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元興鄉的結果 展開

元興鄉

四川大邑縣元興鄉

四川省大邑縣元興鄉位於四川省成都平原西部,屬大邑縣,距大邑縣城15公里,離成都市區近五十公里,全鄉幅員面積十五平方公里。人口9607人(2017),境內有成溫邛快速路,由安仁西立交橋分別可按西北上大邑縣城,東北過安仁古鎮直達成都。元興鄉建於清朝道光年間,由一姓黃鄉紳出資建場,因在每年的元宵節開放,所以叫元興鄉。此外,還有同名鄉鎮,四川省中江縣元興鄉。

歷史沿革


元興鄉位於縣東南。鄉人民政府駐地元興鄉,距縣城14公里左右。鄉依治得名。清代乾隆時,今元興地區,屬南忠鄉;清咸豐起屬上南鄉三甲,設公義、德勝、義正、上玉清、下玉清5個團,團下設甲、牌。民國2年,三甲改為三區。22年上南鄉改為第三區。24年置元興鄉,5個團改編為22個保。治所在元興場關帝廟。25年8月,元興鄉建制撤銷,行政區域併入唐鎮。27年7月,元興鄉復置,轄18個保,170個甲。30年1月縮編為10個保,137個甲。37年又編為122個甲。
解放后,元興鄉仍置。1950年11月,保、甲改為村、小組。1951年5月土改結束時,全鄉轄10個村,村下為居民小組。鄉政府駐王院子,1951年遷元興場。1956年2月,蘇家鄉的普樂、永興村和安仁鄉的金井村部分地段划入元興鄉,元興鄉的錦江村划入唐鎮鄉。新華、清源村合併改為和平村。全鄉仍轄10個村。
1958年10月,此鄉成立錦江人民公社,唐鎮鄉錦江村還屬此鄉。同時,村改為管理區。全鄉(社)轄11個管理區,52個生產隊。1959年初,錦江公社改為元興公社。1961年6月,原錦江村仍划屬唐鎮鄉。1962年1月,原普樂、永興村仍划回蘇家鄉。其餘管理區調整為13個生產大隊,98個生產隊。1968年9月,元興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政區只稱元興公社,不再同時稱元興鄉。1984年3月,元興鄉複名,下轄12個村,83個村民小組。

鄉鎮概況


元興鄉
元興鄉
元興鄉位於大邑縣南端,距縣城15公里。東北與安仁古鎮(劉文彩莊園)接壤,西北靠蘇家鎮,東南與上安鎮相接,西南與高山鄉(高山古城遺址)。全鄉下轄1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35個社,幅圓面積28平方公里。全鄉總人口9607人(2017)。總耕地14896.2畝,其中旱地11064.6畝,水田3831.6畝。
元興鄉有一年一度的鴿花會,在每年的農曆二月初舉辦,會期有三天至五天,會期間熱鬧非凡,人山人海,聚集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小吃,特色產品,淋漓盡致,五花八門,讓人看的眼花繚亂,在最後一天,會放飛鴿子,氣球,滿天飛翔,活動達到高潮,夜晚會放煙花,五彩紛呈。

農業信息化


元興鄉
元興鄉
(一)、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1998年,四川因陋就簡,率先在網際網路上建成全國第一個省級農業信息平台。隨後,又按照江澤民總書記“四個現代化,哪一個也離不開信息化”的指示和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關 於“完善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向農民提供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的精神。1998年成立農業信息化領導小組,組織召開了全省農村經濟信息化工作會議。制定通過了《四川省“九五”農村經濟信息體系建設意見》、《農業信息管理制度》、《重大信息投送制度》等,建立和調整完善了十大農業信息調查體系。2000年,根據農業部有關文件和中央領導批示,編製了《四川省農村經濟信息體系建設“十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建立健全與農業信息發布、收集系統,建立充實了信息資源庫。
(二)自力更生,建成農業信息化網路中樞框架。
1995年來,元興鄉白手起家,從日常工作經費和事業費中擠錢。應用信息領域新技術,狠抓省級農業信息網路和專業信息網建設。在九十年代初,就建成了聯通農業部的計算機遠程通訊系統。1998年又率先在網際網路上建成全國第一個省級農業信息網路平台--“四川農業網”,開設了市場供求、價格行情、分析預測、政策法規等二十多個網頁,總訪問量已達25萬人次,名列全國農業網前列,受到農業部肯定和表揚。在政府上網工程中,多次受到省信息化領導小組的好評。在建設全省農業信息廣域網的同時,還建成省農業廳機關、事業單位區域網。
(三)多渠道爭取資金,加快農業信息化建設。
2002年來,先後從農業部、省財政、省計委爭取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給予資金支持,“九五”期間通過各種渠道投入資金450多萬元,使農業系統計算機達到300多台,一些先進信息技術已在農業上開始應用。全省11個地(市)中,成都市農業局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半年內就建成了成都市農業信息網,2000年8月開始運行,全市七區六縣全部接入市農業信息網並向鄉鎮延伸。大邑地區利用聯合國糧農組織援建項目,投資150萬元,在7縣、94個鄉(鎮)配備信息處理設備,建設農業信息網,為農民提供農業技術服務。措施成都市利用省農業廳、財政廳農業信息網路建設資金,於2008年4月建成成都農業信息網站,隨後又建成了局機關計算機區域網。

作風建設


根據中共大邑縣委《關於開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風建設活動的實施意見》(江委發[2007]26號)文件和縣2007年6月28日召開的“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風建設活動動員大會上縣委書記楊恩林同志的講話精神,認真召開會議貫徹落實。一、貫徹縣委會議精神
元興鄉
元興鄉
2007年7月4日,鄉黨委組織召開了全體鄉幹部、村三職幹部及鄉部門負責人會議,會議由黨委書記陳俊華同志主持,黨委副書記黃璞同志傳達了縣委書記楊恩林同志在“富民 惠民,改善民生”作風建設活動動員大會上的講話精神,黨委書記陳俊華同志作了強調並提出了要求,全體幹部職工要切實轉變作風,真抓實幹,真正為老百姓謀利益,時時處處為老百姓著想,不斷改善民生,並將“富民惠民,改善民生”活動納入年度工作考核。2007年7月16日召開鄉村幹部會,組織鄉村幹部認真學習了中共中江縣委關於開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風建設活動的實施意見(江委發[2007]26號)文件精神,通過學習和討論,全體鄉村幹部對開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風建設活動的重要意義、總體要求、主要任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大家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到,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信號,真情貼心親民,把科學發展作為第一追求,辦好實事惠民,把人民當家作為第一準則,真心實意助民;把和諧穩定作為第一責任,排憂解難安民。
二、開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風建設活動的進展情況
1、成立了以黨委書記陳俊華同志為組長,鄉長雷龍兵同志、黨委副書記黃璞同志為副組長,紀委書記況厚松同志、紀委委員曹文全同志、組織幹部李揚有同志、黨政辦主任蔣琳同志為成員的“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風建設活動領導小組。
2、制定了《關於開展“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作風建設活動的實施意見》。
3、根據縣上要求,元興鄉認真開展了豬藍耳病的預防消毒工作,確保了農民群眾財產不受損失。
4、積極組織廟溝村、西泉村建設村道水泥路,現已完成了任務的80%,組織西泉村、西閣村、富家村、雷勝村、石鴨村、李溝村申報村級道路建設,為群眾解決好行路難的問題。
5、組織群眾積極抗旱防汛,認真排查險情,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6、認真組織“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解決好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
7、認真組織“愛心獻學子”捐資助學幫扶活動,使貧困學生能上得起學,解決了貧困學生上學難的問題。

相關措施


元興鄉2005年-2010年規劃確定了元興鄉的發展方向是“建茶桑竹畜基地,創生態農業強鎮”,而茶產業作為元興鄉的支柱產業、特色產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必須明確發展方向,制定發展措施。 1、以龍頭企業帶動市場化運作,培育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積極利用產 業轉移帶來的歷史機遇,充分挖掘、解放農村勞動力,有側重地發展名優綠茶、級內茶、邊茶、出口茶及茶葉內含物提供,努力延伸壯大茶業產業鏈。
2、在質上下功夫,以茶葉精加工為突破口,積極引進外地資本、技術,投資出口茶生產線,形成創匯能力,投資茶葉內含物的提取,提高科技含量,打造省內名優茶葉企業。
3、扶持元興鄉茶葉粗加工等私有企業,鼓勵、引導民間資金進入,以級內茶、邊茶為主要產業方向,形成優勢競爭力。
4、依靠民間自我發展,發揮“草根經濟”的強大生命力,在茶葉種植、採摘等領域,發揮勞動密集型優勢,形成“社會化與專業化協作相結合,專業市場與生產基地相結合”的生產組織模式。
2008年,元興鄉將按照市上要求和鎮人代會提出的目標,在廣泛宣傳、徵求意願的基礎上,統籌規劃,全力落實種植計劃,新發展優質茶113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