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門

杭州十大古城門之一

杭州十大古城門之清波門。

清波徠門在五代吳越時為水門,南宋紹興二十八年增築杭城,為門十三,清波門是西城門之一,門瀕湖之東南,取“清波”之意名門,歷代沿用。因流福暗溝引湖水入城,俗稱暗門。清波門一帶古迹多,歷史上曾是詩人墨客及書畫家寓居之地,又因門通南山,市民需用薪柴多從此門運入,故有“清波門外柴擔兒”之民謠。清咸豐十年太平軍挖地道破清波門城垣數丈,進杭州。民國二年,杭州開始拆城,繼拆“旗營”之後,清波、涌金、錢塘三門及城牆均被拆除,改建成南山路,湖濱路。為使後人明了城池變遷,於故址立碑誌。

歷史沿革


古清波門
古清波門
清波門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八年(1158),“增築杭城,為門十三”,清波門就是西城臨湖的四城門之一。元末,臨湖四城門中的錢湖門被廢置,西城只存清波、涌金、錢塘三門。明清時期,清波門更是成了城西南人們出入的唯一孔道。辛亥革命以後,清波門也在轟轟烈烈的拆城築路過程中被徹底毀掉。清波門直街與南山路相交處以南的清波門故址也早已消逝在歷史的塵埃里,只留下那麼的一個地名尚可由人們去憑弔。南宋高翥在《春日湖上》寫道:“清波門外放船時,盡日輕寒戀客衣。花下笑聲人共語,柳邊牆影燕初飛。曉風不定棠梨瘦,夜雨相連薺麥肥。最憶故山春更好,夜來先遣夢魂歸。”描繪出了那時清波門一帶的誘人景色,如今我們只有在文字里去想象了。舊時,清波門一帶,詩人、詞客、散文家、畫家雲集。北宋詞人張先(字子野)的舊廬,就在清波門外的柳州。南宋末,周煇寓居在清波門之南,他所著的筆記集子便也就名為《清波雜誌》。周密,曾創作了《武林舊事》,他也在附近居住。南宋四大畫家之一的劉松年更因住在清波門而被後人稱為“暗門劉”。

文化活動


民謠

清波門外柴擔兒
清波門外柴擔兒
清波門外柴擔兒
“清波門外柴擔兒”,自宋以來便是清波城外獨有景。舊時杭人燒飯煮茶,燃料主要是木柴和木炭。而杭州木柴來源主要是西南方面的富陽、桐廬等山區山民挑柴進城售賣,故清波門附近柴炭行較多。不過,據老輩兒說,這話到了晚清,少說了。到了民國,幾近無柴可買。日偽時期,為了防備抗日武裝,堅壁清野,城外山林,被砍伐殆盡。
清末民初。還有“清波門外馬保兒”。“馬保兒”就是養馬、租馬、陪遊客遛馬的人。這不僅是因此處為坐轎騎馬遊覽西湖的通道,也是清朝後期,為激勵八旗子弟崇武善騎而演化得來。

民俗

清波門
清波門
清波門
清波門
品茶賞柳
西湖的東南岸,南山路涌金門至清波門濱湖地帶。南宋時是宋孝宗為奉養宋高宗而建的最大御花園——聚景園,佔地約二十一公頃。東倚城垣,西臨西湖水面。陽春三月,春風輕拂,漫長的柳林地帶猶如碧波蕩漾,蔚為壯觀。黃鶯在柳蔭啼嗚,杭州西湖十景之一“柳浪聞鶯”因此得名。
清徠波門外,是直通龍井的道路。春日,幕名而來前往龍井問茶者絡繹不絕,一路上都少不了有人家熱情地邀你去品茶,向你推薦自家的茶葉。如去吳山品茶,其茶點“蓑前餅”是杭城一大特色名點,《儒從外史》中曾譽之“天下第一餅”。

相關詩詞

高翥《春日湖上》
古清波門
古清波門
清波門外放船時,盡日輕寒戀客衣。花下笑聲人共語,柳邊檣影燕初飛。
曉風不定棠梨瘦,夜雨相連薺麥肥。最憶故山春更好,夜來發遣夢魂歸。”
(錄自《南宋古迹考》)
僧揮寶月山作調寄《訴衷情
清波門外擁輕衣,楊花相送飛。西湖又還春晚,水樹亂鶯啼。
閉院宇,水簾幃,晚初歸。鐘聲已遠,篆香才點,月到門時。
(錄自《南宋古迹考》)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杭州市上城區南山路61號學士公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