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初有言
太初有言
太初有言,言與神同在,言就是神。我們不知道神在哪裡,卻能體驗一個小生命降臨人世的神奇。哭聲是孩子最早的語言,然後他笑了。哭與笑形成了生命最基本的張力。從喃喃自語到滔滔不絕,孩子在語言中成長,但,又是誰給了他最初的語言呢?
這本《太初有言――一位美學教師的育兒手記》就是個不錯的例子,作者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一套。請看作為一位美學教師,作者有些什麼“育兒經”要與大家分享。
劉成紀,男,河南虞城人,1967年生。鄭州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教授,美學研究所所長。出版專著有《審美流變論――藝術與生命的新對話》、《慾望的傾向――敘事中的女性及其文化》、《美麗的美學――藝術與生命的再發現》、《中庸的理想》和《物象美學――自然的再發現》等。作為一名專業美學研究者,曾在國內首倡“零歲美育”計劃,在幼教系統多次做過美學講座,反響良好。
童心是寶(序)陳望衡
寫在前面的話 劉成紀
世界在外面
一 世界在外面
二 關於哭泣
三 三次嘗試
四 自編故事兩則
五 一點感想
六 詞與物
七 言與行
八 人生自破壞始
九 恐懼體驗
十 告別懶覺
十一 挺住
十二 母親的位置
十三 雙腳離地
十四 雞雞蛋蛋
十五 爬爬猴兒
十六 喂飯
十七 打屁股
十八 私慾之源
十九 把愛當功課
二十 置身愛之外
二十一 給愛一個理由
二十二 好為人師
二十三 電視廣告
二十四 音樂
二十五 望子成人
二十六 什麼是父親
二十七 有所思
二十八 人之初,性本惡
認識你自己
二十九 在模仿中成長
三十 認識你自己
三十一 兩個和尚吃水難
三十二 天生膽小?
三十三 孤獨與恐懼
三十四 幸福家庭
三十五 計劃與變化
三十六 親緣稱謂
三十七 鄉音問題
三十八 男性話語
三十九 公眾形象
四十 該出手時
四十一 從肉到靈
四十二“汪汪”
四十三 秋天的阿元
四十四 對睡覺的逃避
四十五 馴悍記
四十六 洗澡
四十七“忘恩負義郎”
四十八 文學教育
四十九 恐懼教育
五十“膽小鬼”
五十一 童言無忌
五十二 長腿的漢字
五十三 股市又升了沒?
五十四“求佳佳”與“大兵”
五十五 孤獨是可恥的
五十六 渴望讚揚
五十七 孩子是一所學校
五十八 孩子的榮耀
五十九 新上帝
六十 夜半哭聲
六十一 與人的距離
所思在遠道
六十二 聽孩子說故事
六十三 自我的肖像
六十四 生命的流程
六十五 乳房的故事
六十六 媽媽在黑夜
六十七 付出的哲學
六十八 真實與謊言
六十九 純粹聲音(l)
七十 純粹聲音(2)
七十一 孩子本該叫“雪萊”
七十二 卡拉永遠OK
七十三 搭積木
七十四 一次病歷
七十五 正常還是反常
七十六 生活在別處
七十七 還鄉
七十八 鄉下飯
七十九 城市之光
八十 保衛我們的炮
八十一 臨時主張
八十二 節日的侯方域
八十三 逛廟會
八十四 壓歲與錢
八十五“我有槍!”
八十六 所思在遠道
八十七 月亮媽媽
八十八 新鞋子 舊鞋子
八十九 電視保姆
將世界問倒
九十 隨孩子弱智
九十一 沒有理由不優秀
九十二 建設性關懷
九十三 後腦勺
九十四 不知廉恥
九十五 微笑
九十六 自由與規訓
九十七 巴掌搖晃
九十八 對孩子講誠信
九十九 別讓晚晚拿去了
一○○ 恐懼莫名
一○一“你是男子漢!”
一○二 共同的生日
一○三 一段對話
―○四 無知乃驚奇之母
一○五 將世界問倒
一○六 規避險境
一○七 眼鏡
一○八 廣告製造
一○九 廣告中的女人
――○ 又一次病歷
――― 愧疚
――二 公牛闖進瓷器店
――三 關於空間
――四 記憶訓練
――五 別忘了帶錢
――六 大奶奶小奶奶
――七 大狗與小狗
―一八“我跑!”
――九 破戒
一二○ “媽的X”
一二一 屁股豐腴
一二二“不知道”
主體的覺醒
一二三 比太原還圓
一二四 我要睡覺
一二五 成功的引誘
一二六 陪太子“讀書”
一二七“哭夠了沒有?”
一二八 小別重逢
一二九 生病
一三○ 正常的兒童(1)
一三一 正常的兒童(2)
一三二 孤獨的味道
一三三 向孩子學習幸福
一三四 別把孩子當人質
一三五 自來水語言
一三六 意外之喜
一三七 做個有心人
一三八 廢物利用
一三九 思維的兩極性
一四○ 林中樹
一四一 與黑夜關聯
一四二 生存的傷感
一四三 蝦條故事(l)
一四四 蝦條故事(2)
一四五 理髮
一四六 換爸爸
一四七 尿床精
一四八 魔力小店
一四九 當哭泣成為技術
一五○ 當哭泣成為需要
一五一 對眼淚的分析
一五二 看電影
一五三 向孩子學誠信
一五四 給啄木鳥打電話
一五五“是什麼”與“為什麼”
一五六 十二字箴言
一五七 自理能力
一五八“大塊頭”的誘惑
一五九 主體的覺醒
一六○ 常回家看看
一六一 兩隻小鴨
一六二 致命的惡習
一六三 男孩女孩
一六四 給孩子一個未來
陶淵明和他的兒子們(代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