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

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佛教禪宗祖庭,位於河南登封城西少室山。其東北74公里為省會鄭州市,正北過鄂嶺口即為偃師市,自偃師西北行可達古都洛陽市。少林寺的地理坐標是:北緯34。31'28.31",東經112。56'08.49",這裡是中嶽太室與少室分界處——鄂嶺口以南的小盆地。少林寺坐北向南,面對少室山陰,背依五乳奇峰。少林寺像嵩山的一顆璀璨明珠,鑲嵌在太室山與少室山相接的山口中間,盡覽二室之勝,氣魄之大,山林之幽,令人嘆止。

歷史沿革


南北朝時,天竺僧人跋陀到中國,善好禪法,頗得北魏孝文帝禮遇。
太和二十年(496),敕就少室山為跋陀立寺,供給衣食。寺處少室山林中,故名少林。
據佛教傳說,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在華以4卷《楞伽經》教授學者,后渡江北上,於寺內面壁九年,傳法慧可。此後少林禪法師承不絕,傳播海內外。
北周建德三年(574)武帝禁佛,寺宇被毀。大象年間重建,易名陟岵寺,召惠遠、洪遵等120人住寺內,名“菩薩僧”。隋代大興佛教,敕令復少林之名,賜柏谷塢良田百頃,成為北方一大禪寺。
唐初秦王李世民消滅王世充割據勢力時,曾得寺僧援助,少林武僧遂名聞遐邇。高宗及武則天亦常駕臨該寺,封賞優厚。
唐會昌年間,武宗禁佛,寺大半被毀,迄唐末五代,寺漸衰頹。
宋代略有修葺。元皇慶元年(1312),世祖命福裕和尚住持少林,封贈為大司空開府儀同三司,統領嵩山所有寺院。一時中外僧眾雲集,演武禮佛,僧眾常有兩千人左右。
元末農民起義,紅巾軍至少林,僧眾散逃。
明代先後有八位皇子到寺內出家,屢次詔令大修,寺院規模有所發展。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諸帝亦很關心少林寺,或親書匾額,或巡遊寺宇。1928年因遭兵燹,天王殿、大雄殿等許多建築、佛像、法器被毀。
寺內現存有山門、客堂、達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及千佛殿等。千佛殿內有明代五百羅漢朝毗盧壁畫。寺旁有始建於唐貞元七年(791)的塔林,有塔220餘座,還有初祖庵、二祖庵,以及附近的唐法如塔、同光塔、五代法華塔、元代緣公塔等。寺內保存唐以來碑碣石刻甚多,重要的如《唐太宗賜少林教碑》《武則天詩書碑》《戒壇銘》《少林寺碑》《靈運禪師塔碑銘》《裕公和尚碑》《息庵禪師道行碑》和近年建立的《日本大和尚宗道臣紀念碑》等。

開放信息


2021年1月12日晚間,嵩山少林寺發布公告,自1月13日起,暫停對外開放、暫停集體宗教活動。