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侯翠榮的結果 展開

侯翠榮

內蒙古烏蘭察布察右中旗農業局副局長

侯翠榮,畢業於內蒙古農牧學院農學專業。1975年,侯翠榮被分配到烏盟察右中旗農業技術推廣站,先後任站長,農業局副局長,一干就是20多年。她選擇了烏素圖、巴音鄉連續蹲點七年,經過對這裡土壤、積溫、氣候甚至規模化及市場的形成等諸多因素的反覆分析,決定試種紅胡蘿蔔這個在國內、國際具有競爭力的品種。

個人履歷


1999年她先後起草了《紅蘿蔔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紅蘿蔔標準化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紅蘿蔔質量標準》《紅蘿蔔包裝貯運標準》四篇技術植培方案。飽含科技含量的方案發到了旗鄉兩級領導的手中,正確的方案、行政力量的運行、農民的充分認識三者之間的結合得出令人可喜的結果:巴音、烏素圖兩個鄉當年實現了紅蘿蔔標準化栽培和規模化種植,產量由畝產2000公斤增加到3500公斤以上,最高單位畝產5000公斤,土地上長出了大金娃娃。一批專業種植能手應運而生,一項火紅的事業紅遍了察右中旗的后大灘。 為了使已經火紅起來的紅蘿蔔形成商業品牌,在侯翠榮的建議下,察右中旗政府採取有效措施,將紅蘿蔔商品率由原來的50%提高到了85-90%,並經過國家食品檢測中心認定為國家綠色食品A級標準,註冊了“草原參”商標?很快使察右中旗烏素圖、巴音一帶曾沉寂多年的落後地區形成了生機勃勃的紅蘿蔔交易市場。市場和利潤進一步帶動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察右中旗建成了後山地區寬1.5公里,長20公里穩定種植面積5萬畝的科技示範區。2001年和2002年交易達到1.5億公斤實現銷售額6000多萬元,種植戶僅紅蘿蔔一項人均收入分別達到4510元和4180元,占人均純收入的78%,產品運銷上海、山東等地,出口日本、南韓。紅蘿蔔綠色食品基地的形成拉動了交通、運輸、加工、貯藏及飲食等相關產業。當地百姓說,侯翠榮正是這項火紅事業的奠基人和播種者。 拓展事業的延長鏈 繼續鞏固察右中旗紅蘿蔔規模的基礎上,已經調任烏盟植保站工作的侯翠榮把目光盯在了涼城縣

社會評價


為了繼續在全盟推廣紅蘿蔔種植,2003年春播前,侯翠榮在涼城縣舉辦了5次科技培訓班,參加人數達300人,她還先後在后旗、前旗、集寧市舉辦培訓班,參加人數1600名。 侯翠榮極具說服力的宣傳,使全盟許多地區的農牧民掌握了紅蘿蔔種植和溫室大棚蔬菜優質高產、高效技術及無公害生產新技術,11個旗縣市的農民不同程度地種植了紅蘿蔔,規模以上種植戶達63%。紅蘿蔔種植紅遍了烏盟大地,真正使更多的農民從調整種植結構中得到了實惠。 人大代表怎樣代表人民的利益,“代表法”有了明確的規定,但職責以外怎樣為人民群眾謀利益,侯翠榮用實際行動回答了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