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佛山
湖北省知名自然旅遊風景區
文佛山位於點軍區聯棚鄉楠木溪村與大柏村交界之地,因山頂建有文佛寺而得名,因與宜昌、宜都、長陽三地交界,故有“一腳踏三縣”(宜昌、宜都、長陽)之說,平均海拔670米。該山狀似一倒扣籮筐和雞籠,因此又別稱為筐覆山、雞罩山。
文佛山風景區遠離市郊,依山傍水,環境幽雅,方圓30平方公里。景區由岩洞區、林茶區、佛教文化區和大溪河谷走廊生態景觀區組成。景區內有古牌坊、文佛寺、茶道館、碑林崗、民俗村、植物園、度假村、勇者探險俱樂部等八大景點。
文佛山
文佛古寺始建於明代朱洪武年間,相傳,因有一道教住持姓周系文字輩而取名為文佛寺。康熙年間,朝廷撥銀百萬餘兩,集能工巧匠,在文佛山頂建靈宮殿、大雄主殿,並建齋膳房350平方米。該山有1868級階梯鑿岩而上。海拔710多米,山頂有平地2000平方米。自康熙41年起,歷時八年,毗廬山殿、祖師殿、靈官殿相繼建成。山因佛名,佛以山盛,由此渝東鄂西善男信女,朝覲不絕。雍正年間,文人墨客鄧培藻、毛一驄、馬一德三賢士遊玩到此,留下“望、登、宿筐覆山(文佛山)”的妙詩絕句,膾炙人口。南陽知府顧嘉蘅為文佛山撰文記史,其碑刻猶存。文佛寺歷十代住持,其第四代住持止明和尚德高望重,相傳,在宜昌市鎮江閣曾為慈禧太后講經說法,倍受讚賞,遂命其進京受封為國監事、國理財,光耀佛門。
1942年,文佛山古剎大部分建築毀於日軍炮火,僅存少量寺房和斷壁殘牆。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該古寺因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俗)”再遭浩劫,終成廢墟。1989年,國家頒布宗教政策,文佛寺得以復建。1995年3月,點軍區委、區政府安排專人到文佛山從事旅遊開發,將“宜昌市國營文佛山林場管理處”改名為“宜昌市文佛山風景區管理處”。2000年12月1日,宜昌市政府正式批准文佛古寺為宗教活動場所,並頒發了《文佛山宗教活動場所許可證》,由點軍區委統戰部譚德泳將《許可證》送到朗宗法師手中。此後朗宗法師又從浙江購制銅鐘、大鼓、化香爐等大型佛事用品和法器。
文佛山
著名的文佛山古寺,是景區典型的代表作之一。文佛山俗名雞罩山,筐覆山,海拔710米。齊白石之高徒、我國當代著名大書畫家楊鶴林先生游此留字稱讚文佛山“高尋白雲逸,秀奪五嶽雄”。
文佛山絕頂之古寺,源於唐,建於明,盛於清。自從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間修建文佛寺,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相傳清世宗順治福臨輟朝辭位,皈依佛門,出家五台山,雲遊江南名山,來此參禪掛簞。據史料記載,康熙皇帝曾微服尋父至此山,父子山崖相遇竟不相識,悵嘆與父皇無緣。遂觀山勢,察地理,發現文佛山絕壁險要,體態獨特,酷似一尊佛主,即命此山為文佛山,並傳旨宜昌府撥庫銀擴建寺廟。歷時八年,文佛山上的毗廬殿,祖師殿,三聖殿,雲宮殿,齋善堂等廟宇瓊樓相繼落成,規模宏大,香氣四溢。
山因佛而名,佛以山而盛。自此川東鄂西善男信女朝觀不絕,學佛者眾多。至今人氣不斷,香火旺盛。正如我國著名書畫家胡岩大師游文佛山時揮毫所書:“文山凈土儲精粹,佛海聖地留佳音。”
話說當年慈禧太后封文佛山止明和尚為國監事國師后,為嘉賞止明和尚講經說法之才,令宜昌府撥官銀為止明和尚在楠木溪立牌坊。后因慈禧退位,軍閥混戰,毀於一旦。恢復和重建失落多年的古牌坊,其目的在於喚醒人們銘記歷史,追溯文化,壯我山河。復建中的文佛山旅遊風景區“古牌坊”,依山傍水,坐落在楠木溪水庫邊,是景區的入口門庭。其建築風格獨樹一幟。古牌坊內外均建有大型停車場及一應俱全的旅遊設施和超市,能泊千車,納萬人,集商賈。古牌坊坐南朝北,四柱鼎立,配以多級複合式明清建築群,建築面積數千平米,層疊交錯,氣勢恢宏,號稱“三峽第一牌”。牌坊內庭樓以九廂建築為基本格局,九級步梯,九鼎香爐,九尊生肖,整齊劃一,順應了“九九歸一”的道教理念。廂房灰瓦白牆馬頭檐,配以香爐、銅鼎、青獅、白象、斑虎、古松和玄妙的八卦圖,尤顯古樸典雅,莊重肅穆。由遠眺望,牌坊領銜,廂房繼后,層層疊疊,步步高升,似有登入雲霄之感。臨水庫建有“天上亭”和“人間閣”,更顯景區別緻。千畝水面襯映藍天白雲,水面上百帆呼應,情侶小舟隨風搖蕩,構成稀有的深山揚帆、漁家港灣之妙景。帆船上輕歌曼舞,炊煙繚繞,這樣的“水上樂園”誰不嚮往。
文佛山茶道館是景區最有神韻的一景。從文佛山山腰西行盤旋三里至苦岩頭,便是絕壁深處的文佛茶園。
文佛茶史已有二千多年。由於此處茶山常年平均日照僅40%,霧罩多達60%,文佛茶獨具的清香、味長、色艷等品質為天公所賜,為它物不可替代之珍品。相傳文佛茶以文佛山頂的烏龍井水泡飲,為御用貢品中之極品。據考證,明朝王天官常年迷戀文佛茶,每每飲之,不亦樂乎,稱之為“國飲”。抗日戰爭時期,名將張自忠曾在此屯兵紮寨,常到始建於宋代的“文佛茶道館”品茶論事。該茶道館有史以來為山民休閑納涼之場所,沿襲千年有餘,后毀於抗日戰爭。
文佛山茶道館以“鑒真文佛茶館”為中心,派生韓國、泰國、越南、雲南、福建、廣東六大分館。其建築風格天各一方,各顯其異,古樸典雅,美輪美奐。
文佛山茶道館,以茶為道。集茶園、茶藝、茶飲、茶食、茶技、茶賞於一身,揚我中華之茶道,創我華夏之品牌。在這茶的世界里,遊人不僅能感受茶文化的熏陶,而且能領略茶山之壯美,茶園之秀麗,茶農之樸實,茶館之典雅,茶歌之美妙,茶食之迷人,茶技之精湛,茶話之回味。
與苦岩頭“文佛山茶道館”咫尺相鄰的是文慶灣“碑林崗”。據考,此處碑刻文化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殘存碑刻尚見記載:文慶灣又名“聞磬灣”。因此灣常能聽到文佛寺鐘磬之聲而命此名。進入聞磬灣,使人彷彿步入古人詩句中的“夜半鐘聲寒山寺”之意境;又名“文慶灣”,據載此灣為歷代文人墨客相聚同慶、詠詩作賦之聖地。故兩地名意相通,音相諧。苦岩頭與文慶灣一步之遙,一脈相通,都具有極高的藝術品質和人文價值。
碑林崗景區將以壯麗的石刻碑林和木刻碑林為美學特色,成為中外文人墨客瞻仰藝術瑰寶的聖地。她將收集古今中外各學派大家、各名師高人的藝術作品之精粹,將各類傳世絕句、至極詩賦、精湛書法等克隆複製,精美再現。“納古今中外之百川,歸文佛碑林之大海”,形成浩瀚的碑林藝海。新發掘的三峽文佛碑林,在品質和規模上都將不亞於我國著名的西安碑林。
碑林崗書香四溢。樓堂庭閣的建築風格與茶道館遙相呼應。此處建有“中國魂”藏館,“翰瑞軒”藝術館,以及門類齊全的“學術研究院”和“藝術培訓基地”。遊人到此,如入世外桃源,不僅能暢遊藝術的天堂,而且能凈化人們的靈魂。
從文佛山腰東行盤旋三里下至大柏村谷底,映入遊人眼帘的將是令人陶醉的另一番世界,這便是風情萬種的陳家場“民族村”。這是一座至今保存比較完整的明清民族部落村。
民族村長約二里,從陳家場延伸至王家場,號稱“二里民族村”。前里為典型的清代建築村落,后里為典型的明代建築村落,亦稱“明清部落村”。民族村背靠大青山,臨近小溪流,青山綠水,竹林拱橋,鳥語花香,生態自然,視線流暢。宏大的山寨門旌旗飄飄,山鼓震震,守門漢手持矛戈,耀武揚威,眼神中透出山民的樸實和彪悍。進入山寨門,是古式民宅建築群落,灰瓦白牆烽火檐,高低層疊,錯落有致,氣度非凡。
民族村集居著數十戶農家,大多為當年躲避戰火,逃荒避難遷息繁衍於此。來自漢、土、苗、彝、布、回、藏七個民族的人們深山相聚,和諧相處,孕育了其特有的文化底蘊,形成了三峽地域獨一無二的風土人情“珍藏版”。
每逢十五,是民族村的集市日。方圓數十里的山民攜妻帶子紛紛來此趕集,熱鬧非凡。各種山珍在此一應俱全,各種絕活在此一覽無餘,恰是一幅古香古色,生動活潑的山水畫。
站在文佛山頂,一覽眾山小。唯獨相隔五里的“板壁岩”異軍突起。板壁岩是最險要的一個景區。從東面看去,滿山蔥鬱;從西面看去,絕壁光板一片。因此得名。擇此地建探險俱樂部便是上天所賜,可謂惟妙惟肖。板壁岩高程674.6米。略高於文佛山主峰。站在峰巔,不僅可以縱覽文佛山旅遊風景區全景,而且可眺望大半個宜昌市城區。尤其是晴空之夜,依稀看見宜昌市城區之星星點點,猶如身臨太空,令人感慨蒼穹。
構架和建設中的板壁岩探險俱樂部,是勇敢者的天堂,冒險家的樂園。崎嶇的車道領引遊人來到板壁岩的山腳下,豁然一片開朗,寬闊的訓練基地彩旗飄揚,古建築群中透出一片現代體育文明,各種健身娛樂休閑設施一應俱全,使人耳目一新,躍躍欲試。
這裡將開設攀岩、登山、滑翔、滑板、蹦極、跳傘等健身訓練和娛樂項目,建有與文佛山相連的高空索道,是三峽地區乃至湖北省景區中項目最多、設施最全、最有特色的“景區體育城”和訓練中心。
這裡還建有山頂“觀景台”和“自助攝影城”,高倍天文鏡和望遠鏡將帶您遨遊星空,縱覽群山,近距離擁抱大自然。自助攝影將心跳和笑容記錄成碟片,將美好時光凝結成作品,給自己和後人留下永恆的珍貴記憶。
文佛山
關於文佛山風景區採訪宣傳片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的公告
於2011年2月24日在中央電視台CCTV-7中播出,敬請收看。
首播時間:
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下午
14:50----15:30重播時間:
2011年2月25日星期五清晨
06:0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