒槌山”。該石上部直徑15.04米,下部直徑10.7米,高38.29米,連同棒槌底下突起的基座通高60米。

棒槌山的中部有一棵桑樹,名蒙桑(也稱崖桑),結桑葚。峰北部300米處有一寺廟,廟內石壁上有摩崖石刻,從北至南依次是:彌勒佛、七世達賴(格桑嘉錯)、宗喀巴、五世班禪、不動金剛、米拉日巴、吉祥天母。到棒槌山遊覽,可在山下乘索道直達,也可經由普樂寺步行登山。

歷史沿革


棒槌山景色(一)
棒槌山景色(一)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以該峰狀似磬錘,將此山賜名為“磬錘峰”。磬錘峰孤立於平緩的山巒之上,猶柱擎天,那上部略粗下部略細的自然造型很容易開啟人的想象力,說它可與納米比亞的“上帝的拇指”。
頗為奇妙的是,磬錘峰半腰長著一株高約3米的桑樹,據測這株桑樹與磬錘峰相親相愛已經三百年了,據傳為我國最早之桑樹。峰下有一平台,東面斷崖有清代密宗雕像。經實測,從台基到峰頂高59.42米,棒錘本身高38.29米,體積為6,508.68立方米,重量為16,200噸。罄錘峰與避暑勝地內的“錘峰落照”亭遙遙相對。

形成原因

棒槌山的形成是有科學依據的。根據地質學家考證,在約1.5億年前,磬錘峰還只是承德河湖盆地中的泥砂和礫石,后形成岩石,隨著地殼的變遷逐漸上升為陸地。但就磬錘峰而言,它形成的歷史只有300萬年。它是一堵石牆般的山體,經過碰撞、風吹雨淋等自然力,石牆逐段崩塌,最後就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神奇的磬錘峰!這裡的岩石和廣東韶關的丹霞山的鈣質砂礫岩類似,馨錘峰和韶關丹霞山的元陽石真有點相似。可以參看丹霞地貌的解釋。

文化活動


傳說一

龍女與漁民誓死相愛定海神針化為棒槌山
棒槌山
棒槌山
相傳,很早以前,承德是一片汪洋大海,老百姓都以捕魚為生。在漁民中有一個勤勞、善良、勇敢的小夥子,父母雙亡孤苦度日。有一天他外出捕魚,捕到了一條紅色金鯉魚。眾人都說如果賣掉,一定會賣個大價錢,能娶個媳婦回來。可這小夥子左瞧瞧右看看,總覺得這魚長得非常好看,賣掉可惜,不忍害它,就把它放回了大海。
貢唐寶塔景色(二)
貢唐寶塔景色(二)
一天,這小夥子外出捕魚,遇上了狂風大浪,經過一天的搏鬥,魚沒有捕到,反累得筋疲力盡,好不容易回到家,心想要有個人幫助做頓飯吃該多好。這樣想著便開了房門,他聞到了飯菜香味,掀開鍋一看,果然鍋里有熱乎乎、香噴噴的飯菜,由於又累又餓,顧不得多想便吃了個飽。以後便天天如此。他覺得奇怪,要看個究竟。這天,他提前回家,悄悄站在窗前偷偷往屋裡觀看,見有一個姑娘正在忙著做飯。小夥子悄悄推門進屋,那姑娘已經躲閃不及,無法脫身,便告訴了他實話。她就是那條被放回大海的鯉魚,是龍王的小女兒。於是,他倆成了親,過起了恩愛日子。
棒槌山植物
棒槌山植物
一年以後,這件事被龍王知道了,他哪能容自己的女兒與一個凡夫成婚?便指派他的蝦兵蟹將捉拿小夥子,龍女決心和小夥子一起逃脫災難。他倆同駕一葉小舟破浪向前,蝦兵蟹將緊追不捨。走著走著,猛見浪花翻滾,龍女突然想到那翻滾的浪花下邊是一個巨大的海眼。正因為有這個海眼,海水才不幹枯。我何不回龍宮將定海針偷來,將海眼堵住。於是她便與小夥子一起沉入海底,讓小夥子藏身於珊瑚林中,她偷入龍宮寶庫,盜出了龍宮珍寶--定海神針。她拉上小夥子一起游出海面,照準海眼將定海針拋了出去,只見金光一閃,不偏不斜正好插在了海眼上,立時海水嘩嘩降落,蝦兵蟹將們見勢不妙落荒而逃。不一會兒海水乾枯,海底的礁林,變成了莽莽群山,那定海神針象一根擎天的巨柱,矗立於群山之巔,變成了依天而立,聳入雲端的棒槌山。
龍女與小夥子就在棒槌山下,過上了男耕女織美滿幸福的生活。
這幸福安定的生活只過了兩年,玉皇大帝又派法師北天王率金、木、水、火、土五位大將,前來捉拿龍女。原來大海乾涸后,海龍王到天庭向玉帝告了龍女,玉帝便派將前來捉拿龍女。龍女被抓,天將們帶著龍女,欲回天宮。當行至棒槌山時,她死死抱住了棒槌山,任憑北天法師等天將怎麼拽她,她也不鬆手,北天王無法,回稟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說:"那就就地處置了吧。"北天法師便施展了殘酷無情的法術,將龍女點成一棵桑樹,長在了棒槌峰山腰上,讓她既歸不了天,也回不了大地。小夥子帶著他們的兒子,每天站在棒槌山下呼喚,怎麼也呼喚不回龍女,只有噗啦啦掉在他們身上的粒粒白桑椹。據說那是龍女落下的滴滴眼淚。後來,人們就把這棵桑樹叫做"龍女樹"。

傳說二

承德市附近有座棒槌山。遠遠看去,它像我省民間婦女捶打衣物的棒槌一樣;走近了看,它卻是一座挺拔兀立的山峰。棒槌山不遠處,有座小山丘,因為它的形狀像一個蹲伏在地的青蛙,所以叫“蛤蟆石”。
當地民間流傳著“棒槌山倒,蛤蟆石跑”的民謠,這是怎麼回事呢?相傳,在很古老的時候,大地上經常洪水泛濫成災,莊稼、房屋被洪水淹沒。人們沒有辦法,只好爬到山上、樹上,吃野果野菜充饑。後來,出了個治理水患的大禹,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帶領百姓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入大海。治住了水患,老百姓才能夠播種五穀,過上安生日子。
話說那一年,大禹帶領人到了承德這個地方。他發現山裡有隻興風作浪的蛤蟆精。白天,大禹帶人辛辛苦苦把水排出去,晚上,蛤蟆精肚子一鼓,又把排出的水吸回來。大禹決心要懲治這隻害人的蛤蟆精。一天晚上,大禹發現蛤蟆精又在作怪,就順手拿起一隻搗衣用的大棒槌,三下兩下,就把蛤蟆精打得趴在地上,變成了一塊大石頭。大禹怕它再跑出來作怪,危害百姓,就順手一扔,把棒槌立在蛤蟆石旁,變成一座山峰。蛤蟆精一動,就給一棒槌。這樣,蛤蟆精再也不敢興妖作怪,只好乖乖地趴在那裡,一直到今天。

旅遊信息


遊玩路線

現在,棒槌山和蛤蟆石成了旅遊景點,山下有空中纜車直達棒槌峰下,到了峰下再順山坡攀登,就可以到達山跟前。凡前來觀光旅遊的人,都要親手摸一摸棒槌山。有的還把一根小木棍支在縫隙里,據說這樣就可以像棒槌峰一樣永遠健壯,還能保一輩子不腰疼呢!

交通

承德市內乘10路公共車直達景區。

價格

旺季門票:25元(索道單程50元,往返80元)

獲得榮譽


中國丹霞十大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