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滋

海滋

徠海滋是類似海市蜃樓的一種光學現象。當海水與水面的空氣層出現較大溫差時,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大氣層發生折射,從而形成了島嶼等變幻畫面。海滋現象與海市蜃樓、平流霧並稱海上三大奇觀,多發生在春夏或夏秋之交時節,冬季出現十分罕見。

2020年10月4日傍晚,蓬萊海域再次出現海滋奇觀。

簡介


海滋
海滋
海滋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多出現在大霧天氣中。出現海滋現象時,海面上的山、船等景物會通過光的折射產生變形並脫離海面,景象懸在空中。
海滋與海市蜃樓、平流霧被譽為海上三大自然景觀,也是價值極高的旅遊資源。
截至徠2012年,科學界對於海滋現象的研究,還沒有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並進而對它們出現的時間和地點作出準確預報,因此也是一項有意義的科學研究課題。

原理


當水溫與氣溫存在較大差異且海面上空氣層產生強逆溫時,低空海面生成密度較大的“水晶體空氣層”,當光線透過水汽時發生折射或全反射,導致海上島嶼、船隻等景物產生變形並脫離海面,就形成了海滋景觀。

形成條件


海滋
海滋
在春夏、夏秋之際,海水與水面的空氣層易出現較大溫差。天氣晴朗后氣溫開始回升,暖而濕的空氣和海面附近的低溫混合,凝結成小水珠,飄浮於空中形成平流霧。霧帶的形成又為海滋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海滋與陰雨天氣有關係,連續陰雨會造成大氣溫度、密度、氣溫層等的變化,有利於形成海滋現象。
冬季降雪可以使海域上空大氣得到完全凈化,同時氣溫反覆變化,導致空氣溫度不均也是形成海滋現象的條件之一。

與海市蜃樓的區別


景觀形態

海市蜃樓與海滋的區別在於:一遠一近,一虛一實。在沙漠上空或海面上空出現萬里以外的諸如倫敦城等景物時,這樣的才是海市蜃樓;而在海島上面重現本島之景,或是出現附近景觀的現象則是“海滋”。同時海市蜃樓奇景多為稍縱即逝,而相反海滋景觀存在時間則較長。

形成原理

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當異地景物被陽光折射到空氣稀薄的高空后,如果恰好形成適宜的角度,然後再經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的傳遞,折射回低空,當這一切條件滿足后,平靜的海面就成為“海市奇觀”的地面接收站。所以,海市蜃樓實際上是一幅來自異地的虛像。
海滋的景物則取自當地海面上的實體。

相關事件


山東萊州海滋奇觀
山東萊州海滋奇觀
1988年春夏之交,由於氣象海況異常,蓬菜閣對面的廟島群島一帶海域,曾多次出現了海上奇觀。一些報紙電台、電視台先後報導了“海市蜃樓”奇觀。后經科學家詳細的對比分析,鑒別出這一年中出現的種種奇觀,都不是真正的“海市蜃樓”,而是另一種海上景物奇觀——海滋。
2006年5月7日11時40分至16時,在山東蓬萊海濱、蓬萊閣和八仙渡景區以東海域上空,首次同現海市蜃樓和海滋奇觀,這兩種海上奇觀持續時間很長且十分清晰,10萬市民和遊客目睹了這一奇觀。
2012年2月4日,萊州城港路近海出現“海滋”奇觀,一座飛碟型的小島,明顯與海平面脫離,懸浮在海上。海滋奇觀中的島嶼是萊州有名的芙蓉島。
2013年8月6日,新疆哈密盆地繼續迎來34攝氏度高溫天氣。在炙熱的陽光下,行駛在連霍高速公路上的人們發現,在茫茫戈壁灘深處,出現了難得的“湖景”。這些“湖景”,實際上是類似海市蜃樓的一種光學現象“海滋”。
2020年10月4日傍晚,蓬萊海域再次出現海滋奇觀。海面上,長山列島部分島嶼兩頭翹起,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變幻成蘑菇、紡錘等各種形狀。島與島之間出現灰黑色物體,遠遠看去縹緲無蹤,恍若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