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伯民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
蘇伯民,1964年12月生於甘肅省白銀市。於1985、1996和2003年分別獲得蘭州大學化學系理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曾任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所長,現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
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主任,研究員,國家壁畫和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曾任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所所長。古代壁畫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主任,研究員,國家壁畫和土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2019年5月,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試用期一年)。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21年7月,擬任省屬正廳級事業單位正職。
2021年8月,任敦煌研究院院長。
在從事敦煌壁畫保護的相關研究工作的10多年裡,主持和參加了10多項壁畫研究項目和壁畫保護工程。如“用PS滲透加固土建築的研究”,“莫高窟壁畫保護研究”,“高速液相色譜儀在壁畫顏料、粘合劑分析中的應用研究”,西藏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和薩迦寺三大文物保護工程等。他所參加的“古代土建築遺址的加固研究”、“敦煌莫高窟第85窟保護修復研究”分別獲得1999年度國家文物局文物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4年度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新獎二等獎。2006年榮獲第九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他也是入選者中唯一的文博系統青年科技工作者。
蘇伯民
蘇伯民曾多次到美國和日本參加會議和進行文物保護方面的相關研究,熟悉國內外文物保護髮展的前沿動向,在敦煌研究院長期的對外合作和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18年1月,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019年4月,擬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試用期一年)。
2019年5月20日,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蘇伯民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試用期一年)。
2021年7月,擬任省屬正廳級事業單位正職,任前公示。
代表發言
謝謝。大家好!我來自敦煌研究院,是一名敦煌石窟的文物保護工作者,我所在的莫高窟是目前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石窟遺址,它見證了古中國、古印度、古希臘、古波斯等多元文明的交流薈萃。到目前它保留735個洞窟,45000平米壁畫和2000多尊彩塑。它是絲綢之路上一顆最璀璨耀眼的明珠,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蘇伯民
自十六世紀中葉后的幾百年間,莫高窟處於一種無人管理的境地,石窟遭受到了比較嚴重的自然和人為破壞。直到1944年敦煌研究院成立,才開始了對莫高窟的保護、研究、弘揚等各項工作。77年來,幾代莫高窟人發揚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不斷努力,應用各種科學技術,石窟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管理,也逐步恢復了昔日的光輝。
2019年8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敦煌研究院視察,並與我院幹部職工座談。總書記提出,要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設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典範和敦煌學研究的高地。總書記也強調,文物保護要依靠科技。總書記的指示使我們倍受鼓舞,也賦予了我們新的時代使命。一年多來,我們牢記囑託,更加不遺餘力地投入到敦煌石窟的保護、研究、弘揚等各項工作中來。
在保護方面,我們聚焦古代壁畫、土遺址、數字化等方面的關鍵瓶頸問題,積極申請承擔了3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甘肅省政府已經批准敦煌建立“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的科技平台。以此為基礎,我們也正在申請設立“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也希望國家在“十四五”科技規劃中,將文物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給予充分保障和支持。
在研究方面,我們正在積極地籌備啟動敦煌文化價值體系和敦煌與絲綢之路系列課題研究,深入發掘和研究敦煌文化和絲綢之路沿線歷史遺存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
在弘揚方面,我們積極運用各種新的技術。我們運用AR和數字孿生技術,已經實現了莫高窟智慧導覽和“窟內文物窟外看”的參觀模式。我們也運用雲展覽、融媒體傳播等多種傳播方式,不斷創新敦煌文化的傳播途徑和弘揚模式。
敦煌是中國的敦煌,也是世界的敦煌。敦煌文化在形成過程當中所秉持的包容、借鑒、吸收的文化胸懷,也體現了中華民族嚮往和平,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和文化自信。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敦煌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敦煌,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我們積極的貢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