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百勝
百戰百勝
百戰百勝是一個成語,拼音是bǎi zhàn bǎi shèng,出自《孫子•謀攻》:“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意思是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在句中一般用作謂語、定語;形容善於作戰,所向無敵。
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初指每戰必勝,后則泛指做任何事情,都能取得成功。孫子認為,指導戰爭的法則是,使敵人舉國完整的屈服是上策,擊破敵國就差些;使敵人全軍降服是上策,擊破敵人的軍隊就差些;使敵人全旅、全卒、全伍降服為上策,擊破敵人的旅、卒、伍再使其投降就差些。因此,所有戰爭都獲取勝利,還不算高明之中最高明的,不戰而使敵人屈服,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啊!
【出典】:
《孫子·謀攻》:“孫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唐·賈至《燕歌行》:“五車精卒三十萬,百戰百勝擒單於。”
宋·蘇軾《留侯論》: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五回:吾與汝等,共據高城,南臨大江,北背山險,以逸待勞,以主制客:此乃百戰百勝之勢。
【例句】:
《鄧析子·無厚》:“廟箕千里,帷幄之奇;百戰百勝,黃帝之師。” 《管子·七法選陳》:“是故以眾擊寡,以治擊亂,以富擊貧,以教卒練士擊毆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旗開得勝、所向無敵、攻無不克、勢如破竹、戰無不勝、立於不敗之地、所向披靡、不敗之地
望風披靡、屢戰屢敗、一敗塗地、一敗如水、一觸即潰
作謂語、定語;形容善於作戰,所向無敵。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gain every battle
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認為使敵人舉國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個國家就要差一些。要善於運用計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同時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百戰百勝還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只有不通過戰鬥而使敵人屈服才高明。
張恨水《啼笑因緣》第十九回說道:“楚霸王百戰百勝,還包不住一個虞姬呢!”
《管子·七法》中說道:“是故以眾擊寡,以智擊亂,以富擊貧,以能擊不能,以教卒練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