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詩

七步成詩

拼音: qī bù chéng shī

解釋:比喻人的才思敏捷,知識淵博。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才思敏捷

本義:七步內就能完成一首詩。

譯文


魏文帝曹丕曾經命令東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內作成一首詩,作不出的話,就要動用死刑。曹植應聲便作成一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聽了深感慚愧。
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國魏文學家。與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合稱“三曹”。
東阿王:曹植,字子建,封為陳王,謚思,世稱“陳思王”。
大法:大刑,重刑,這裡指死刑。
應聲:隨著(命令的)聲音,立即……。
煮豆持作羹:煮熟了豆子做豆羹。羹,有濃汁的食品。
漉菽以為汁:濾去豆渣做成豆羹汁。漉,過濾。菽,豆類的總稱。
背景
曹操死後次子曹丕繼位。曹丕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覺得先下手為強。奪了三弟曹彰的兵權。此時就剩下四弟曹植,曹丕深恨之。便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後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脫口而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詩”。曹丕聽了以後潸然淚下,沒能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故事讚揚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同時揭露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爭權奪利、相互殘殺的黑暗場景。

典故


《世說新語.文學》:“文帝(魏文帝曹丕)嘗令東阿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植)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一作“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魏文帝曹丕令弟曹植在七步內成詩,這是兄弟手足的相煎相殘,故曹植以“煮豆燃萁”作比,微諷他的哥哥。
后以“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殘,以“七步成詩”或“七步成章”譽稱人文思敏捷,才華出眾。
醒世恆言》卷二:“從來寵貴起猜疑,七步詩成亦可為。堪嘆釜萁仇未已,六朝骨肉盡誅夷。”
徐特立《送董老赴京》詩:“藺(藺相如)廉(廉頗)重好合,萁豆弗相煎。”

近反義詞


近義詞

七步奇才、七步之才、七步成章、五步成詩。

反義詞

江郎才盡。

用法搭配


例句

冷絳雪道:‘子建~,千秋佳話,哪有改期姑待之理。’ ◎明·羅貫中《平山冷燕》第六回

詞語辨析


冷絳雪道:‘子建七步成詩,千秋佳話,哪有改期姑待之理。’ ★明·羅貫中《平山冷燕》第六回近義詞
七步之才、七步成章 用法
詩原文
《七步詩》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詩》由後人縮寫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