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9條詞條名為李龍的結果 展開
- 中國內地男演員
- 廊坊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長、統戰部長
- 共青團天津市委書記
- 當代小兒外科專家
- 增城市新塘鎮殺人搶劫案犯罪嫌疑人
- 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
- 廣東省陽江市政協副主席
- 甘肅省水利廳農村供水處處長、一級調研員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 全國著名吉他演奏家
- 歌手
- 安徽省鳳陽縣臨淮關鎮姚灣村黨支部書記
- 廈門市民政局副局長
- 武漢大學人文社科資深教授
- 恩施州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實施庭副庭長
- 蘇州大學體育學院教授
- 西南政法大學教授
- 吉林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 新加坡華人作家
- 馬克思主義法學家、法學教育家
- 短句教父
- 網路營銷師
- 造型師
-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 河北正定中學教師
- 北灘鎮幹部
- 甘肅省水利廳人事處副處長
- 蘭州市安監局工作人員
- 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
- 中國軟體測試聯盟站長
- 武昌職業學院外語學院副院長
- 四川省成都市龍泉驛區政府辦副主任
- 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駐新71521部隊領導
- 跆拳道國際教練員黑帶五段李龍
- 民主同盟貴州省第十二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廣西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副教授
- 中國足球運動員
- 思納福醫療常務副總
- 天津市河西區天塔街道黨工委書記
- 李龍減震器勞動模範
- 新疆油田公司安全環保處安全技術科科長
- 廣州康民增高醫院主任醫師李龍
- 新華鄉黨委副書記
- 阿里巴巴資深體驗設計專家
- 貴州醫科大學醫護人員
- 山東慧行天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
- 粵劇表演家
- 共青團中央常委
李龍
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
男,漢族,1940年生,北京市人;正高級工程師、教授。
大學時期(1958年)開始從事電化教育工作,至今已50年。在此期間主持創建了內蒙古師範大學電教館、電教系、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和教育技術學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教育技術史”博士培養方向;倡導並組建了“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電化教育研究會”和“北方地區部分高等學校電化教育學科協作組”。歷任電教館館長、電教系主任、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所長、教育技術學碩士學位授權點負責人。兼任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委員,北方地區部分高等學校電化教育學科協作組組長等職務。
男,1940年生,北京市人;正高級工程師、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技術理論(含教育技術史)、教學設計和績效技術、現代學習資源開發。出版有《教學過程設計》、《教育技術基礎》、《無線電廣播技術手冊》等專著,主編、參編《電視節目編製教程》、《信息化教育概論》、《遠程教育原理》等多部教材;在國家級教育類核心期刊上發表《教育技術領域的定義體系》、《教育技術學科的定位》、《教育技術學科知識體系的構成》、《信息化教育:教育技術發展的新階段》、《教育技術專業人員的核心能力及其培養》等論文30多篇;主持製作電視教學片等306部(集),其中183部(集)在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及各省市電視台播出。以上成果多次被評為優秀論文、優秀教學成果,分別獲省部級、廳局級和學校的獎勵。
在科學研究方面,曾擔任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級重點課題“信息化進程中的教育技術發展研究”課題組副組長,具體負責課題研究的組織、指導工作。目前擔任全國社科基金(教育學科)“十一五”規劃國家級課題《信息化環境下多元學與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學的研究》總課題組副組長,具體負責課題研究的組織、指導及主持“整體優化”方向的研究工作。
1980年獲“全國電子科學普及積極分子”光榮稱號,1998年獲“全國電化教育優秀工作者”光榮稱號。
表1 正式發表論文目錄
成果 |
形式
成果名稱 | 字數 | 作者 | 期刊社 | 出版時間 |
論文 |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踐 |
李龍 | 電化教育研究 | 2007年第5期 |
論文 | 加強史學研究,促進學科發展 |
——教育技術史學科初探
李龍 | 電化教育研究 | 2006年第11、12期 | |||
論文 | 教育技術領域·學科·專業 | 1.1萬 | 李龍 | 中國電化教育 | 2005年第12期 |
論文 | 教育技術人才的專業能力結構 |
——五論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與實踐
1.2萬 | 李龍 | 電化教育研究 | 2005年第7期 |
論文 | 信息化教育:教育技術發展的新階段 |
——四論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與實踐
1.4萬 | 李龍 | 電化教育研究 | 2004年第4、5期 |
論文 | 教育技術學科知識體系的構成 |
——三論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與實踐
1.2萬 | 李龍 | 電化教育研究 | 2004年第2期 |
論文 | 教育技術學科的定位 |
——二論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與實踐
0.9萬 | 李龍 | 電化教育研究 | 2003年第11期 |
論文 | 教育技術學科的定義體系 |
——一論教育技術學科的理論與實踐
1.2萬 | 李龍 | 電化教育研究 | 2003年第9期 | ||
論文 | 基於網路的遠程教學設計 | 0.9萬 | 李龍 | 現代教育技術 | 2004年第5期 |
論文 | 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系統設計 | 1.8萬 | 李龍 | 現代教育技術 | 2002年第2期 |
論文 | 中國教育技術學科的定位與發展研究 | 1.1萬 | 李龍 | 香港《當代教育》 | 2002年第6期 |
論文 | 論我國教育技術的定位 | 0.9萬 | 李龍 | 中國電化教育 | 2001年第1期 |
論文 | 教學過程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 1.3萬 | 李龍 | 電化教育研究 | 1999年第4期 |
論文 | 運用教育技術提高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整體優化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 | 0.6萬 | 李龍 | 內蒙古師大學報 |
(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9年第2期 | |||||
論文 | 再論教育技術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 | 1.2萬 | 李龍 | 電化教育研究 | 1998年第1期 |
論文 | education with electrical audio-visual aids and educational technology |
Li Long | Journal of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mathematics | 1996 Vol.7 | |
論文 | 教育技術領域範疇與標準的研究評述 | 1萬 | 李 龍 |
劉雍潛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 | 2005年第3期 | ||
論文 | 教育技術職業人員教育技術標準的研究——《中國教育技術標準(CETS)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之四 | 1.1萬 | 李 晶 |
李 龍
現代教育技術 | 2005年第1期 | ||
論文 | 教育管理者教育技術標準的研究——《中國教育技術標準(CETS)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之三 | 1.2萬 | 尤殿龍 |
李 龍
現代教育技術 | 2004年第6期 | ||
論文 | 教師教育技術標準的研究——《中國教育技術標準(CETS)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之二 | 1.1萬 | 張春霞 |
李 龍
現代教育技術 | 2004年第5期 | ||
論文 | 學生教育技術標準的研究——《中國教育技術標準(CETS)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之一 | 1.2萬 | 王俊萍 |
李 龍
現代教育技術 | 2004年第4期 | ||
論文 | 教育技術標準的研究——《中國教育技術標準(CETS)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引言 | 1.6萬 | 李 龍 |
劉雍潛
現代教育技術 | 2004年第3期 |
表2 正式出版著作目錄
成果 |
形式
成果名稱 | 字數 | 作者 | 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採用或會議交流 |
專著 | 無線電廣播技術手冊 | 160萬 | 李龍 |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72年12月第一版 |
1980年7月第二版
專著 | 教學過程設計 | 55萬 | 李龍 |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2000年7月第一版 |
2001年8月第二版
多所高校和省電教館採用 | |||
專著 | 教育技術基礎 | 35萬 | 劉雍潛 |
李 龍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 2002年9月 | 多所高校和省電教館採用 | |
譯著 | 面向管理者的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 | 26萬 | 劉雍潛、孫 沛、肖玉敏譯 |
李龍審校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 2005年9月 |
教材 | 電視節目編製系列教程 |
第二分冊:電視節目製作系統
52萬 | 李龍總主編 |
分冊主編:
丁克明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 1997年3月 | 多所高校採用 | |
教材 | 教育技術培訓教程(教學人員·初級) | 25萬 | 何克抗主編、劉雍潛副主編 |
李龍參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5年12月 | 教育部“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指定教材 | ||||
教材 | 教育電視節目編製教程 | 60萬 | 李龍參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5年9月 | 全國教育電視節目編製人員培訓教材 |
教材 | 電化教育學(第二版) | 35萬 | 李龍參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8年8月 | 多所高校採用 |
教材 | 信息化教育概論 | 37萬 | 李龍參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4年6月 | 多所高校採用 |
教材 | 遠程教育原理 | 56萬 | 李龍參編 |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 2004年10月 | 多所高校採用 |
表3 課題研究成果目錄
項目來源 | 子課題名稱 | 主持人 | 課題成果說明 |
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發展教育技術,促進教育現代化》 | 《整體優化》教學改革實驗研究 | 李龍 | 實驗校臨河三中從一所薄弱校晉陞為盟重點中學,回民小學從一所條件較差的學校成為九年制義務教育實驗校。實驗項目推廣到其他省市,也都取得了理想的結果。該項目於2001年通過了國內知名教育專家的鑒定。 |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級重點課題《信息化進程中的教育技術發展研究》 | 教育技術學科體系的研究 | 李龍 | 完成系列論文(1~5論),提出了教育技術領域的定義體系,教育技術學科的概念、定位、理論框架,教育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重要理論,初步構建了我國教育技術學科體系的基本理論。 |
中國教育技術標準的研究 | 李 龍 |
劉雍潛
提出了教育技術素養的概念和內涵,擬訂了學生、教師、教育管理者、教育技術職業人員的技術素養的基本要求和績效指標,並完成了案例和培訓大綱。該成果的內容已被教育部師範司、基礎教育司和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採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