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1條詞條名為肖建國的結果 展開
肖建國
天津市農科院農作物研究所研究員
肖建國,徠男,1936年出生於四川省彭州市,1958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現任天津市農科院農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天津市農學院客座教授、河南省農科院小麥所兼職研究員、天津市作物顧問團顧問、天津市農學會副理事長;曾任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所長,第二屆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
男,1936年出生於四川省彭州市,1958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現任天津市農科院農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天津市農學院客座教授、河南省農科院小麥所兼職研究員、天津市作物顧問團顧問、天津市農學會副理事長;曾任天津市農作物研究所所長,第二屆全國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肖先生多·年來主持完成了天津市和國家“七五”、“八五”攻關重點課題9項,育成的6個新品種全部通過天津市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主持研究的成果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科技發明二等獎1項。
在70年代初,肖先生系統地分析了天津小站稻區的生態環境條件,提出趨利避害,充分利用 ?1(、熱、光、土和勞力資源,選育早熟春小麥代替“洋大麥”,創造性地發展了新型麥稻兩熟制。主持春小麥育種項目,經8年努力,在華北地區育成具有生產價值的最早熟春小麥新品種“津春5號”和 -津春4號”,1979年獲天津市重大科技成果二等獎。“津春5號”春小麥推廣面積達13.3萬公頃:,一88年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培育的“津春8319”春小麥新品種,1992年獲天津市利,技進步:等獎。他研究的春小麥、晚稻兩熟栽培技術,成為小站稻區一種穩定的耕作制。春小麥—晚稻一年兩熟制在全球北緯40°地區尚無先例,這一成果在學術上有創見,在生產上有效益,於1982年獲天津市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 ¨七五”期間,他承擔了國家“·七五’’科技攻關“硬粒小麥育種”任務,在我國首次運用輻射誘變技術,經4年8代,選育成國內第一個適用於加工通心麵的硬粒小麥新品種,通過了天津市級成果鑒定和國家驗收,經天津市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為“津硬8號”o“津硬8號”育成后,天津市在武清縣建立硬粒小麥基地,1992年示範繁殖面積達240公頃,公頃產3 750~4 500kg,為發展外向型農業作出了貢獻。他還承擔了天津市政府智力引進任務,與美國索吉托公司合作完成了新型化學雜交劑SC2053的應用技術研究,於1991年通過成果鑒定,並在他的主持下將SC2053藥劑及應用技術研究推向了全國。SC2053現以津奧啉名稱獲得農業部登記,成為我國第一個可供生產使用的小麥化學雜交劑,近年來,全國各地年制種示範面積已達300公頃以上。肖建國先生主持應用津奧啉技術選育的我國第一個通過國家區試、產量和適應性均居第一位的雜交小麥新品種津化1號,經22點740 公頃示範,平均產量7164kg/公頃,最高產量9090kg/公頃,比對照平均增產15.7%。該品種已於1997年通過天津市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在國際合作和對外開放引進中,1988年和1992年為執行中保\中羅和中埃政府科技合作,肖先生分別率團赴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埃及考察硬粒小麥等作物育種,分別簽定了合同協議;1992年法國公司在華考察小麥化學雜交技術卉發情況后,達成了雙方互為唯一夥伴,在中國繼續開發 SC2053的10年合作協議,為我國發展小麥化學雜交雜種優勢利用做出了重大貢獻。肖先生1989年獲天津市優秀科技工作者,1991年批准為天津市授銜小麥育和p專家,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肖先生共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丁射線輻照花粉誘導小麥孤雌生殖研究”,和“SC2053誘導小麥雄性不育研究’’分別入選第三屆國際作物遺傳操作學術討論會和第八屆國際小麥遺傳學術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