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劉義慶的結果 展開

劉義慶

南朝宋文學家

劉義慶(公元403—公元444),字季伯,漢族,原籍彭城(今江蘇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其叔父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襲封臨川王。

曾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典籍。17歲升任尚書左僕射,位極人臣,但其堂弟宋文帝劉義康的“主相之爭”日益激烈,因此劉義慶也懼遭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僕射一職。曾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

41歲病逝於建康(今南京),謚號“康王”。著有《世說新語》,志怪小說《幽明錄》,為中國古代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字季伯,漢族,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學家,世居京口。
京尹時期(15-30歲)。15歲一路來平步青雲,其中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7歲升任尚書左僕射(相當於以前的副宰相),位極人臣。但此一時期,其堂弟宋文帝和劉義康的“主相之爭”日益激烈。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僕射一職。
荊州時期(30-36歲)。擔任荊州刺史,頗有功績。荊州地廣兵強,是長江上游的重鎮,在此過了8年安定的生活。
江南時期(37-41歲)。擔任江州刺史與南兗州刺史,38歲開始編撰《世說新語》,與當時的文人、僧人往來頻繁。后因疾還京,於41歲病逝於建康(今南京),謚號“康王”。

個人作品


劉義慶著有《幽明錄》《宣驗記》等,皆已散佚,現只存《世說新語》一書。梁代劉孝標為《世說新語》作注,引書四百多種,與《世說新語》并行。

詩作

《烏夜啼》《游鼉湖詩》

小說

《世說新語》
劉義慶是這本書的編者,並不為作者。《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每類收有若干則,全書共一千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從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史料。其中關於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淡、品題,種種性格特徵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的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世說新語》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特色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中國小說史略》)。
《世說新語》及劉孝標註涉及各類人物共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如《儉嗇》:“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僅用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的貪婪吝嗇的本性。又如《雅量》記述顧雍在群僚圍觀下棋時,得到喪子噩耗,竟強壓悲痛,“雖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一個細節就生動地表現出顧雍的個性。
《世說新語》刻畫人物形象,表現手法靈活多樣,有的通過同一環境中幾個人的不同表現形成對比,如《雅量》中記述謝安和孫綽等人泛海遇到風浪,謝安“貌閑意說”,鎮靜從容,孫綽等人卻“色並遽”、“喧動不坐”,顯示出謝安臨危若安的“雅量”。有的則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徵作漫畫式的誇張,如《忿狷》中繪聲繪色地描寫王述吃雞蛋的種種蠢相來表現他的性急:“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又不得,瞋甚,復於地取內口中,嚙破即吐之。”有的運用富於個性的口語來表現人物的神態,如《賞譽》中王導“以麈尾指坐”,叫何充共坐說:“來,來,此是君從!”生動地刻畫出王導對何充的器重。《世說新語》雖然沒有虛構,但一定有所提煉,這番提煉就是小說的寫作藝術。
《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約含蓄,雋永傳神,透出種種機智和幽默,有許多廣泛應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等。
《世說新語》對後世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不僅模仿它的小說不斷出現,而且不少戲劇、小說也都取材於它。
《幽明錄》
《幽明錄》
《幽明錄》
《幽明錄》,亦作《幽冥錄》《幽冥記》,是劉義慶集門客所撰志怪小說集。《周易·繫辭》“是故知幽明之故。”注稱“幽明,有形無形之象。”書中所記鬼神靈怪之事,變幻無常,合於此意,故取此名。原書30卷,已散佚,魯迅《古小說鉤沉》中輯得二百六十五則。書中不少故事與《列異傳》﹑《搜神記》﹑《搜神後記》相同。
《幽明錄》對後世影響很大,如劉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曾廣為流傳,龐阿與石氏女魂相遇故事和唐人《離魂記》的情節相似,廣平太守徐玄方女復活故事即《牡丹亭》本事的雛型,唐人編纂《晉書》時亦曾採取其中的資料。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父親劉道憐長沙景王
養父劉道規臨川王
伯父劉裕宋武帝
長子劉燁(一作曄)嗣封為臨川王,官至通直郎,后被太子劉邵殺害
次子劉衍官任太子舍人
三子劉鏡官任宣城太守
四子劉穎任前將軍
五子劉倩官任南新蔡太守
孫子劉綽字子流,劉燁之子,承嗣為臨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順帝末年因謀反被殺,臨川王國也被廢除,後裔不明

軼事典故


年少聰慧

劉義慶作品
劉義慶作品
史稱劉義慶自幼聰明過人,受到伯父劉裕的賞識。劉裕曾誇獎他說:“此我家之豐城也。”年輕時曾跟從劉裕攻打長安,回來后被任命為東晉輔國將軍、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劉宋建立后,他以臨川王身份歷任侍中、中書令、荊州刺史等顯要職務。當時“荊州居上流之重,地廣兵強,資實兵甲,居朝廷之半”。因為劉義慶被認為是宗室中最優秀的人才,所以朝廷才委派他承擔如此顯要之職。后又改授散騎常侍、衛將軍、江州刺史、南兗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職務。

史籍記載


《宋書·列傳第十一》沈約
《南史·列傳第三》李延壽
《宋書·列傳第十一》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