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之川

顧之川

顧之川,男,1958年9月生,河南省商水縣人,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兼任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主要從事中學語文教育及漢語史研究。已發表訓詁學、近代漢語、語文教育學等論文40餘篇。

個人履歷


1988年,畢業於西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獲文學碩士學位,碩士論文為《通雅轉語研究》。
大學畢業后,到青海師範大學工作,任《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輯。
1991年,考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語言系漢語史專業古代白話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導師為劉堅教授。
1994年,獲文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明代漢語辭彙研究》。同年到國家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

人物觀點


1.對多數人來說,在實際工作生活中使用繁體字的機會畢竟不很多,但是,繁體字又是客觀存在的,人們有時也確實會用到繁體字,中小學生應該學點兒繁體字。
2.繁體字是與簡體字相對而言的。人們的使用習慣要求由繁趨簡,書寫裝飾有時又不得不由簡趨繁,繁與簡此消彼長,和諧共生,繁簡併存也一直是漢字演變的主旋律。繁體字具有較強的表意功能,包含著更多的文化內涵,體現了漢字的“正宗”,但缺點也很明顯,就是筆畫太多,難認、難記又難寫。簡體字的優點是易學好記,省時省力,而且確實在掃除文盲、普及文化中曾發揮過重要作用。簡體字的缺點主要有兩條:一是模糊了漢字的造字規律,使不少漢字失去部分表意功能;二是由於採取“同音合併”原則,將同一發音的不同繁體字合併成一個簡體字,造成在某些必須使用繁體字的場合容易出錯。
3.在復興“中國夢”、“民族夢”的今天,無疑要更加強調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瑰寶,代表著中華文化的血脈,許多中華文化典籍都是以繁體字書寫的。身為中華兒女對繁體字懷有深厚感情,重提學習繁體字也是理所當然的。
4.中小學生學習繁體字總體上應遵循“識繁用簡”的原則,不必要求學得太多、太深、太專業,更不是要恢復繁體字,只要求會認,不要求會寫,也不列入考試範圍,避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但如果有些同學出於將來升學或就業的考慮,願意多學一些,也應該允許。
5.社會用字和中小學語文課仍應以簡體字為主,但也要允許某些特殊群體在某些特殊場合使用繁體字。繁體字既不宜消滅,也沒必要恢復,可以與簡體字並存,和諧共生。中小學學習繁體字,要科學規劃,合理安排,講究方式方法。

主要著作


《明代漢語辭彙研究》(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
《語文論稿》(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中國古代文化史話》(合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
《十三經今注今譯》(嶽麓書社,1993年)、
《祖堂集》(嶽麓書社,1996年);
《蘇軾文集》(嶽麓書社,2000年)等古籍整理著作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